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工业地域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工业地域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9-08-01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工业地域

(1)形成类型: 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②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②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传统工业区概况:

(1)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2)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3)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传统工业区案例-德国鲁尔区:

(1)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④新技术革命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 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③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新兴工业区概况:

(1)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新兴工业区案例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发展条件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2)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3)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集中了许多相关企业和服务性机构机,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供销体系。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该工业小区集中了世界瓷砖工业生产的30%以及出口量的60%。

新兴工业区案例2-高技术工业区:

(1)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3)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①区位优势: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B.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C.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D.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E.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②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③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4)注意世界著名高技术工业区: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②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③德国慕尼黑;英国苏格兰。④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产业转移

(1)原因: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②降低生产成本;③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3)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4)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发展:

(1)发展迅速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⑤侨乡

(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3)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调整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工业集聚和分散

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不合理工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对策:消除污染,植树造林。

交通重要性: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主要方式: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1)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2)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3)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4)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5)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制约性)(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①地形:A.平原: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B.山区: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②地质: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喀斯特地区--防塌陷,渗漏。③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一一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④土地:少占土地,尤其是良田;

(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决定性)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②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客货运大增,资金充足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③资金-一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④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⑤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⑥政治:(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加强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的需要,加快脱贫步伐、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如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 青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3)科技因素(可行性) 科技是交通建设的保障,如在冻土上修铁路技术已解决等。

影响公路的区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兼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省道、县道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通过当地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2)自然因素:

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①地理位置:如果是河海港要点明其河海兼备的区位优势(如果临河点明淡水资源充足);②水域条件(航行和停泊条件):港阔水深,背风避浪,无冰期;③陆域条件(即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平面布置。

(2)社会经济条件:①经济腹地广阔;②以城市为依托;③陆上交通便捷,利于货物的集散。

(3)解题注意: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的凹岸;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商业中心区位选择:

(1)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2)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交通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例如:湖南的株洲市沿铁路线发展,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

交通线的发展和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例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即城市规模没有随时间推移而扩大)。

比较山区和平原交通运输布局对城镇分布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工业地域】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材表述问题

高考地理:冲刺阶段要以纲带目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城市地域分化

谈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