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加强问题转换 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加强问题转换 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9-18 发表|教学分类:方法详解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文综地理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往往用新材料、以新情境、从新角度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因此不要去指望在高考试题中出现已做过的试题、自己很熟悉的情境或者通过死记硬背照套书本知识的这些情况。问题转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技能,也是对知识领悟的能力体现。地理复习中应该有意识培养和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复习渗透,以提高转换问题的能力。要实现问题的灵活转换,达到由难到易的目的,可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一、新旧转换策略

 

现在的高考试题,往往设置新情境、应用新材料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从试题的各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得新知识(包括新概念、新原理、新数据等),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而要想面对新情境,应用新材料来顺利解决问题,可以对新情境进行合理的转换,把新情境转换为旧的情境、把新问题转化为老问题,把新情境转换为常规情境(高考中主要是新图转换为常规图形这种情况)。例如,读表回答:试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读表分析来看,宁夏和江苏两省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人均用水量(包括人均生活用水量和人均生产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宁夏远远超过江苏,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学生觉得有一些困难,因为试题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数据,课本中又没有关于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的现成答案可照搬照用,其实如果能够进行情境和设问的转换,即把设问改为西北地区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华东地区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问题也就容易多了,因为在中国分区以及高三选修(二)中都有关于西北和华东(如中国地理中我国有关南方和北方的内容)的地理背景的知识,因此通过对比两地的自然(主要是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灌溉方式和技术)的差异,答案不难得出(西北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技术较落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漫灌,造成用水的浪费等)。

二、生熟转换策略

平时复习时,对每类问题都要掌握一道典型的例题或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这一例题或案例,向纵向挖掘,摸清知识的逻辑关系,在横向拓宽,梳理知识的有机联系,因而在遇到新情境、新问题时就可把典型的例题或案例引入到新情境中,这样便于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同时结合新概念、新知识,或者也可把情境转换成为自己较为熟悉的情境,通过这种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可以化解思维障碍,降低思维难度。如2004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36题(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的过程”。这是关于中亚土壤盐碱化问题,由于在高三地理选修教材第六单元“农业低产田的治理”中有关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这个案例,因此可把中亚土壤盐碱化这一陌生的问题转化为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治理这一比较熟悉的问题,黄淮海平原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便在土壤表层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因此不难得出“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不断积累”这一答案。

【加强问题转换 提高地理解题能力】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6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步骤

高考地理考点:时间计算问题的探讨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

历年高考地理试题常见失误分析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2

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大气环境部分汇编

高考地理19个热点专题主观题答题要点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