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4-11-12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讲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思想观念;

2、通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具备初步的地理教学能力;

3、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教学模块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1、 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 正确的教学观

2) 正确的教师观

3) 正确的学生观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1)有效教学的主要观点

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3)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模块二: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2)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1)导入技巧

(2)讲解技巧

(3)提问技巧

(4)承转技巧

(5)结课技巧

2、地理教学说课技能

1)说课的类型

2)说课的内容与评价

模块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1、评课的理论与方法

2、观摩课的观察与评价技能

3、地理教学说课的评价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教学观

(话题:如何看待教学中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问题1:你们最希望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

A.由教师传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你们从事教学设计;

B.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地理老师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让你们仿照进行教学设计;

C.印发一套完整(从初中到高中各章节)的优秀地理老师编写的教学设计,作为优秀的教学设计资料可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D.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实践(上课或说课)----评课-----修改---再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E.多买些参考资料和教学录像,自己研究实践,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问题2:教师最大作用是什么?

A.传授知识、疑难解答

B.领导、组织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节骤;

C.通过思维训练, 开发学生智力;

D.育人教育(包括公民素质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

结论: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标志

Ⅰ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它需要教师不断阐明,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去体会。

Ⅱ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善于利用好奇心,引导启发求知欲;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教具或声像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形象教学语言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通则不痛”。

热心帮助、诙谐幽默、善于表扬、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是优秀老师必备条件

Ⅲ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案例:探究“降水的本质”

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降水(雨)类型有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等;各种气候类型下的降水数量和形成原理也多样,如何找出其本质联系呢?

结论:

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教师观

教师分四类:第一类是大师----才(专业知识加知识阅历)德兼备,有极强的感召力;听大师的课如同久旱逢甘露,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且对自己后期的人生认识和人生规划影响很大。

第二类为良师-----勤勤恳恳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但是听课的学生感觉平淡乏味沉闷,对其评价总是用“还行”。

第三类为巫师-----此师有很强的渲染,会吹牛会推销,上他的课听其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但事后回味感觉没学到什么,热闹之后是空虚,乍听还行,细品无味。此师绝对的误人子弟。

第四类为庸师-----无才无德,在知识上误导,在身心上戕害。

1)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过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关;语言关;课堂管控能力关;

2)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

(1)高尚的道德修养

☆☆热爱教学

只有喜爱,才可能优秀;

一个排斥心理很强的教学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个对地理教学无所谓的教师,很难成长为优秀地理教师

☆☆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道德素养核心;

因为有爱所以关心,因为关心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从业;

“信其人,从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卓越的教师意识

包括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整体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

(2)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教学是一种技巧和艺术,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思想交流与信息传导。只有充分了解你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有形或无形规律,了解他们显性或隐性特质,才能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上灵活处理我们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如,对一中、三中、徽文的学生,你要是用相同的教案,相同的语言和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会一中学生打盹(太浅了),三中学生认真(正合适),徽文学生摇头(太深了)。

教育学和心理学就是帮我们认识教育规律及其异同;认识教育对象的规律及其异同。

(3)高超的教学能力

包括:观察、研究、鉴别学生的能力;

驾驭教材、钻研教材的能力;

设计教法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准确、生动的语言设计与诙谐幽默的表达能力;(《不会幽默你就别当老师》据说很畅销)

地理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命题、提问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一节习题课的质量取决于选题的质量、讲解的深度和广度,绝不取决于习题的数量)

地理教育科研能力;(多听公开课,多上公开课,多评课)

3.学生观

1)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未来的主人。

2)爱而不纵,严而不厉

3)让学生感激你而不是仇恨你,让学生敬仰你而不是漠视你

4)创造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1、有效教学的基本观点

观点1: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

观点2: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观点3: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以创设适宜学习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为核心;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结合点为学习内容;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价标准。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协调的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包括平等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平等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传授、评价与育人过程中的民主、和谐与人格平等的关系。认知关系主要是指师生的知识传输关系。情感关系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责任感与学生对教师信任和崇敬的情感。

做法:

第一,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作用;

第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

第三,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作用;

第四,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第五,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作用;

第六,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作用;

第七,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发展作用;学生是自我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实现了认识活动的自我内化,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原则

地理学科知识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回答“为什么”的知识)及策略性知识(回答“该怎么做”的知识)。

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调查能力、观测能力、考察能力、生存能力、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述能力。

做法:

第一,让知识传授做到有效。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第二,要向学生揭示所学知识的结构。了解知识网络,增加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三,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增删与重组教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

第四,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讲“是什么”的知识,也要讲“为什么”知识,更要讲“怎么做”的知识。

第五,加强能力训练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加强“由因索果”和“由果索因”的训练。

3)深入与浅出相协调的原则

地理教学需要深入的内容主要有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形成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规律与特征;

需要浅出的内容主要有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基本理论、难度较大的实验、读图与思维方法。

学生的认知不能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能总是认识事物的表象,不能总是停留在对零散知识的积累和地理基本技能的机械操作上,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浅显的内容作为阶段教学的起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

做法:

第一,课堂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已有经验,以便能准确把握浅出的起点,为学生深入地探寻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桥梁。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深入与浅出的内容与方法,使其能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

第四,通过深入与浅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例:影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教师自身实践和能力有限;B、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C、学生不感兴趣;D、地理综合学习实施需要占用大量时间;E、多媒体资源不能共享;F、教材教辅不配套;G、其他。

1)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1)个性要素

包括动机要素、设计要素和评价要素

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兴趣来源于对事物求知的需要,但不会给人以持久的刺激;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是地理学习持久的内动力;

对教学设计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已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现有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是科学教学设计的参考要素;

评价与设计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

教师要根据设计来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要根据评价在实践中进行调整;

(2)环境要素

学习环境是学习共同体一起学习或相互支持的空间;

分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自然环境包括学习空间的光线、噪音、教学设备、师生关系、课室的布置等。

(3)信息要素

包括选择要素、建构要素、应用要素;

选择要素:人的感官具有特定的生理阈限和结构功能,是天生的“信息过滤器”;

教学中的选择主要是运用感觉和思维对外界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

要根据《课标》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筛选教学信息,选择些易于区分的因素来凸显学习资源的结构,使其保持连贯性,以利于学生组织和回忆信息,确保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衔接。

建构要素:学习中的建构是借用建筑学的语言来描述人脑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建构分三步骤:对新知形成感性认识-----新旧知识建立逻辑联系,理解新知意义----新知在认知结构中定位和归档;

教师要利用图表、关键词、典例,使学习资源具体化,便于形成对新知的感性认识,然后,对新知加工、存储,并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将新知和已存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应用要素: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分三个层次:尝试应用、检验理解---巩固应用、长久记忆-----迁移应用;

作业、考试、活动等实践是检测学生应用能力的常用方法。

要素关联图:

模块二 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第一章 地理教学设计技能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本位;

2.以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

教与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

案例:教学目标:让学生识记和理解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

三种教学方案:

方案一:直接告诉学生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有土耳其、厄瓜多尔、古巴、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苏丹、南非、智利、新西兰、美国等,要求学生理解并识记住。

方案二:先让学生学习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形成原因----板块之间的作用及分布特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再要求学生查图找出相关国家并记住;

方案三: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讲解成因,说明分布,记忆相关国家;

评价三种教学方案的利弊,指出哪种效果最好。

(方案一最“易教”—教的时间最短,但最“不易学”---学的时间最长,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无序和缺乏结构的信息,易遗忘,体现教师的平庸和惰性;方案二是一种有序信息,满足条件的国家易被记住,体现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师智慧;方案三由于改变了信息形式,即由语言信息结合图像信息,成为视听信息,形成合理信息结构,学习效率更高。属于难教---教学(设计)时间长,易学---识记最快且能形成持久记忆。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3.以最优化的教学为取向

“最优的”不等于“理想的”,“最好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

4.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为学习设计教学。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最大限度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地理素养;

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获取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连接地理教学理论与地理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目的就是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要。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中心本位;

2.情境创设合理;

3.问题难度适中;

难度过低---学生会失去对地理兴趣;难度过高----学生对所学地理问题产生畏惧情绪,很难达到地理教师设计的教学要求。

4.情感互动流畅;

三、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包括研读新课标、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地理教材、选取地理教学资源等。

2.构思阶段

包括确定地理教学目标、创设地理教学情境、选择地理教学模式等。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重点是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衔接问题;

在地理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重点是分析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性、教学情境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教学情境与知识讲授的承转过渡等;

在教学模式的构思过程中,重点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有序呈现、教学活动的科学调控、教学媒体的准确使用等。

3.设计阶段

4.实践反思修改阶段

地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包括:

四、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讨论:上好一节地理公开课,首先应该做好的是什么?

1.地理教学目标的作用与分类

1)地理教学目标的作用

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是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标,对教学过程起调控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课堂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确定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上。

2)地理教学目标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作为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指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并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强调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及通过学生地理技能培养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以此促进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标的关键目标,是强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给学生展示自己并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地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体验地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另一方面在方法上要重视促进学生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分析、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的运用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标的终极目标,要求通过地理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目标体系不完整,偏重认知目标

例:“城市化”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2.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和原因。

评价:教学目标设计仅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缺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并非地理学习内容本身所致,主要是设计者没有很好融合并深入挖掘内容本身所含有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

2)目标层次不合理,过高或过低

例:“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记住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3.了解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特点。

评价:教学目标设计明显偏低,缺少实用价值。

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现实发展水平,一个是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当前教育状况下,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由于个人和环境的差异,使其现实发展水平不同,同时,也造就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而最近发展区的不同,造成智力发展的进程不同。

3)目标表述不清晰,难以操作和评价

例:“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懂得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3.树立农业生产要素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评价:“掌握”“懂得”等表示的都是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缺乏质与量的具体规定性。由于人的心理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有很大差别,就会使教学目标比较含糊,难以评价。

建议使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能举例说明。。。的影响因素;学生能通过。。。初步形成。。。观念或意识等。”

3.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的过程、策略与方法

1)确定地理教学目标的一般过程

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研究地理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尝试性、一般性的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实际-----准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地理教学目标。

2)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

(1)激励式设计策略

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多采用告知方式。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使学生懂得。。。。。”等。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尤其对低年级学生。

激励式教学目标设计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通过学习,我们能解释。。。。我们能说明。。。。。”、“通过努力,我们能概括。。。。。”等。激励式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增强认知内驱力,促进地理学习效率。对低年级学生更合适。(2)梯度式设计策略

例:“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目标设计

策略一(传统式):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德育目标:通过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讨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策略二(梯度式):

知识与技能:a.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农业的概念;b.学生能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运用课本中的图表信息,说出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b.学生能通过案例学习,指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进行归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a.学生能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初步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和分析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的观念;b.学生能通过案例学习,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评价:梯度式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将原有教学目标细化、层次化,把每个教学目标设计为由较低到较高的两个或以上的层次,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为每类学生发展引领方向,也易于评价。

训练:“河流与湖泊”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记住主要内外流河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对照地图册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3.德育目标:认识我国河湖国情,使学生懂得治理大江大河的艰巨任务,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用梯度式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对以上教学目标重新设计。

3)表述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

(1)ABCD目标表述法

A—对象:教学目标所指向的对象。要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所指的对象,如“高一新生”、“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等,简要说明对象基本特征。

B—行为:表明教学的具体行为。是指用于说明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所能够完成的特定而可观察的行为及其内容。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用来说明学生行为的结果或学生所作的事情;

描述行为的具体步骤为:对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类---选合适动词---教学内容做宾语。

目标分类行为水平行为动词

标知识了解说出、描述、举例、表述、简述、回忆等

理解辨认、区别、比较、举例说明、归纳、判断、预测、分析、解释、阐述等

应用运用、应用、评估、评论、计算、设计、撰写、修改等

技能模仿模仿、再现、例证、临摹、重复等

操作测量、测定、操作、制作、查阅、计算、实验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等

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经历、尝试、验证、参加、体验等

感知领会、解释、说明、认识等

探究运用、掌握、能、会、有等

情感态度

价值观体验参加、参与、寻找、尝试、交流、考察、接触、体验、观察、探究等

反应遵守、拒绝、接受、同意、反对、讨厌、关心、关注、怀疑、摒弃等

领悟形成、养成、热爱、树立、建立、追求、坚持、保持等

C---条件:说明行为出现的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因素、学生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等。表述地理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包含实际的相关条件,使学生在适当条件下表现其行为结果。

D---标准:可接受的行为水平。地理教学目标对行为标准的表述要尽量具体,以标准教学目标可测性。

注意:用ABCD表述法,一定要注意对A\B\C\D所代表的内容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楚,每一个教学目标中这四类要素必须同时具备。

例:教学目标“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课后练习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5个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做出正确判断”指出ABCD各指什么?

(A—每一个学生;B-做出正确判断;C—课后练习的阅读材料中;D--5个易混淆的概念)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法

首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明确地理教学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分析、应用、形成等内在心理变化,再列举出能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样例,以便对其观察和测量。

如:学生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原理(反映内在心理的内部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三圈环流的含义;对照三圈环流示意图,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与运动过程;能用三圈环流原理解释三风四带的形成;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三圈环流的地理意义。(说出、描述、解释、说明都是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能很好检验“理解”是否实现)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目标设计

一、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层次中的位置,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数据,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数据分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系统地对比、分析、归纳等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空间概念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片、数据与资料分析、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宇宙观、辩证唯物主义观,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课标: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2.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阅读、数据分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图、阅读、数据分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分析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分析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意义;计算地方时、区时、国际日界线两侧日期如何变化;判断各种日照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数据分析、阅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计算等系统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图、数据分析、阅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和特点;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等系统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图和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 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一、导入技能

1.导入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设计良好的地理课堂导入,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调动学习动机,开启学生思维。

2.导入的类型

1)联系已知,复习导入

例: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理问题,比如以下问题,你们是否注意过或想过为什么呢?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一天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一年呢?

暑假与寒假,白天和夜晚一样长吗?

我国南极科考队为什么一半选择在我国冬半年前往南极考察?

要知道这些地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本节内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找到。

评价:联系学生已知的生活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询问质疑,将学生带到新的课题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把生活的地理世界和科学的地理世界相联系,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驱力产生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且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2)设置问题,情境导入

例:“冷锋与暖锋的对比”

我国古代谚语有这么两句: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春雨和秋雨为什么不同?它们的本质区别在哪?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奥秘。

例:月相及其变化

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引发诗人的灵感,我国古代诗词中关于月亮及月相的描述很多,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晓月当帘挂玉弓;月上柳梢头;。。。。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眼中的月相是千变万化的。那么,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呢?以上诗句描写是怎样的月相呢?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会揭开这些秘密。

3)叙述地理事件,故事导入

如印度洋地震和海啸、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知识)、“玩具鸭舰队”漂流记(洋流知识)等既是世界大事,也是地理学研究重大课题,隐含许多需要去探索、研究、发现的地理问题,能引发中学生的探索热情。地理科学发展史及科学家和名人传记的一些故事片段,也是很好的导入素材。

4)提供表象,观察导入

学习新课之前,先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如矿石)地理模型、地理景观图、地图和地理图表、投影、电视、多媒体等,引发学习愿望,再从观察中提问,让学生从提问出发,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5)呈示目标,直接导入

例:“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入设计

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例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针对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假设、验证并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运用调查、讨论等方法进行问题探究,并在以后有一定的行为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较强的环保责任意识。

评价:优点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缺乏趣味性和艺术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

6)设计活动,练习导入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增加体验,产生问题兴趣,进入新课学习。如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演示地球运动等,启发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

3.导入技能评价

(1)目的性和针对性;(2)学科性和选择性;(3)衔接性和启发性;(4)趣味性和艺术性;

导入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教学内容的导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

导入与新课学习内容衔接自然,与新知识联系紧密2

导入新课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2

导入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2

导入时间把握恰当、紧凑2

训练:对“城市化”的教学导入设计评价。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提问知识点,算是复习旧课),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城市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的呢?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内容----城市化。

参照导入技能评价量化表,对以上导入设计进行评价。思考该设计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讨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该内容的导入。

二、地理教学讲解技能

【教学故事】一个地理教学新手在进行公开课比赛准备时,选题最难的,高一自然地理部分是高考难点,怕讲得不够透。高二的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没有系统上过,怕讲的不够严谨。请问,如果是你,该怎么把握?

(自然地理内容,教师的讲授要有明晰的逻辑线索;人文地理内容,教师的讲授时,需要有大量的案例支撑,效果可能更好些)

1.地理教学讲解的类型

1)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

地理事实性知识主要包括地名知识、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外部表象。直接的讲解可能枯燥乏味。可以针对它的空间形态,结合地图或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如地理观察、观看电影、视频等。

例:“新疆地区的地形”的讲解

从“疆”字入手:左半边的“弓” 是不是和新疆西部的边界线很相似?右半边的三横代表什么?两个田又可以看做什么?

例:视频“4分钟,200国家的200年变化”。

2)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

主要包括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知识,它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概括性知识讲解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和比较法。

(1)归纳法

就是由“地”探“理”的讲解方法,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其基本做法是从学生熟知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入手,通过丰富的呈现或大量的演算,再采取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概括性知识。

例: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黄赤交角

【动画】演示黄赤交角

【板书】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23°26´

【讲解】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就是66°34´。在一定时期内黄赤交角的大小及地轴倾斜方向是不发生改变的。

【提问】假设赤道面与黄道面重合,黄赤交角为多少?

【回答】0°

【演示】黄赤交角旋转为0°,地球正身绕日运动。

【提问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一周,太阳直射什么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回答】赤道,不发生变化。

【演示】黄赤交角恢复23°26´。

【提问】黄赤交角为23°26´,地球绕日一周,太阳还是否永远直射赤道?会有怎样的变化?

【回答】

【提问】太阳光最北可直射什么位置?最南可直射什么位置?

【回答】

【讲解】北回归线—太阳光直射的最北纬线圈,23°26´N;南回归线—太阳光直射的最南纬线圈,23°26´S。

【提问】假如黄赤交角增加到30°,这个时候的‘南北回归线’应该为多少?

【回答】

【提问】黄赤交角变为20°呢?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小1°,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加或减少几度?

【回答】

【归纳】你能归纳出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关系吗?

【学生归纳】

【讲解】受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大约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称冬至日。。。。。。(边画图边讲解两分两至日)。

评价:归纳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教师运用归纳法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善于抓住主要特征,明确基本属性,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逻辑线不可以太多太杂,否则,容易混乱。)

练习:可选“黄赤交角与地球五带划分的关系”、“日界线”等课题,运用归纳法讲解。(先设计后试教)

(2)演绎法

就是由“理”析“地”的讲解方法,是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演绎法教学的过程就是从提出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或地理分布规律开始,然后,例举大量的地理事实进行论证,启发学生理解地理概括性知识。

例:“交通与城市区位”演绎法讲解

【讲解】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各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在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也有所不同。

【板书】交通运输不同,影响城市区位。

【提问】在古代,以什么交通为主?

【回答】马车、帆船

【提问】在以马车、帆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城市建在哪呢?

【回答】大道、河流汇合处

【提问】在古代,城市多建在大道汇合处或河流汇合处。我国南方城市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位于大道汇合处,为什么?

【回答】

【讲解】我国南方、北方以什么为界?(秦岭—淮河)南方雨季长,雨量大,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多以帆船为主要交通工具,沿河设城是城市分布的重要规律。北方地区雨季短,雨量小,平原广大,古代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多设在大道汇合处。

如:扬州—京杭运河;芜湖—长江与青弋江汇合处;邯郸—两条驿道交点上发展起来的;燕京—多条驿道汇合处。

那么现代呢?

【引导阅读】在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在枢纽及道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

【讲解】因铁路修筑发展起来的城市。如石家庄、株洲(阅读石家庄发展的故事)。找出有哪些铁路线经过;如阜阳的变化。

。。。。。

讨论: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于教学顺序不同。从教学内容组织看,演绎法更具结构性,从教学花费时间看,演绎法更省时,但学生的参与度不如归纳法。由于演绎法是以某种“理”为前提,是既定的,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建议:低年级用演绎法,高年级用归纳法较合适)

训练:

2.地理教学讲解技能评价

1)评价建议

(1)讲解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讲解内容科学,条理清晰;

(3)讲解过程优化,符合学生心理;

(4)运用实例丰富,学生充分感知;

(5)辅助精当,讲解效果明显;

讲解技能量化评价表

讲解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能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充分感知2

对材料分析比较,揭示本事物质规律2

综合概括有条理,利于形成结论2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巩固1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1

教师语言生动、清晰、简练1

能及时检查学生理解、反馈强化1

三、地理教学提问技能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问艺术

承上启下导入(略)。

要求学生浏览教材中本节前六幅图片,归纳出城市化过程中三大问题。

【提问】1)途中远处白色的建筑是什么?居住的是哪些居民?

2)近处的低矮阴暗的建筑又是什么?居住的又是哪些居民?

3)两种居住区的条件有什么区别?

讨论:这三个问题能否引导学生得出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结论?

【提问】针对交通拥堵,你能想到哪些解决方案呢?

提示:从地上、地面、地下三个方面思考。

针对城市居住条件差,你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提示:从整旧、布新两方面思考。

。。。。。。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哪些作用?

1.地理教学提问的功能

激发兴趣。适当的设问、巧问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检查学习 。通过师生的问答,教师能了解学生对三维目标认知状况,为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按预期推进提供依据。

巩固知识。

促进思维。 “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

运用知识。

2.地理教学提问的类型

1)回忆提问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所学地理知识,对所提出的地理问题进行判断,用“是”或“不是”进行回答,问题比较简单,一般适用于低年级或课前的复习。

回忆性提问容易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其没有独立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启智性不高,课堂看似活跃,实则意义不大,尽量少用。

2)理解提问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对地理事实、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原理等进行描述。

例:“中国的地形和地势”问题设计

打开中国地形图,这种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复习已学知识)

图中哪个地方标注了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引导学生看图例,熟悉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范围)

找出中国海拔最高的区域?中国海拔最低区域?从东西方向上看,我国地势高低有何规律?

我国地势分布大势是怎样的?这种地势对我国河流的流向有何影响?

评价:案例问题设计的优点及改进措施。

3)运用提问

教师建立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学习的地理知识和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尝试解决地理问题。如学习环境保护内容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打算如何践行环保行动,如何践行绿色消费等。

4)分析提问

(1)以果推因,提出问题。摆出结果----教师提问----学生推究。如在讲“副高西伸北进对我国影响”时,问“长江中下游为什么出现伏旱?”

(2)以因推果,提出问题。先摆出些条件或设想—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3)要素分析。从地理环境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构成地理事物各要素进行分析。如南极洲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冷的洲?

(4)地理原理分析。从一般地理原理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再根据基本原理来验证地理事实。如根据热力环流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分析三圈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的原因。

5)评价提问。评价是一种判断,是价值观表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判断并给出判断理由。地理评价提问可以要求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给出看法并陈述理由,也可要求学生对别人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或者评价一种地理现象的利与弊等,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例如,在讲“资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时,让学生讨论: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经济中如何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产生严重资源短缺问题的后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求学生相互评价其理由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准确,对答案进行评价,说明其价值。

3.地理教学提问的设计

原则: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和高中生感知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不同,问题设计时,要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含混不清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迷惑;问题的表述要清晰连贯;系列的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问题间的联系要脉络清晰。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缜密思考,仔细推敲。

【训练】“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提问设计

展示冷锋和暖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设计问题。

如:(1)冷暖气团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在冷锋、暖锋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3)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4)两幅图降水区域有什么不同?

评价:案例中的提问有什么优点?(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示意图,再设计4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问题之间的逻辑思路清晰,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理解知识。)

【讨论】针对“冷锋与暖锋”教学课题,讨论说明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有哪些次序?

4.地理教学问题的操练要点

1)问题的提出。包括问题的引入、陈述、介入三个阶段。

引入阶段。提问前要有短暂的停顿,暗示由语言讲解或讨论过渡到提问,呈现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例如,“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避免先叫了同学再提问,否则会导致其他同学不思考。

陈述阶段。教师清晰准确把问题表达出来,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不要马上叫学生回答。为了让学生听清问题,教师语速要适当放慢,并突出关键词。较复杂的问题还应有提示性语言。如“请注意,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前面学过的。。。。方面知识入手”等。

介入阶段。用不同方式鼓励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若没听清楚问题,教师有必要重复所提出的问题;若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教师可以换一种提法或用不同词语重述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时,帮助学生及时整理和纠正思路;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教师应请同学坐下,请另一名同学回答。

2)问题的应对。教师要积极做好问题应对的准备。

学生在阅读兴趣、理解水平欣赏角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也会呈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由浅至深、由整体宏观到局部细节都要充分思考,做到应对自如。对于学生的突然提问,教师应能从容应对,窍门回答,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

3)问题的评价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回答准确,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足,要给予补充;回答错误,要给予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回答做客观评价,并以正面的、鼓励性评价为主。

5.地理教学提问技能评价

提问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提问目的明确,紧密结合教学1

设计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2

注意问题重点突出,难易适度1

把握好问题的时机1

问题表述清晰,语言简明易懂1

有适当停顿,给予学生思考1

对答案能分析评价强化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回答问题

注意启发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1

四、地理教学承转技能

【案例】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提问】有人在新西兰附近海域放一个漂流瓶,若干年后,漂流瓶出现在英国附近海域,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海水运动

【教师讲授】在宽广海面上,大规模且稳定的风常年沿一定方向吹拂海面,海水是如何运动?

【学生活动】描述海水运动的特点。

【教师讲授】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教师承转】洋流的形成与常年沿一定方向吹拂海面的风有着密切关联。如果我们能认识和找出那些常年沿一定方向吹拂的风,也就能够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了。我们已知哪些大规模且稳定的风,你能用图示表达吗?

【学生活动】回答三圈环流,绘制全球风带示意图。

。。。。。。

讨论:什么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承转,它有哪些作用?

(它是一座桥,创造性、艺术性的把各教学环节有机衔接起来,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呈现出自然、流畅节律美感)

1.地理教学承转的功能

(1)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学承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求知欲。如大陆漂移说教学,教师承转:原来世界七大洲是一个整体,你能找出证据吗?这种承转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从记忆、从课本寻找证据。

(2)建立“最近发展区”

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后,要求学生分析热带型气候差异。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达到“最近发展区”。

(3)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恰当的教学承转,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推理、动口动脑动手,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4)实现教学目标升华

如我们如何将学过的工业区位或农业区位的选择原理运用到家乡的经济发展中去呢?这种承转,能再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增加教学过程韵律美和谐美

2.地理教学承转类型

(1)运用教学语言承转

常用的教学语言承转包括:

1)关联词承转。借助表示转折、并列、因果、递进等关联词语来衔接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干旱的气候”与“绿洲农业”之间承转,可以“新疆地区非常干旱,但却被誉为‘瓜果之乡’”引领承转。

2)疑问承转。利用刚刚学过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问或引导学生自主发问,产生认知冲突,将教学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如,“中国地质灾害”的承转:刚才我们认识了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地震灾害对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3)诗词名句承转

选择诗词名句承转,能展现教师的魅力,提升教师的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气候变化等内容,可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讲冷锋与暖锋、准静止锋区别时,可引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

(2)设计教学案例承转

例如,在“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中,由“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到“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承转: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案(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郊建农药厂,1984年12月3日,农药厂40吨毒气泄露,直接死亡2.5万人,间接死亡55万人,永久残疾20多万),美国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一小镇多诺拉发生毒气泄露,4日内发病者占全镇人口43%--5911人)。两家农药厂同样发生毒气泄露,为什么造成的人员伤亡差距很大?这体现了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特殊作用。

(3)组织教学活动承转

组织教学活动承转,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动”启智。其关键是创设好“活动点”。

【案例】“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承转设计

【承转】展示“芜湖市地图”观察芜湖市区轮廓,其空间形态受哪种交通影响最大?(铁路、长江、公路)

从上面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

(转入“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的学习)

。。。。。。

【承转】展示芜湖地图,同学们,我们芜湖最繁华地段在哪?(步行街)为什么步行街最繁华最热闹呢?芜湖哪地段公交线路和班次最多?沃尔玛、新百、苏宁等零售巨无霸都选在芜湖中心地带?

(学生热烈讨论后)这几个问题都说明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及密度有很大的影响。

(转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学习)

【评价】社会实践与学生的实践是很丰富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设计教学承转,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但设计时要注意选择性和针对性,避免脱离教学内容主线。

(4)巧用生成承转

课堂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一节地理课,即便教师再精心的预设,也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当偶发事件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就会使教师预设的承转策略失效,教师就要灵活应变,生成适时适情的新的承转策略。

3.地理教学承转技能操练

以“台风与洪涝灾害”为题,设计承转(由台风内容的学习过渡到洪涝灾害内容学习上)

例:认识“台风”形成、路径、利害后,教师可以描述一个案例

2011年8月4日,近10年来最强台风“梅花”登陆我国沿海,江浙、上海、山东等沿海省份全力防范。芜湖各部门也做好了防范准备。请问,你们家的门窗受到台风破坏了吗?我们因台风而撤退了吗?没有。实际上,对于高温久旱的安徽、江西等省份还感谢台风呢!这是为什么?

【回答】台风能带来降雨降温。

【师】所以,对于咱们内陆江淮地区,酷热难耐三伏天气,我们倒希望台风来的更猛烈些!但是,地势低洼河道不畅的淮河下游却有很大的意见,他们担心什么呢?

【生】洪水

【师】对,那咱们就从淮河“十年九涝”的情况来了解另一个气象灾害---洪涝灾害。

4.地理教学承转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针对性

要认真分析承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选择适合这类逻辑关系的恰当的承转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将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新的认识学习。

2)具有艺术性

实现教学内容的过渡具有连贯性、递进性;承转过程要自然流畅、不留痕迹;承转设计能别具匠心调节教学过程。

3)增加趣味性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优势,密切联系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巧妙创设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承转设计中能提供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认知兴趣,实现教学承转。

4)体现创造性

人人有思想,各个有风格。承转的设计和实践应体现创造性。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承转和实践是不同的,班级不同,承转的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地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创新承转设计和实践。

5.评价

承转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承转设计针对教学内容,逻辑性强2

承转自然流畅、教学内容环环相扣2

承转设计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

承转设计简洁明了2

承转设计有一定创造性2

五、地理教学结课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也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完美的结课能有力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地理教学结课功能

1)总结巩固,构建体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回忆总结要比6小时后再回忆的效率高4倍。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应强调重点和难点,应简明扼要的构建体系,便于记忆,而不能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

2)承上启下,建立联系

地理结课时,除了概括本节内容外,还可以巧设悬念,引出下一个问题讲解,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3)延伸拓展,培养能力

结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领悟“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如“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结课: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课后调查鳩兹广场、五一广场、中江桥、鲁港紫金花大酒店5处各有多少条公交线路、附近有几个大型商店?验证交通运输通达度与商业密度的关系。

4)获得反馈,判断效果

可以通过提问、练习、实践活动的方式结课,检测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总结巩固构建体系。

2.地理教学结课类型

1)归纳总结型

【案例】“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归纳总结

【评价】把教学内容按逻辑关系建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填充关键术语和基本要素,参与归纳总结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促进迁移应用。

2)区别对比型

【案例】冷锋与暖锋的比较

冷锋暖锋

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降水区域锋后锋前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雨降温大风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气温高气压低,天气转晴

实例寒潮、北方夏季暴雨、沙尘暴春秋江淮流域、东北地区、夏季黄河流域

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3)实践活动型

对于参与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用较长些时间组织实践活动进行结课。

【案例】“中国的行政区划”结课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拼图竞赛。

“工业区位选择”结课活动:运用所学,讨论芜湖新兴铸管厂、四褐山冶炼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结课活动:讨论清水苗圃基地的区位因素。

4)悬念存疑型

【案例】“洋流”结课: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洋流对航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郑和七下西洋,被誉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请大家想想,郑和下西洋应选择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

5)其他形式

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或偶发事件,随机应变进行结课;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活跃的结课。

3.地理教学结课技能的要求与评价

要求:条理化、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导入和结课前呼后应。

评价:

结课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结课的目的明确2

结课方式与内容相一致2

强化学生知识体系2

全面反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结课简洁明了1

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性1

【教学实践】

1.观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录像),说明教师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技能的特点及对你的启示?

2.选择一个合适的内容(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设计15分钟左右微型课,并注意导入、讲解、提问、承转、结课等课堂教学技能的设计。

3.以小组讲课的形式,展示这节课,然后小组讨论评价,个人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修改教学设计。

第三章 地理教学说课技能

一、地理教学说课概述

“说课”的缘起:

“说课”诞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渠区,1987年6月底,为了选出参加市“教坛新星”评比的优秀教师,区教研室决定现场听评参选教师的教学情况。但时已期末,新课结束,现场听评已不可能。随选取教学内容若干,参选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说给评委听。因电影有“说戏”,故取名“说课”。

如今,说课已推广全国,成为各地选聘教师、教学比赛等一种重要方式。

1.说课的含义:

依据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在精心教学设计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教研员,通过口头语言和辅助手段,阐述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着一起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预测和反思,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讨论:

说课与上课

说课主要给听着说清楚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么教;上课只需要贯彻教学内容,不需解释和说明。

说课是把备课中的心理思维过程说出来,向听着说明介绍;上课解决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说课主要以教师口头解说为主,其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都是在假设的静态下;上课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有一定的偶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说课的质量与上课的质量一定程度上正相关,但也不乏例外。

说课与备课

备课解决“教什么、如何教”,说课要说明的是“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

备课的对象是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说课的对象是教师、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要引用一定的教学理论来支持。

2.说课的功能

反思功能:

地理教学说课是探究地理教学背后隐含价值的过程,达到促进教师反思的效果。

研究功能:

说课者与听课者通过探讨研究,共同总结教学经验,使地理教学由实践升至理论。说课的地理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揭示,可以启发同行的多样性建议,使说课成为教师群体研究的平台。

【训练】以“日界线”为题,说说如何导入。

交流功能:

说课重点之一是说“理”:一是重在有深度,二是重在交流。对听课者来说有了个学习讨论的机会,对说课者来说是一次锻炼和反思。

培训功能:

说课是培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形式之一。

3.说课的类型

按时序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按作用分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检查性说课、示范性说课;按内容分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等。我们重点介绍作用分类。

研究性说课

即同行切磋。一般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的常用形式。

评比性说课

参赛的地理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和课题,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说课稿,然后登台说课,评委打分。是对地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理解课标程度、对学情做出分析的能力、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的客观公正评判。

示范性说课

通过优秀地理教师示范性说课,辅之以示范性授课,让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讲评课中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地理教学说课内容和评价

1.地理教学说课内容

1)说课标要求

以地理“新课标”的相应要求作为说课内容的指导思想,重点说明说课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标的关系,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案例】“宇宙中的地球”一节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一部分,是学习其他部分的基础。(先说明这部分的地位与作用)《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呈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良好载体,也是达到培养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说明本节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关系)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地球表层环境形成的大背景,对地球宇宙环境进行一定的考察和分析,是认识和理解地球表层环境演化和发展规律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认识宇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学中,要实现课标要求,教师应尽量多收集实例,为学生展现人类不懈的探索过程。(呈现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途径)

2)说教材分析

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说课质量。教师必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课题内容在地理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教材处理的理论依据。

【案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材分析说课

本节教学内容属于《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中的一节。本节内容与前面各章节内容紧密相连,是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延伸。(分析本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我们知道,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前面章节我们学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的知识,本节内容就是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分布规律的归纳与概括,以求从整体上认识地理环境。(阐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概括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阐述本节内容对三维目标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

进行地理教学说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且要注意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三点:一是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方面;二是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是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题的教学工作。在地理教学目标陈述时,尽量不要使用一些套话,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理解。。。。。”、“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树立。。。。的观念”等,避免出现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全面、不可行或操作性差等问题。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尽量使用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以增强地理教学目标应有的评价功能。

说教学目标时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说出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二是科学、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案例】“农业区位选择”教学目标说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具体分析原因。通过案例来解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考虑到班里的学生有来自于三山等农村,部分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较熟悉。据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同学们较熟悉的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的生产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能举例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因素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比如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修筑梯田等)。

3.能举例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比如清水苗圃基地)。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图标信息,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能够针对具体案例,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能够从发展的角度对芜湖本地农业发展的方向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展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梯田等农业景观图,与同学共同欣赏并评价其合理性,能初步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能够理解并赞同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4)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重点,就是要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是重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重点;说难点,就是要说出难点是什么,为什么是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突破和解决难点。确定重点难点时,首先要找出哪些地理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或者是以学生原有地理知识作基础的,再进一步分析哪些地理知识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甚至一点都不了解的,这部分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一般有三种:一是重点难点相同;一是教学难点并不是重点,但与重点有直接关系;一是与重点无关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

如对高一学生而言,“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讲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思想观念;

2、通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具备初步的地理教学能力;

3、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教学模块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1、 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 正确的教学观

2) 正确的教师观

3) 正确的学生观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1)有效教学的主要观点

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3)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模块二: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2)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1)导入技巧

(2)讲解技巧

(3)提问技巧

(4)承转技巧

(5)结课技巧

2、地理教学说课技能

1)说课的类型

2)说课的内容与评价

模块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1、评课的理论与方法

2、观摩课的观察与评价技能

3、地理教学说课的评价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教学观

(话题:如何看待教学中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问题1:你们最希望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

A.由教师传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你们从事教学设计;

B.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地理老师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让你们仿照进行教学设计;

C.印发一套完整(从初中到高中各章节)的优秀地理老师编写的教学设计,作为优秀的教学设计资料可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D.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实践(上课或说课)----评课-----修改---再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E.多买些参考资料和教学录像,自己研究实践,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问题2:教师最大作用是什么?

A.传授知识、疑难解答

B.领导、组织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节骤;

C.通过思维训练, 开发学生智力;

D.育人教育(包括公民素质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

结论: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标志

Ⅰ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它需要教师不断阐明,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去体会。

Ⅱ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善于利用好奇心,引导启发求知欲;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教具或声像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形象教学语言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通则不痛”。

热心帮助、诙谐幽默、善于表扬、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是优秀老师必备条件

Ⅲ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案例:探究“降水的本质”

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降水(雨)类型有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等;各种气候类型下的降水数量和形成原理也多样,如何找出其本质联系呢?

结论:

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教师观

教师分四类:第一类是大师----才(专业知识加知识阅历)德兼备,有极强的感召力;听大师的课如同久旱逢甘露,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且对自己后期的人生认识和人生规划影响很大。

第二类为良师-----勤勤恳恳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但是听课的学生感觉平淡乏味沉闷,对其评价总是用“还行”。

第三类为巫师-----此师有很强的渲染,会吹牛会推销,上他的课听其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但事后回味感觉没学到什么,热闹之后是空虚,乍听还行,细品无味。此师绝对的误人子弟。

第四类为庸师-----无才无德,在知识上误导,在身心上戕害。

1)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过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关;语言关;课堂管控能力关;

2)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

(1)高尚的道德修养

☆☆热爱教学

只有喜爱,才可能优秀;

一个排斥心理很强的教学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个对地理教学无所谓的教师,很难成长为优秀地理教师

☆☆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道德素养核心;

因为有爱所以关心,因为关心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从业;

“信其人,从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卓越的教师意识

包括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整体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

(2)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教学是一种技巧和艺术,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思想交流与信息传导。只有充分了解你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有形或无形规律,了解他们显性或隐性特质,才能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上灵活处理我们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如,对一中、三中、徽文的学生,你要是用相同的教案,相同的语言和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会一中学生打盹(太浅了),三中学生认真(正合适),徽文学生摇头(太深了)。

教育学和心理学就是帮我们认识教育规律及其异同;认识教育对象的规律及其异同。

(3)高超的教学能力

包括:观察、研究、鉴别学生的能力;

驾驭教材、钻研教材的能力;

设计教法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准确、生动的语言设计与诙谐幽默的表达能力;(《不会幽默你就别当老师》据说很畅销)

地理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命题、提问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一节习题课的质量取决于选题的质量、讲解的深度和广度,绝不取决于习题的数量)

地理教育科研能力;(多听公开课,多上公开课,多评课)

3.学生观

1)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未来的主人。

2)爱而不纵,严而不厉

3)让学生感激你而不是仇恨你,让学生敬仰你而不是漠视你

4)创造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1、有效教学的基本观点

观点1: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

观点2: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观点3: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以创设适宜学习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为核心;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结合点为学习内容;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价标准。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协调的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包括平等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平等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传授、评价与育人过程中的民主、和谐与人格平等的关系。认知关系主要是指师生的知识传输关系。情感关系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责任感与学生对教师信任和崇敬的情感。

做法:

第一,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作用;

第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

第三,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作用;

第四,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第五,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作用;

第六,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作用;

第七,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发展作用;学生是自我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实现了认识活动的自我内化,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原则

地理学科知识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回答“为什么”的知识)及策略性知识(回答“该怎么做”的知识)。

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调查能力、观测能力、考察能力、生存能力、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述能力。

做法:

第一,让知识传授做到有效。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第二,要向学生揭示所学知识的结构。了解知识网络,增加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三,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增删与重组教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

第四,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讲“是什么”的知识,也要讲“为什么”知识,更要讲“怎么做”的知识。

第五,加强能力训练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加强“由因索果”和“由果索因”的训练。

3)深入与浅出相协调的原则

地理教学需要深入的内容主要有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形成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规律与特征;

需要浅出的内容主要有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基本理论、难度较大的实验、读图与思维方法。

学生的认知不能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能总是认识事物的表象,不能总是停留在对零散知识的积累和地理基本技能的机械操作上,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浅显的内容作为阶段教学的起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

做法:

第一,课堂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已有经验,以便能准确把握浅出的起点,为学生深入地探寻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桥梁。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深入与浅出的内容与方法,使其能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

第四,通过深入与浅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例:影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教师自身实践和能力有限;B、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C、学生不感兴趣;D、地理综合学习实施需要占用大量时间;E、多媒体资源不能共享;F、教材教辅不配套;G、其他。

1)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1)个性要素

包括动机要素、设计要素和评价要素

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兴趣来源于对事物求知的需要,但不会给人以持久的刺激;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是地理学习持久的内动力;

对教学设计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已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现有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是科学教学设计的参考要素;

评价与设计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

教师要根据设计来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要根据评价在实践中进行调整;

(2)环境要素

学习环境是学习共同体一起学习或相互支持的空间;

分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自然环境包括学习空间的光线、噪音、教学设备、师生关系、课室的布置等。

(3)信息要素

包括选择要素、建构要素、应用要素;

选择要素:人的感官具有特定的生理阈限和结构功能,是天生的“信息过滤器”;

教学中的选择主要是运用感觉和思维对外界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

要根据《课标》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筛选教学信息,选择些易于区分的因素来凸显学习资源的结构,使其保持连贯性,以利于学生组织和回忆信息,确保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衔接。

建构要素:学习中的建构是借用建筑学的语言来描述人脑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建构分三步骤:对新知形成感性认识-----新旧知识建立逻辑联系,理解新知意义----新知在认知结构中定位和归档;

教师要利用图表、关键词、典例,使学习资源具体化,便于形成对新知的感性认识,然后,对新知加工、存储,并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将新知和已存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应用要素: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分三个层次:尝试应用、检验理解---巩固应用、长久记忆-----迁移应用;

作业、考试、活动等实践是检测学生应用能力的常用方法。

要素关联图:

模块二 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第一章 地理教学设计技能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本位;

2.以教与学的理论为指导

教与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

案例:教学目标:让学生识记和理解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

三种教学方案:

方案一:直接告诉学生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有土耳其、厄瓜多尔、古巴、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苏丹、南非、智利、新西兰、美国等,要求学生理解并识记住。

方案二:先让学生学习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形成原因----板块之间的作用及分布特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再要求学生查图找出相关国家并记住;

方案三: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讲解成因,说明分布,记忆相关国家;

评价三种教学方案的利弊,指出哪种效果最好。

(方案一最“易教”—教的时间最短,但最“不易学”---学的时间最长,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无序和缺乏结构的信息,易遗忘,体现教师的平庸和惰性;方案二是一种有序信息,满足条件的国家易被记住,体现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师智慧;方案三由于改变了信息形式,即由语言信息结合图像信息,成为视听信息,形成合理信息结构,学习效率更高。属于难教---教学(设计)时间长,易学---识记最快且能形成持久记忆。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3.以最优化的教学为取向

“最优的”不等于“理想的”,“最好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

4.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为学习设计教学。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最大限度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地理素养;

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获取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连接地理教学理论与地理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目的就是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要。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中心本位;

2.情境创设合理;

3.问题难度适中;

难度过低---学生会失去对地理兴趣;难度过高----学生对所学地理问题产生畏惧情绪,很难达到地理教师设计的教学要求。

4.情感互动流畅;

三、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包括研读新课标、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地理教材、选取地理教学资源等。

2.构思阶段

包括确定地理教学目标、创设地理教学情境、选择地理教学模式等。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重点是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衔接问题;

在地理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重点是分析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性、教学情境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教学情境与知识讲授的承转过渡等;

在教学模式的构思过程中,重点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有序呈现、教学活动的科学调控、教学媒体的准确使用等。

3.设计阶段

4.实践反思修改阶段

地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包括:

四、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讨论:上好一节地理公开课,首先应该做好的是什么?

1.地理教学目标的作用与分类

1)地理教学目标的作用

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是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标,对教学过程起调控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课堂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确定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上。

2)地理教学目标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作为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指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并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强调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及通过学生地理技能培养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以此促进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标的关键目标,是强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给学生展示自己并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地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体验地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另一方面在方法上要重视促进学生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分析、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的运用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标的终极目标,要求通过地理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目标体系不完整,偏重认知目标

例:“城市化”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2.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和原因。

评价:教学目标设计仅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缺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并非地理学习内容本身所致,主要是设计者没有很好融合并深入挖掘内容本身所含有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

2)目标层次不合理,过高或过低

例:“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记住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3.了解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特点。

评价:教学目标设计明显偏低,缺少实用价值。

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现实发展水平,一个是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当前教育状况下,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由于个人和环境的差异,使其现实发展水平不同,同时,也造就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而最近发展区的不同,造成智力发展的进程不同。

3)目标表述不清晰,难以操作和评价

例:“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懂得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3.树立农业生产要素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评价:“掌握”“懂得”等表示的都是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缺乏质与量的具体规定性。由于人的心理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有很大差别,就会使教学目标比较含糊,难以评价。

建议使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能举例说明。。。的影响因素;学生能通过。。。初步形成。。。观念或意识等。”

3.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的过程、策略与方法

1)确定地理教学目标的一般过程

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研究地理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尝试性、一般性的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实际-----准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地理教学目标。

2)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

(1)激励式设计策略

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多采用告知方式。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使学生懂得。。。。。”等。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尤其对低年级学生。

激励式教学目标设计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通过学习,我们能解释。。。。我们能说明。。。。。”、“通过努力,我们能概括。。。。。”等。激励式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增强认知内驱力,促进地理学习效率。对低年级学生更合适。(2)梯度式设计策略

例:“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目标设计

策略一(传统式):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德育目标:通过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讨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策略二(梯度式):

知识与技能:a.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农业的概念;b.学生能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运用课本中的图表信息,说出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b.学生能通过案例学习,指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进行归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a.学生能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初步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和分析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的观念;b.学生能通过案例学习,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评价:梯度式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将原有教学目标细化、层次化,把每个教学目标设计为由较低到较高的两个或以上的层次,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为每类学生发展引领方向,也易于评价。

训练:“河流与湖泊”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记住主要内外流河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对照地图册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3.德育目标:认识我国河湖国情,使学生懂得治理大江大河的艰巨任务,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用梯度式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对以上教学目标重新设计。

3)表述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

(1)ABCD目标表述法

A—对象:教学目标所指向的对象。要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所指的对象,如“高一新生”、“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等,简要说明对象基本特征。

B—行为:表明教学的具体行为。是指用于说明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所能够完成的特定而可观察的行为及其内容。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用来说明学生行为的结果或学生所作的事情;

描述行为的具体步骤为:对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类---选合适动词---教学内容做宾语。

目标分类行为水平行为动词

标知识了解说出、描述、举例、表述、简述、回忆等

理解辨认、区别、比较、举例说明、归纳、判断、预测、分析、解释、阐述等

应用运用、应用、评估、评论、计算、设计、撰写、修改等

技能模仿模仿、再现、例证、临摹、重复等

操作测量、测定、操作、制作、查阅、计算、实验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等

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经历、尝试、验证、参加、体验等

感知领会、解释、说明、认识等

探究运用、掌握、能、会、有等

情感态度

价值观体验参加、参与、寻找、尝试、交流、考察、接触、体验、观察、探究等

反应遵守、拒绝、接受、同意、反对、讨厌、关心、关注、怀疑、摒弃等

领悟形成、养成、热爱、树立、建立、追求、坚持、保持等

C---条件:说明行为出现的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因素、学生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等。表述地理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包含实际的相关条件,使学生在适当条件下表现其行为结果。

D---标准:可接受的行为水平。地理教学目标对行为标准的表述要尽量具体,以标准教学目标可测性。

注意:用ABCD表述法,一定要注意对A\B\C\D所代表的内容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楚,每一个教学目标中这四类要素必须同时具备。

例:教学目标“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课后练习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5个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做出正确判断”指出ABCD各指什么?

(A—每一个学生;B-做出正确判断;C—课后练习的阅读材料中;D--5个易混淆的概念)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法

首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明确地理教学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分析、应用、形成等内在心理变化,再列举出能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样例,以便对其观察和测量。

如:学生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原理(反映内在心理的内部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三圈环流的含义;对照三圈环流示意图,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与运动过程;能用三圈环流原理解释三风四带的形成;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三圈环流的地理意义。(说出、描述、解释、说明都是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能很好检验“理解”是否实现)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目标设计

一、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层次中的位置,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数据,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数据分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系统地对比、分析、归纳等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空间概念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片、数据与资料分析、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宇宙观、辩证唯物主义观,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课标: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2.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阅读、数据分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图、阅读、数据分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分析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分析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意义;计算地方时、区时、国际日界线两侧日期如何变化;判断各种日照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数据分析、阅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计算等系统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图、数据分析、阅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和特点;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等系统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图和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 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一、导入技能

1.导入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设计良好的地理课堂导入,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调动学习动机,开启学生思维。

2.导入的类型

1)联系已知,复习导入

例: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理问题,比如以下问题,你们是否注意过或想过为什么呢?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一天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一年呢?

暑假与寒假,白天和夜晚一样长吗?

我国南极科考队为什么一半选择在我国冬半年前往南极考察?

要知道这些地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本节内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找到。

评价:联系学生已知的生活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询问质疑,将学生带到新的课题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把生活的地理世界和科学的地理世界相联系,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驱力产生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且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2)设置问题,情境导入

例:“冷锋与暖锋的对比”

我国古代谚语有这么两句: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春雨和秋雨为什么不同?它们的本质区别在哪?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奥秘。

例:月相及其变化

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引发诗人的灵感,我国古代诗词中关于月亮及月相的描述很多,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晓月当帘挂玉弓;月上柳梢头;。。。。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眼中的月相是千变万化的。那么,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呢?以上诗句描写是怎样的月相呢?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会揭开这些秘密。

3)叙述地理事件,故事导入

如印度洋地震和海啸、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知识)、“玩具鸭舰队”漂流记(洋流知识)等既是世界大事,也是地理学研究重大课题,隐含许多需要去探索、研究、发现的地理问题,能引发中学生的探索热情。地理科学发展史及科学家和名人传记的一些故事片段,也是很好的导入素材。

4)提供表象,观察导入

学习新课之前,先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如矿石)地理模型、地理景观图、地图和地理图表、投影、电视、多媒体等,引发学习愿望,再从观察中提问,让学生从提问出发,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5)呈示目标,直接导入

例:“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入设计

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例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针对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假设、验证并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运用调查、讨论等方法进行问题探究,并在以后有一定的行为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较强的环保责任意识。

评价:优点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缺乏趣味性和艺术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

6)设计活动,练习导入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增加体验,产生问题兴趣,进入新课学习。如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演示地球运动等,启发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

3.导入技能评价

(1)目的性和针对性;(2)学科性和选择性;(3)衔接性和启发性;(4)趣味性和艺术性;

导入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教学内容的导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

导入与新课学习内容衔接自然,与新知识联系紧密2

导入新课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2

导入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2

导入时间把握恰当、紧凑2

训练:对“城市化”的教学导入设计评价。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提问知识点,算是复习旧课),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城市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的呢?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内容----城市化。

参照导入技能评价量化表,对以上导入设计进行评价。思考该设计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讨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该内容的导入。

二、地理教学讲解技能

【教学故事】一个地理教学新手在进行公开课比赛准备时,选题最难的,高一自然地理部分是高考难点,怕讲得不够透。高二的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没有系统上过,怕讲的不够严谨。请问,如果是你,该怎么把握?

(自然地理内容,教师的讲授要有明晰的逻辑线索;人文地理内容,教师的讲授时,需要有大量的案例支撑,效果可能更好些)

1.地理教学讲解的类型

1)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讲解

地理事实性知识主要包括地名知识、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外部表象。直接的讲解可能枯燥乏味。可以针对它的空间形态,结合地图或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如地理观察、观看电影、视频等。

例:“新疆地区的地形”的讲解

从“疆”字入手:左半边的“弓” 是不是和新疆西部的边界线很相似?右半边的三横代表什么?两个田又可以看做什么?

例:视频“4分钟,200国家的200年变化”。

2)地理概括性知识的讲解

主要包括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知识,它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概括性知识讲解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和比较法。

(1)归纳法

就是由“地”探“理”的讲解方法,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其基本做法是从学生熟知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入手,通过丰富的呈现或大量的演算,再采取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概括性知识。

例: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黄赤交角

【动画】演示黄赤交角

【板书】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23°26´

【讲解】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就是66°34´。在一定时期内黄赤交角的大小及地轴倾斜方向是不发生改变的。

【提问】假设赤道面与黄道面重合,黄赤交角为多少?

【回答】0°

【演示】黄赤交角旋转为0°,地球正身绕日运动。

【提问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一周,太阳直射什么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回答】赤道,不发生变化。

【演示】黄赤交角恢复23°26´。

【提问】黄赤交角为23°26´,地球绕日一周,太阳还是否永远直射赤道?会有怎样的变化?

【回答】

【提问】太阳光最北可直射什么位置?最南可直射什么位置?

【回答】

【讲解】北回归线—太阳光直射的最北纬线圈,23°26´N;南回归线—太阳光直射的最南纬线圈,23°26´S。

【提问】假如黄赤交角增加到30°,这个时候的‘南北回归线’应该为多少?

【回答】

【提问】黄赤交角变为20°呢?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小1°,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加或减少几度?

【回答】

【归纳】你能归纳出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关系吗?

【学生归纳】

【讲解】受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大约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称冬至日。。。。。。(边画图边讲解两分两至日)。

评价:归纳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教师运用归纳法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善于抓住主要特征,明确基本属性,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逻辑线不可以太多太杂,否则,容易混乱。)

练习:可选“黄赤交角与地球五带划分的关系”、“日界线”等课题,运用归纳法讲解。(先设计后试教)

(2)演绎法

就是由“理”析“地”的讲解方法,是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演绎法教学的过程就是从提出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或地理分布规律开始,然后,例举大量的地理事实进行论证,启发学生理解地理概括性知识。

例:“交通与城市区位”演绎法讲解

【讲解】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各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在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也有所不同。

【板书】交通运输不同,影响城市区位。

【提问】在古代,以什么交通为主?

【回答】马车、帆船

【提问】在以马车、帆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城市建在哪呢?

【回答】大道、河流汇合处

【提问】在古代,城市多建在大道汇合处或河流汇合处。我国南方城市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位于大道汇合处,为什么?

【回答】

【讲解】我国南方、北方以什么为界?(秦岭—淮河)南方雨季长,雨量大,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多以帆船为主要交通工具,沿河设城是城市分布的重要规律。北方地区雨季短,雨量小,平原广大,古代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多设在大道汇合处。

如:扬州—京杭运河;芜湖—长江与青弋江汇合处;邯郸—两条驿道交点上发展起来的;燕京—多条驿道汇合处。

那么现代呢?

【引导阅读】在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在枢纽及道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

【讲解】因铁路修筑发展起来的城市。如石家庄、株洲(阅读石家庄发展的故事)。找出有哪些铁路线经过;如阜阳的变化。

。。。。。

讨论: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于教学顺序不同。从教学内容组织看,演绎法更具结构性,从教学花费时间看,演绎法更省时,但学生的参与度不如归纳法。由于演绎法是以某种“理”为前提,是既定的,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建议:低年级用演绎法,高年级用归纳法较合适)

训练:

2.地理教学讲解技能评价

1)评价建议

(1)讲解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讲解内容科学,条理清晰;

(3)讲解过程优化,符合学生心理;

(4)运用实例丰富,学生充分感知;

(5)辅助精当,讲解效果明显;

讲解技能量化评价表

讲解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能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充分感知2

对材料分析比较,揭示本事物质规律2

综合概括有条理,利于形成结论2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巩固1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1

教师语言生动、清晰、简练1

能及时检查学生理解、反馈强化1

三、地理教学提问技能

案例:“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问艺术

承上启下导入(略)。

要求学生浏览教材中本节前六幅图片,归纳出城市化过程中三大问题。

【提问】1)途中远处白色的建筑是什么?居住的是哪些居民?

2)近处的低矮阴暗的建筑又是什么?居住的又是哪些居民?

3)两种居住区的条件有什么区别?

讨论:这三个问题能否引导学生得出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结论?

【提问】针对交通拥堵,你能想到哪些解决方案呢?

提示:从地上、地面、地下三个方面思考。

针对城市居住条件差,你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提示:从整旧、布新两方面思考。

。。。。。。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哪些作用?

1.地理教学提问的功能

激发兴趣。适当的设问、巧问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检查学习 。通过师生的问答,教师能了解学生对三维目标认知状况,为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按预期推进提供依据。

巩固知识。

促进思维。 “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

运用知识。

2.地理教学提问的类型

1)回忆提问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所学地理知识,对所提出的地理问题进行判断,用“是”或“不是”进行回答,问题比较简单,一般适用于低年级或课前的复习。

回忆性提问容易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其没有独立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启智性不高,课堂看似活跃,实则意义不大,尽量少用。

2)理解提问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对地理事实、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原理等进行描述。

例:“中国的地形和地势”问题设计

打开中国地形图,这种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复习已学知识)

图中哪个地方标注了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引导学生看图例,熟悉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范围)

找出中国海拔最高的区域?中国海拔最低区域?从东西方向上看,我国地势高低有何规律?

我国地势分布大势是怎样的?这种地势对我国河流的流向有何影响?

评价:案例问题设计的优点及改进措施。

3)运用提问

教师建立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学习的地理知识和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尝试解决地理问题。如学习环境保护内容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打算如何践行环保行动,如何践行绿色消费等。

4)分析提问

(1)以果推因,提出问题。摆出结果----教师提问----学生推究。如在讲“副高西伸北进对我国影响”时,问“长江中下游为什么出现伏旱?”

(2)以因推果,提出问题。先摆出些条件或设想—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3)要素分析。从地理环境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构成地理事物各要素进行分析。如南极洲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冷的洲?

(4)地理原理分析。从一般地理原理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再根据基本原理来验证地理事实。如根据热力环流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分析三圈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的原因。

5)评价提问。评价是一种判断,是价值观表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判断并给出判断理由。地理评价提问可以要求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给出看法并陈述理由,也可要求学生对别人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或者评价一种地理现象的利与弊等,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例如,在讲“资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时,让学生讨论: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经济中如何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产生严重资源短缺问题的后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求学生相互评价其理由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准确,对答案进行评价,说明其价值。

3.地理教学提问的设计

原则: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和高中生感知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不同,问题设计时,要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含混不清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迷惑;问题的表述要清晰连贯;系列的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问题间的联系要脉络清晰。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缜密思考,仔细推敲。

【训练】“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提问设计

展示冷锋和暖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设计问题。

如:(1)冷暖气团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在冷锋、暖锋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3)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4)两幅图降水区域有什么不同?

评价:案例中的提问有什么优点?(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示意图,再设计4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问题之间的逻辑思路清晰,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理解知识。)

【讨论】针对“冷锋与暖锋”教学课题,讨论说明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有哪些次序?

4.地理教学问题的操练要点

1)问题的提出。包括问题的引入、陈述、介入三个阶段。

引入阶段。提问前要有短暂的停顿,暗示由语言讲解或讨论过渡到提问,呈现一个明显的界限标志,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例如,“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避免先叫了同学再提问,否则会导致其他同学不思考。

陈述阶段。教师清晰准确把问题表达出来,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不要马上叫学生回答。为了让学生听清问题,教师语速要适当放慢,并突出关键词。较复杂的问题还应有提示性语言。如“请注意,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前面学过的。。。。方面知识入手”等。

介入阶段。用不同方式鼓励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若没听清楚问题,教师有必要重复所提出的问题;若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教师可以换一种提法或用不同词语重述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时,帮助学生及时整理和纠正思路;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教师应请同学坐下,请另一名同学回答。

2)问题的应对。教师要积极做好问题应对的准备。

学生在阅读兴趣、理解水平欣赏角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也会呈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由浅至深、由整体宏观到局部细节都要充分思考,做到应对自如。对于学生的突然提问,教师应能从容应对,窍门回答,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

3)问题的评价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回答准确,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足,要给予补充;回答错误,要给予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回答做客观评价,并以正面的、鼓励性评价为主。

5.地理教学提问技能评价

提问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提问目的明确,紧密结合教学1

设计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2

注意问题重点突出,难易适度1

把握好问题的时机1

问题表述清晰,语言简明易懂1

有适当停顿,给予学生思考1

对答案能分析评价强化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回答问题

注意启发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1

四、地理教学承转技能

【案例】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提问】有人在新西兰附近海域放一个漂流瓶,若干年后,漂流瓶出现在英国附近海域,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海水运动

【教师讲授】在宽广海面上,大规模且稳定的风常年沿一定方向吹拂海面,海水是如何运动?

【学生活动】描述海水运动的特点。

【教师讲授】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教师承转】洋流的形成与常年沿一定方向吹拂海面的风有着密切关联。如果我们能认识和找出那些常年沿一定方向吹拂的风,也就能够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了。我们已知哪些大规模且稳定的风,你能用图示表达吗?

【学生活动】回答三圈环流,绘制全球风带示意图。

。。。。。。

讨论:什么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承转,它有哪些作用?

(它是一座桥,创造性、艺术性的把各教学环节有机衔接起来,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呈现出自然、流畅节律美感)

1.地理教学承转的功能

(1)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学承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求知欲。如大陆漂移说教学,教师承转:原来世界七大洲是一个整体,你能找出证据吗?这种承转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从记忆、从课本寻找证据。

(2)建立“最近发展区”

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后,要求学生分析热带型气候差异。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达到“最近发展区”。

(3)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恰当的教学承转,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推理、动口动脑动手,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4)实现教学目标升华

如我们如何将学过的工业区位或农业区位的选择原理运用到家乡的经济发展中去呢?这种承转,能再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增加教学过程韵律美和谐美

2.地理教学承转类型

(1)运用教学语言承转

常用的教学语言承转包括:

1)关联词承转。借助表示转折、并列、因果、递进等关联词语来衔接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干旱的气候”与“绿洲农业”之间承转,可以“新疆地区非常干旱,但却被誉为‘瓜果之乡’”引领承转。

2)疑问承转。利用刚刚学过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教师提问或引导学生自主发问,产生认知冲突,将教学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如,“中国地质灾害”的承转:刚才我们认识了地震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地震灾害对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3)诗词名句承转

选择诗词名句承转,能展现教师的魅力,提升教师的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气候变化等内容,可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讲冷锋与暖锋、准静止锋区别时,可引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

(2)设计教学案例承转

例如,在“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中,由“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到“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可以设计一个案例承转: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案(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郊建农药厂,1984年12月3日,农药厂40吨毒气泄露,直接死亡2.5万人,间接死亡55万人,永久残疾20多万),美国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一小镇多诺拉发生毒气泄露,4日内发病者占全镇人口43%--5911人)。两家农药厂同样发生毒气泄露,为什么造成的人员伤亡差距很大?这体现了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特殊作用。

(3)组织教学活动承转

组织教学活动承转,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动”启智。其关键是创设好“活动点”。

【案例】“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承转设计

【承转】展示“芜湖市地图”观察芜湖市区轮廓,其空间形态受哪种交通影响最大?(铁路、长江、公路)

从上面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

(转入“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的学习)

。。。。。。

【承转】展示芜湖地图,同学们,我们芜湖最繁华地段在哪?(步行街)为什么步行街最繁华最热闹呢?芜湖哪地段公交线路和班次最多?沃尔玛、新百、苏宁等零售巨无霸都选在芜湖中心地带?

(学生热烈讨论后)这几个问题都说明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及密度有很大的影响。

(转入“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学习)

【评价】社会实践与学生的实践是很丰富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设计教学承转,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但设计时要注意选择性和针对性,避免脱离教学内容主线。

(4)巧用生成承转

课堂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一节地理课,即便教师再精心的预设,也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当偶发事件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就会使教师预设的承转策略失效,教师就要灵活应变,生成适时适情的新的承转策略。

3.地理教学承转技能操练

以“台风与洪涝灾害”为题,设计承转(由台风内容的学习过渡到洪涝灾害内容学习上)

例:认识“台风”形成、路径、利害后,教师可以描述一个案例

2011年8月4日,近10年来最强台风“梅花”登陆我国沿海,江浙、上海、山东等沿海省份全力防范。芜湖各部门也做好了防范准备。请问,你们家的门窗受到台风破坏了吗?我们因台风而撤退了吗?没有。实际上,对于高温久旱的安徽、江西等省份还感谢台风呢!这是为什么?

【回答】台风能带来降雨降温。

【师】所以,对于咱们内陆江淮地区,酷热难耐三伏天气,我们倒希望台风来的更猛烈些!但是,地势低洼河道不畅的淮河下游却有很大的意见,他们担心什么呢?

【生】洪水

【师】对,那咱们就从淮河“十年九涝”的情况来了解另一个气象灾害---洪涝灾害。

4.地理教学承转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针对性

要认真分析承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选择适合这类逻辑关系的恰当的承转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将新知识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新的认识学习。

2)具有艺术性

实现教学内容的过渡具有连贯性、递进性;承转过程要自然流畅、不留痕迹;承转设计能别具匠心调节教学过程。

3)增加趣味性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优势,密切联系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公民必备的地理,巧妙创设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承转设计中能提供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认知兴趣,实现教学承转。

4)体现创造性

人人有思想,各个有风格。承转的设计和实践应体现创造性。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承转和实践是不同的,班级不同,承转的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地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创新承转设计和实践。

5.评价

承转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承转设计针对教学内容,逻辑性强2

承转自然流畅、教学内容环环相扣2

承转设计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

承转设计简洁明了2

承转设计有一定创造性2

五、地理教学结课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也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完美的结课能有力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地理教学结课功能

1)总结巩固,构建体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回忆总结要比6小时后再回忆的效率高4倍。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应强调重点和难点,应简明扼要的构建体系,便于记忆,而不能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

2)承上启下,建立联系

地理结课时,除了概括本节内容外,还可以巧设悬念,引出下一个问题讲解,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3)延伸拓展,培养能力

结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领悟“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如“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结课: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课后调查鳩兹广场、五一广场、中江桥、鲁港紫金花大酒店5处各有多少条公交线路、附近有几个大型商店?验证交通运输通达度与商业密度的关系。

4)获得反馈,判断效果

可以通过提问、练习、实践活动的方式结课,检测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总结巩固构建体系。

2.地理教学结课类型

1)归纳总结型

【案例】“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归纳总结

【评价】把教学内容按逻辑关系建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填充关键术语和基本要素,参与归纳总结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促进迁移应用。

2)区别对比型

【案例】冷锋与暖锋的比较

冷锋暖锋

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降水区域锋后锋前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雨降温大风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气温高气压低,天气转晴

实例寒潮、北方夏季暴雨、沙尘暴春秋江淮流域、东北地区、夏季黄河流域

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3)实践活动型

对于参与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用较长些时间组织实践活动进行结课。

【案例】“中国的行政区划”结课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拼图竞赛。

“工业区位选择”结课活动:运用所学,讨论芜湖新兴铸管厂、四褐山冶炼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结课活动:讨论清水苗圃基地的区位因素。

4)悬念存疑型

【案例】“洋流”结课: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洋流对航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郑和七下西洋,被誉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请大家想想,郑和下西洋应选择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

5)其他形式

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或偶发事件,随机应变进行结课;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活跃的结课。

3.地理教学结课技能的要求与评价

要求:条理化、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导入和结课前呼后应。

评价:

结课技能评价内涵参考分值评价得分参考等级

总分总分优良中差

10 10—98—65—32---0

结课的目的明确2

结课方式与内容相一致2

强化学生知识体系2

全面反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结课简洁明了1

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性1

【教学实践】

1.观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录像),说明教师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技能的特点及对你的启示?

2.选择一个合适的内容(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设计15分钟左右微型课,并注意导入、讲解、提问、承转、结课等课堂教学技能的设计。

3.以小组讲课的形式,展示这节课,然后小组讨论评价,个人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修改教学设计。

第三章 地理教学说课技能

一、地理教学说课概述

“说课”的缘起:

“说课”诞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渠区,1987年6月底,为了选出参加市“教坛新星”评比的优秀教师,区教研室决定现场听评参选教师的教学情况。但时已期末,新课结束,现场听评已不可能。随选取教学内容若干,参选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说给评委听。因电影有“说戏”,故取名“说课”。

如今,说课已推广全国,成为各地选聘教师、教学比赛等一种重要方式。

1.说课的含义:

依据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在精心教学设计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教研员,通过口头语言和辅助手段,阐述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着一起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预测和反思,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讨论:

说课与上课

说课主要给听着说清楚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么教;上课只需要贯彻教学内容,不需解释和说明。

说课是把备课中的心理思维过程说出来,向听着说明介绍;上课解决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说课主要以教师口头解说为主,其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都是在假设的静态下;上课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有一定的偶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说课的质量与上课的质量一定程度上正相关,但也不乏例外。

说课与备课

备课解决“教什么、如何教”,说课要说明的是“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

备课的对象是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说课的对象是教师、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要引用一定的教学理论来支持。

2.说课的功能

反思功能:

地理教学说课是探究地理教学背后隐含价值的过程,达到促进教师反思的效果。

研究功能:

说课者与听课者通过探讨研究,共同总结教学经验,使地理教学由实践升至理论。说课的地理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揭示,可以启发同行的多样性建议,使说课成为教师群体研究的平台。

【训练】以“日界线”为题,说说如何导入。

交流功能:

说课重点之一是说“理”:一是重在有深度,二是重在交流。对听课者来说有了个学习讨论的机会,对说课者来说是一次锻炼和反思。

培训功能:

说课是培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形式之一。

3.说课的类型

按时序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按作用分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检查性说课、示范性说课;按内容分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等。我们重点介绍作用分类。

研究性说课

即同行切磋。一般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的常用形式。

评比性说课

参赛的地理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和课题,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说课稿,然后登台说课,评委打分。是对地理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理解课标程度、对学情做出分析的能力、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的客观公正评判。

示范性说课

通过优秀地理教师示范性说课,辅之以示范性授课,让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讲评课中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地理教学说课内容和评价

1.地理教学说课内容

1)说课标要求

以地理“新课标”的相应要求作为说课内容的指导思想,重点说明说课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标的关系,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案例】“宇宙中的地球”一节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一部分,是学习其他部分的基础。(先说明这部分的地位与作用)《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呈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良好载体,也是达到培养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说明本节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关系)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地球表层环境形成的大背景,对地球宇宙环境进行一定的考察和分析,是认识和理解地球表层环境演化和发展规律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认识宇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学中,要实现课标要求,教师应尽量多收集实例,为学生展现人类不懈的探索过程。(呈现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途径)

2)说教材分析

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说课质量。教师必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课题内容在地理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教材处理的理论依据。

【案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材分析说课

本节教学内容属于《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中的一节。本节内容与前面各章节内容紧密相连,是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延伸。(分析本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我们知道,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前面章节我们学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的知识,本节内容就是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分布规律的归纳与概括,以求从整体上认识地理环境。(阐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概括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阐述本节内容对三维目标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

进行地理教学说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且要注意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三点:一是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方面;二是目标的可行性,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是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题的教学工作。在地理教学目标陈述时,尽量不要使用一些套话,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理解。。。。。”、“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树立。。。。的观念”等,避免出现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全面、不可行或操作性差等问题。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尽量使用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以增强地理教学目标应有的评价功能。

说教学目标时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说出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二是科学、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案例】“农业区位选择”教学目标说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具体分析原因。通过案例来解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考虑到班里的学生有来自于三山等农村,部分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较熟悉。据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同学们较熟悉的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的生产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能举例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因素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比如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修筑梯田等)。

3.能举例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比如清水苗圃基地)。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图标信息,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能够针对具体案例,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能够从发展的角度对芜湖本地农业发展的方向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展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梯田等农业景观图,与同学共同欣赏并评价其合理性,能初步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能够理解并赞同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4)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重点,就是要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是重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重点;说难点,就是要说出难点是什么,为什么是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突破和解决难点。确定重点难点时,首先要找出哪些地理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或者是以学生原有地理知识作基础的,再进一步分析哪些地理知识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甚至一点都不了解的,这部分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一般有三种:一是重点难点相同;一是教学难点并不是重点,但与重点有直接关系;一是与重点无关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

如对高一学生而言,“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就是重点也是难点。

5)说教师的教法

说教师教法,就是说出教师“怎么教”的办法及“为什么这么教”的依据

查字典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质条件”就是重点也是难点。

 

5)说教师的教法

说教师教法,就是说出教师“怎么教”的办法及“为什么这么教”的依据

查字典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相关文章:

地理课后教学反思杂谈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东南亚地理概况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写好教学后记 提高教学效率

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案例教学

中学地理新课改概念教法例举

地理思维方法十种

高中地理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改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