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要真正理解一篇课文,首先要创设有趣的情景,以情动人;其次要明确要领会的东西,只有在领会的基础上,一切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其三是必须完成知识的迁移。一篇课文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只有在知识的领悟过程中,给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能解释生活现实中的地理现象,这篇课文才算读懂了。本文结合“大气运动”一节的教学实践,谈谈热力环流原理地理教学的一些做法,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创设有趣的情景,以情动人、通情达理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对课文的理解领悟,老师说得再多,学生未必理解了期望中的十分之一,老师说得再好,也只是老师对课广文的感受,而非学生的;与其老师不断的说,倒不如给学生创设一个氛围,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近课程情景。设计一段感人的引入,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想象的元素,从触动学生的情感切入,让学生较快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在仔细观察完了后,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新的课程之中,也深感课文有趣、书中有乐,一个好的开端就等于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教学中列举学生司空见惯的但不曾深思的地理现象等“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能起到好的效果。如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时,让学生预先做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到室外去燃烧一堆纸片,叫学生仔细观察纸片燃烧产生的烟雾是如何飘动的,观察纸片灰烬显示空气的流动方向和路线。

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回忆室外点燃纸片燃烧时的情景,边讲边画火堆与周围气流的水平运动图。之后,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纸片在点燃后为何会上升,而又在四周落下。教师让学生展开分析,让学生从中分析实验现象中所包含的地理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为什么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而冷的地方空气下降?为什么热的地方空气气压低?而冷的地方空气气压高?教师还可指着窗户外的烟囱正在冒烟的现象,启发学生认识到空气受热向上运动,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这一事实,然后,层层启发诱导,让学生得出气温高气压降低,气温低气压降高这一结论。

二、了解前后知识背景,认识学习课文目的 要上好一堂课如不了解其知识背景,就无法对新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进行深刻理解,不了解知识在今后的应用,就无法认识学习该知识点的重要。新的知识形成与其所学过的知识,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让学生知道其前后知识背景,岂不是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少了一个航标。诚然,如果一一由老师来介绍,不免造成学生思想上懒惰和依赖习惯,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进行复习和预习,在此活动感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了解,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他们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也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课文(图)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品味知识内涵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把课文阅读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初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览全文,要求粗略地看,迅速地读,不在于看懂,而求大略了解,知道本节讲述的知识要点,体会标题大意,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主要内容,建构知识框架。其次,要求学生以标题为线索,要学生在课文(图)上勾出重点句子和关键词句,使学生明确知识要点。对重点内容,让学生重点品读、务求精细,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找出问题,让学生备有问题以便向老师提问。其

三、要重于概念的理解、知识原理形成过程的探索,地理规律的把握,读出地理知识的韵味。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前后知识的联系,读出对知识的感悟和新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先把抽象的难懂的地理原理分成几个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的小知识点,使学生把每个知识点都能分清弄懂,然后再了解原理形成的整个过程。例如在讲述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时,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图)。先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看起,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弄清热量分布,大气密度、气压梯度力等概念入手,把大气运动的成因,大气从垂直运动到水平运动的完整过程,又按一定程序排列出来。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导致各地受热多少不均,导致近地面受热膨胀上升或冷却收缩下沉,导致产生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密度不同 ,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梯度力不同,导致出现水平气压梯度,导致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压并直于等压线)大气由高压水平流向低压形成风……这样一来不仅有关概念搞清了,大气从垂直运动到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的全过程就了解明析了。讲述地理热力环流原理就要抓住冷热不均、气压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几个重要的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分析,着重强调其成因。然后归纳总结气压分布特点和气流的运动特征和对天气状况。

1、气压分布特点:在水平方向上,受热的地区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在垂直方向上,受冷的地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等压线是弯曲的,受热的地区向高空凸出,受冷的地区向低空凸出。在冷热均一的情况下,等压线是平行的,低空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气流运动特点:受热的地区,空气上升。而受冷的地空气下沉。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低气压逆时针辐合,高气压按顺时针辐散。

3、对天气的影响:受热的地区湿热空气上升降水多,而受冷的地区空气下沉降水少。

三、进行比较联想,提升创新能力

1、学生通过比较领悟基本原理的真谛。 新课标注重培养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学生理解知识不难,但要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活学活用,指导学生自已解决地理问题就不简单了。让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或发掘曾经接触地的类似的其它学科知识,在“知新”的过程中不忘“温故”,领悟空气运动的成因;在热力环流的教学中对原理形成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地区间冷热不均造成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引起水平气压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发挥想象,把握各个环节,充实环流的运动过程。

通过凝练和浓缩成抽象的知识概括成公式一样的概念原理。学生通过热力环流的整个形成过程,了解到热力环流原理的实质,就是由于地区间冷热不均,造成了空气的垂直运动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所构成空气环流。这种由热力原因引起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形式。掌握了热力环流原理后,要拓展知识的外延,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通过学生联想和想象入手,在自己的经历中或曾经学过的课文中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地理现象,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这一原理,在比较中得到新的认识。要利用与热力环流原理相似或相近部分进行联想,以获得新的启迪,发展思维的变通性,能用热力原理分析解释热力现象,以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地理现象是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如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在城市之间,海陆之间,山谷之间,乃至高低纬之间存在热力差异。教师可通过提问学生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如让学生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等。

在学习了热力环流基础知识后,要去学习掌握更复杂的大气环流的形成时也就容易多了,让学生与大气环流形成原理图相比较,有哪些相似性和不同点,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就能够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教师只需利用气温和气压的一关系这一原理,推导两极地区和赤道地区高低空的气压差异,形成单一的热力环流,用左右手法则判别高低空空气运动的偏向,然后对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稍加解释,学生就能通过自学看书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模仿训练,使知识得以“活化”,促进原理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妨放开束缚,让学生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天走入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冷热不均现象,心中是否惦记这一原理?让他们想象一下这一热力环流的原理,大胆地进行模仿运用。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就要给予他们适合创造力生长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尽可能积极的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不仅给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想火花的舞台,活跃他们的思维,而且给学生们创造了对原理知识的理解空间,还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增添许多新的元素。

教师要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沿着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让学生将所学原理扩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创造性见解,并且要鼓励学生把创造性见解付诸于实践。例如学生分析了当地城市风就提出了当地水泥厂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分析当地地处山区就提出了白天和晚上吹什么方向的风的问题。还联系到了类似的蕴含热力原理的电冰箱、空调内的空气流动状况,太阳能热水器水的流动状况等。

学生通过勇于的发言,积极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2、理解知识地理意义,使知识内涵得以扩大延伸。 每一堂课的知识都有其知识的意义和作用,每一知识要点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和教育意义的美感元素,学生懂得了地理知识之美,懂得其内在深刻含义,就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地理知识世界的大门。如我们在对学生讲述地理原理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热力环流知识的形成,还联想到了这一原理的运用,这一原理形成过程蕴含大自然的美感特征,还让学生了解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由于热力环流发生在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和高空之间,大气的运动使热量和水分发生输送和交换,影响了地区之间的天气状况,对气候、工农业、城市建设都有重要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为何形成多雨带?极地地区为何形成少雨带?夏季风为何给我国东部带来丰富降雨?冬季风为何给我国带来干冷天气?城市规划为何要注意城区与污染工业企业布局的距离?用热力环流原理就不难理解。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子的加快,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地理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地理教学,我们的确应当大胆放手,适当的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地理知识背后的内在含义,方能让他们拥有自由出入地理世界的本领。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相关文章: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和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怎样利用好分组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和体会

试论地理教育哲学

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习方法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