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当今地理课程改革是地理教育改革的核心,而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主要通过地理教材表述来体现。因此地理教材表述事关重大,教材表述不科学、不合理会造成地理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地理教学质量下滑、地理教学不必要的负担加重,乃至地理高考不必要的难度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实际上从近年来地理高考考生答题分析,表述失误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教材表述问题严重。由于时间紧迫,新教材编制不够成熟,教师对新教材不够熟悉,表述问题严重也是可以理解的。据局部统计,教材表述规范化可减轻不必要的地理课业负担的1/4至1/3。可以说,地理教材表述问题已成为地理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一大障碍,高校和中学的地理教师应联合攻关,解决这一当务之急的问题。本文仅就一些常见的局部地理教材表述问题加以评述。

一、 不必要的概念

(一)不必要的术语

由于高中设置了宇宙与地球选修课程,地理必修课程的宇宙中的地球这一部分,只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要求相当宏观,重点在于地理意义,而地球运动本身只要选用能说明重大地理意义的特点即可。恒星日和太阳日这对概念是地球运动周期中历法计算的依据,高中地理远未有这么专深的要求,教材不必引入比较。不必要的概念还有远日点和近日点、回归年、天文单位、晨昏线、昼弧与夜弧、生命有机体、山岳。

(二)不必要的定义

课程标准没有要求下定义的地理概念,可以使用,但没有必要下定义。有的定义碍于学生的理解程度,下定义下的不严密则反而会误导学生。

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只要求学生知道地方时是怎么形成的也就可以了,因为地方时无限多,并非实用,教材对其下定义没有必要。

(三)专业术语

一些气象、地质等专业术语,虽然未加定义,但也没有必要出现在教材的正文中。地貌、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发展,不必使用专业术语“发育”,教材中“形成”“发展”“发育”并用,统一用“形成与发展”即可。

二、 科学性失误

教材中的科学性失误还常见,这是不能允许的,必须在教材再版时更正。举要如下。

(一)概念混淆

教材介绍山岳又称山地,下文又用山岭,同一意思用了三种术语,加重了记忆负担,且山岳等同于山地欠严谨,可以统一用山岭来指称山地中的突出地形。以“山岳的形成”作为一节的标题,则不如用“山地的形成”更达意。山岳一般指地形单体,山岳地区才是区域地形,可称为山地,地形崎岖主要是山地的地形特征,地形陡峻才是山岳的特征。

(二)定义不严谨

将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定义为外力作用,则不够严谨,应定义由风、冰川、生物等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为外力作用。

(三)用词不科学

已经教学过的术语,应当使用,包括其他学科的术语。加速碳酸钙沉淀的原因,教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的钙”不构成原因,应改为“二氧化碳与海水中溶解的钙起作用”已学过的化学术语应当使用。

教材指出山岳有多种类型,教材指出其形成和发展是与内力作用有关.实际上山岳的形成,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更多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四)用词不严谨

教材中多使用俗语,代替科学词语,显得很不严谨,用这些词语回答高考问题,则判为失误.用“炉火”替代太阳,表述为“火炉能量是核聚变产生的”,将太阳上的气体运动表示为“飞奔着的理想的气体聚在一起”,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处于十分“恰当”的位置,都不严肃。

三、逻辑混乱

教材表述逻辑上的混乱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或理解错误,乃至在高考答题是逻辑失误,这种混乱表述教材中还有不少,举要如下。

(一)上下文不相呼应

上下文不相呼应,会造成学生不知所措.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上文点到地球的体积、结构和运动的特点,下文阐述只涉及体积,不涉及其他,加了个质量。描述太阳黑子,上文界定黑子是太阳表层温度较低的大气形成,下文没有解释就描述黑子释放大量能量、爆发增亮为耀斑,学生难以理解究竟黑子能量多还是少。

(二)次序不合理

表述次序不合理,也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太阳的回归运动,术语处于回归线,首先应当说明回归线这种特殊纬线的来历和纬度,教材中不出现纬度,用回归线术语定义回归运动,从术语到术语,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三)提问不达意

教材正文可以设问,但问题必须明确达意.目前地理课堂上常见启发式教学形式化,所提问题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这种问题也进入地理教材是不应该的。类似“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如何?”“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等问题都是教材表述的败笔。

四、教学内容缺失

地理学科内容繁多,作为教材,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凡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教材必须有所体现.必要的教学内容的缺失,是教材编制的重要失误,举要如下。

(一)内容深度广度不够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标准的表述十分简约,地理教材在选材时应当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好教材的多少和内容的深浅。课程标准对于地球运动这一重要内容的要求只有一句表述,即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偏向力是地球自转的重要后果,由于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洋流、河流以及人造交通工具的运动都有重大影响,所有具有重大地理意义,但地理教材有的缺失这部分内容,有的分析过深或过浅,都不合适。

(二)时空不够对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表现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上形成了四季,在空间上形成了五带,这是太阳对地球辐射不均衡分布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不仅具有重大地理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地理分析能力价值,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过程还是方法,都是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教材表述这部分重点内容时,时空不够对称,有重五带轻四季、重描述轻分析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过多

由于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和复杂性,教材内容必须精选,没必要也不应当超越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教材表述的超标问题举要如下。

(一)相关学科内容列入

地理课程应当应用而不必重复相关的内容,地理课程与教材已经删除了不少相关学科内容,但还有残存,地理教材详细描述太阳能量来源及物理学科内容没有必要。

(二)参考性内容列入正文

地理教材应当有丰富的参考内容,可以列入“阅读”、 “知识窗”等栏目,但不必列入正文。教材描述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列入正文则造成正文冗长。教材正文描述的仙女座星系也不必要。

六 语法失误或不当

教材语言应当规范、精炼,需要反复推敲,不能草率马虎。教材表述语法失误或不当,对学生学风的不良影响是严重的,举要如下。

(一)修饰性语言地理性不强

准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而不是描述天文学上的宇宙本身,领略宇宙的浩瀚、太阳的伟大,地理性不强。

(二)表述结构不对称

各级天体系统的构成,教材表述结构不对称。银河系由太阳,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天体构成;总星系由银河系和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构成。二者表述的语言结构不同,应以后者表述为好。

(三)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语法失误,是地理教材中的常见问题。太阳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一定的”,而是很大的,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实为赘述,只要表述为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即可。黄赤交角并非恒定,教材用“目前”,“在一定时期内”对23°26′交角作了限定,但没有说明这一交角大致不变的大约时段。用昼长夜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就不是“定性”,而是定量的。二分二至本身就是时间表述,教材用“春分时”,“冬至时”,用“时”字没有必要。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而异的,用“纬度地区”是不准确的,应当用“纬线上”,至少应当用“纬度带”。太阳高度既然是角度,用高低不当,应用大小。关联词滥用也使教材表述不严谨,“太阳是普通恒星,但却是太阳系中心”、“黑子像是暗黑色的斑点,但是表面积可能有地球那么大”等表述都不存在转折关系,不能用“但是”联结。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和体会

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浅谈区域地理教学对策与技巧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如何认识高中地理新课程?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浅谈法定时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