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步入成熟。在世纪之交如何认真地回顾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地理教育改革的前景,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地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这是地理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

地理教育在未来社会中到底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地理教育改革与整个社会改革到底是什么关系?地理教育改革到底应该怎样突破、怎样深入?对此人们都有点徘徊不前,拿不出一个具有强烈说服力的意见来。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在沉思,地理教育改革徘徊在十字路口。

(一)地理教育改革中贯彻“三个面向”的反思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站在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来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十几年来,地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冷静的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地理教育在贯彻、实施“三个面向”中,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另外,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甚至盲动、不知所措的状态,对社会的变化缺少必要的反应能力,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地理课程内容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理论与地理教育实践和地理专业知识尚未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教育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就必须突破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和统揽整个社会发展的视野中去认识把握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地理教育价值观的时代思考

时代的变革与理论的深化将一系列重大实践与理论课题摆到地理教育研究者面前:什么是地理教育价值?什么是地理教育功能?地理教育目的、地理教育功能、地理教育价值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地理教育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地理教育价值观?……这是当前实现地理教育价值、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效益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当前我国地理教育实践与理论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和必须闯过的难关。现代地理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是多元的,它不仅追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而且十分注重人的自身发展的价值。但是,不少人一提到地理教育的价值,往往更加注重其间接的、外在的价值,即地理教育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而对于地理教育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却相对地忽视。这表现在许多学校的地理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掌握具有实际意义与职业意义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注意地理教育活动本身对于学生身心尽可能完美发展的深远意义;注意地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而相对忽视其训练学生心智的价值。尤其近年来,由于一些人对教育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作了片面的理解,因而在专业设置、学科课程开设、以及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市场上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社会上刮什么“风”,地理教育就下什么“雨”。这样的地理教育在突出为当前经济建设服务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相对忽视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地理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性。现代化的地理教育,必须把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除了对学生有统一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外,应非常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努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现代地理教育应该深入认识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主动地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恰当地组织地理教育活动,提供多种有利于发展学生潜在才能的学习锻炼机会,使学生在极富个性化的地理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同是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过程中,重视教会学生收集与掌握各种新知识与新资料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怎样摒弃旧思想,如何获取新的思想。

二、未来地理教育改革的展望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速,世界各国互联网的建立,缩小了地球的距离,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为地理教育现代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展望新世纪,地理教育改革将是势在必行,我们要在改革中创造出未来地理教育的蓝图。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先导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需要有预见性、超前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无论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我国经济的转型,对地理教育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都对地理教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目前,地理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不够理想,各方面阻力仍然很大,困难也很多,有相当多的问题,属于思想认识和观念方面的。必须摒弃旧的观念,树立新的观念。必须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地理教育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面向新世纪,是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更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探讨和研究。当然我们要防止那种远离现实、空对空的纯学术研究的倾向。地理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要有突破性进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力,亟需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不断更新,克服重硬件、轻思想,重近期、轻长远“急功近利”的倾向。如果思想观念上理不清、把握不准,就不可能知道地理教育改革该如何深化。教育仅*学习过去、重复再现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理教育必须强化“面向未来”的观念,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并且逐步取代重复和再现。一种面向新世纪,以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正在形成。在教学思想上,摒弃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加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摒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和训练;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学和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将对下一个世纪的地理教育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二)构建崭新的地理教育理论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育理论研究演进到当代,应该说已完成了有关教育基本“观察”材料的搜集,并且从由夸美纽斯开始的对教育现象的系统概括与归纳也臻于“完整”或“全面”。从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如果想在原有认识框架内来寻找突破口是徒劳无益的。教育理论研究态势必然地要走向一种新的整合,以求得对教育认识的全新突破。21世纪地理教育改革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首先去致力于形成严谨的关于地理教育的概念与原理体系,构建崭新的地理教育理论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旦形成了这种体系,本身便酝酿着地理教育理论的一场大变革。这一点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前十年的研究“热点”和关键,并经此突破口而带动整个地理教育改革向着纵深发展。本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很不尽如人意,“地理教育学”则显得更为滞后。今天,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重视。我们的地理教育研究不能停留在经验水平,更不能醉心于陈腐观念的炒作。地理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文化传统等各方面,必须依*开展地理教育科研,从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出发,进行系统的艰苦的探索。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地理教育改革中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而地理教育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形势,它必将影响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必要同时也有可能从理论形态、思想体系上去讨论研究地理教育改革的一般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型,探讨地理教育改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并由此构建地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由于我国广大地理教育研究者思维空间的拓展,地理教育研究正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由孤立的静止的线性研究转向整体的动态的立体研究,正向健全的完整的地理教育学的科学体系迈进。

(三)加大地理教育内容改革的力度

现代科学学科的不断分化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从国外若干国家的改革设想看,主要是打破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和内容结构,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以实现教育内容的整体性要求。美国《2061》计划就反映了21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全新框架,在各种课程改革设计中,学科的严格界限将被整体组合的课程所代替;在重视“显形”课程的同时,还十分重视“隐型”课程的作用等等。尽管课程和内容的架构有各种不同的设想,但从学习者—21世纪新人的整体素质出发做出改革设计,这是共同的出发点。我国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学校在进行不同设计思想的实验,并吸取国内外有益的经验,规划我国未来的地理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世界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其目标是: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更新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现代地理课程体系。在改革中必须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实现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重心转移;从“知识中心”向“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中心”的重点转移;从“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环境活用型”的重点转移。要改革地理教材和教学,要删简陈旧、繁琐的教学内容,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要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加快推进地理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的进程

未来教育过程将会有巨大的变化,教育个体化将使教育愈益成为学习过程,加之电脑、视听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扩展教育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由于现代化手段在地理教育上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

目前,提倡学生主体性的地理教学和教育模式在不断出现,过去的再现型的教学已在逐步向发现型教学转变,教师科学的教授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正在密切结合。教育方法的综合化将使教育过程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习者的需要,使教育更能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的中国地理教育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理教育,这是需要艰苦探索的开创性事业。我们要从展望未来变化的若干趋势中把握现实,明确改革目标,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相关文章:

导读在新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好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

浅议地理学科教学难点的分析与处理

关于高二地理教学体系安排的思考

地理科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对地理教学与计算机技术整合的思考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地理课改

例谈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