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学好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

学好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古人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看作是一个人知识是否博大精深的标志。在当今,地理观念已从过去狭小的运作空间过渡到与每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及太空的每一个角落。它的伟大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生活的细节、管理的细节、规划的细节……。对于初学地理或已学地理的绝大多数人,他们总是感觉到这一科目的艰难性,导致其从开始的信心百倍到后来的垂头丧气。作为老师,在近几年的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得出如下几点浅薄的看法,要想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离不开以下几种地理思维自始自终地贯穿。

一、宏观与微观的思维

地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宏观性,而要最终体现它,我们一般只得从微观的某个层面入手,这就经常导致学生一开始还清楚,到后来逐渐成了雾里看花,于是慢慢兴趣索然。其实,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正应了那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古话。实际上,从一开始的地球运动就已将它放在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这样的宏观要素上来讲,而学生们总是认为地球的运动是自个儿的事,导致把这种运动同整个运动体系的割裂,渐渐踏上了“在森林中迷了路”的不归之途,从而失去自信。因此,树立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思维无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基。

二、共性与个性的思维

整个系统地理部分,均是总结的具有普遍性的各个方面的规律──共性。如天体运动的共性,大气运动的共性,人类生产活动的共性等。总之,各种对共性规律语言的描述,并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否则,在各类考试中注定败北。原因在哪儿呢?其实也很简单,问题十之八九是要你突出个性,而你却用共性的帽子罩在了个体的头上,其结果是那种“以全概偏”。学生一直总是认为“以偏概全”是错误的,这是我们的共识。但“以全概偏”那也是不正确的。要不然就陷入了错误的循环之中。所以在共性规律掌握的基础上,你得辨因果、审特征、分主次,要不然,就会最终成为个性与共性不分、乱套、胡用,闹得一塌糊涂。学生对此,心里必须清楚:共性是从诸多的个性中以某一角度而抽取的大家都具有的特点,比如植物可以指示生存环境这样的例子。而个性是在共性之下可以确实反映共性的某种具体的实物,比如莲就反映了水湿的环境等。因此,学生要审慎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思维的穿插与运用。

三、运动与静止的思维

感觉地理难,依我看,真正的原因是大多数同学不能把静止的描述想象成为或看作运动的状态。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社会环境那就更是日新月异。书本上的文字或图表一般是静态的阐述,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引导、培养学生对它的动态的认知思维与能力。比如对日照图的判读,地方时的计算,工业的综合整治等。若停留在静止的思维里,那只能又成一潭死水,越搅越浑,但若换一种运动的观点去理解,许多问题往往就会拨云见日,就有可能将一潭死水疏导或激活,让它动起来。我们说,运动就有发展,发展就有变化,变化就有表现,表现就可以感觉。因此,抓住这一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环节。

四、借鉴与迁移的思维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问题,但也处处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手段。地理学就担负着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或环境问题的手段的重要任务。问题的出现或解决,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因果关联,所以地理就列举大量的典型案例(个体)来寻找其生成的原因或解决的手段,从而实现由个体向共性发展。如何解决各类问题或如何能进一步趋利避害?那就首先得培养起借鉴与迁移的思维能力。比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牧场放牧业有哪些不足,应如何改进的问题,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应如何进一步综合整治的问题等。均可以在世界地区诸多的成功案例中借鉴与迁移相关的、相类似的自然或人文条件。可见,触类旁通,窥豹一斑,就是要在实际的学习中善于运用借鉴与迁移的思维。

【学好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改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地理课改的思考

中东的石油经济

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

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的思考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历年高中地理综合复习指南手册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