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4-10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考情分析】

  1. 分析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通过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是高考的重点、热点,有各种各样的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结合考查,考生要学会读图,提取图中有效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2.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相关联,人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需要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在2010年高考中,考生要重点关注以下知识点:①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②我国不同经济区差异的对比,如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对比,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比等;③世界不同地区间自然与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如德国鲁尔区与我国山西煤炭基地的建设等;④通过经纬网图、轮廓图、景观图等考查区域定位能力。

  【知识链接】

  1.区域发展的四个阶

2.区域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水土流失的成因

  ⑴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

(2)人为原因: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2

3.资源跨地区调配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3

4.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想方法】

  (一)资源的跨地区调配

  【例1】能源是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读下列一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9年2月7日,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深圳正式开工。下图是“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广东省能源自给率图

材料三: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统计图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4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

  。

  (2)材料二、三表明,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是① ;

  ② 。

  ⑶2005年5月,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建成输油,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简述这样做的意义 。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资源和能源的跨地区调配问题。其中比较了两条西气东输线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要气源来源于中亚地区,而一线工程来源于新疆;第(2)小题需要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得出来,广东省的能源自给率很低,且能源的消费量在逐渐增加;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气一方面可以使我国进口能源渠道多元化,另一方面由于距离中亚较近,成本较低;

  答案:(1)来自境外

  (2)自给率低(先高后低,近年略有提高);需求量大(越来越大)

  (3)中哈两国陆上相连距离近,运输成本低;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政治安全;与海上运输相比,更安全便捷;减少我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例1】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5

  (1)图中甲处,在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向 方向扩展。

  (2)图中乙处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3)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有2.5万平方千米,但到了2007年,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确实有效的拯救措施,20年后该湖可能从地球上消失。试分析该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该组题的突破口在于定位准确,在定位时,必须结合题目所给出的信息:经纬度、降水量、湖泊、河流等信息,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特点,可以得出该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及其以北的地区,图中甲处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因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的荒漠化,由于该地区介于赤道和300N之间因此盛行东北信风,因此土地荒漠化向西南方向扩展,乙处的降水量大于2000mm,因此为热带雨林气候,为刚果盆地,因此环境问题为热带雨林的破坏;该湖泊面积的萎缩既有全球变暖该地区蒸发量增大等自然原因也有入湖水量减少、植被破坏等人为原因。

  答案:(1)土地荒漠化 西南

  (2)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3)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湖面萎缩;沿湖地区用水量大,汇入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泥沙淤塞,导致湖面缩小;沿岸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气候变干。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例1】下面甲乙两图为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干流纵剖面图,分析回答: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6

  (1)两河下游均几乎无支流汇入,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两河中,航运价值较大的是 河。另一条河流航运价值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3)从河源到3000千米之间,两河流水能资源差异明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乙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建成后,给所在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解析:解答本组题首先要解决两条河流的名称,甲河流发源于海拔5000m的地区且流程为5500千米,因此判定为我国的黄河;乙河发源于海拔2000m的地区,落差较小,且流程为6600千米,因此判定为非洲的尼罗河,黄河由于下游是地上河,水位较高因此没有支流注入,而尼罗河的下游流经热带沙漠地区因此支流较少;黄河和尼罗河相比航运价值较小,主要原因是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且结冰期较长等;取决于水能资源的要素有两个即落差和流量,黄河比尼罗河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落差较大;分析阿斯旺高水坝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从沿河地区和河口两个地区去分析。

  答案:(1)甲:下游为地上河; 乙:流经干旱的沙漠地区

  (2)乙 甲河水量小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甲河含沙量大,淤积航道;甲河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断流等现象,使得甲河航运价值较小。

  (3)甲河落差大于乙河,且甲河峡谷多,水流急。

  (4)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鱼类因失去饵料而大量减少;入海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四)产业转移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7

材料三:我国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8

  (1)从转移产业的类型看,最先从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开始。(1分)

  (2)写出全球四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策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哪些区域?(4分)

  (3)材料三中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3分)

  (4)材料三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4分)

  【解析】第(1)小题产业的转移是从劳动力密集型开始转移;第(2)小题从材料二中读图即可达到答案,必须按照正确的迁移顺序来回答;第(3)小题必须答出转移的方向,是从大城市到了中小城市,可以从图中读出,而且要答出迁移产业的特点以及迁入地的特征;第(4)小题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沿海的海运便利都可以从图中读出信息,但是劳动力、技术和市场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去回答。

  【答案】(1)劳动力

  (2)美国——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东南部——中国中西部和中国东南亚。 长三角 珠三角 闽三角

  (3) 特征: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或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大的企业;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

  (4)有丰富的原料,如海盐、煤、石油;海陆交通便利;市场广大、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丰富

  【专题演练】

  下图为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渎图并完成1—3题: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9

1.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

  A.40万 B.2000万 C.200万 D.2340万

  2.根据图示信息的推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率已有下降趋势,人口压力不大

  B.要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长抓不懈

  C.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人口老龄化

  D.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总数的降低

  3.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B.只要有先进技术,人口增长就不会使环境恶化,反而使环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

  C.人口数量的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

  D.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完成4~5题。

4.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完成“两岸通水”规划方案,核准后将修建大陆至金门的通水管道。金门岛面积仅150多平方千米,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6~7题。

  6.金门岛目前供水方式的成因是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量大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节约用水 ②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和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主干管道起于四川达州,止于上海市,全长1702千米。读该工程示意图,回答8-10题。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0

  8.“川气东送” 被称为国内在建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有关该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A.横跨中部、东部八省市,地势起伏巨大

  B.因数次穿越长江,管道运输的连续性无法保障

  C.需要翻越鄂西渝东的崇山峻岭,隧道工程量巨大

  D.沿线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工程拆迁量大9.西气东输管线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工程又向上海供气,其建设意义为:

  ①有利于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②可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③可增加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④有利于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川气东送”的源头是我国最大的深层天然气田——普光气田。读图,其中甲为某地地层剖面图,乙、丙为地层平面图,判断图中最有可能发现油气田的地质构造是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1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 ,完成 11~12 题。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2

  11. 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 阶段的发展,甲区域

  A. 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 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 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D. 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12. 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 德国 B. 巴西 C. 英国 D. 美国

  读下列材料,回答13—14题。

  材料一 随着西藏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和各产业快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这点在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间的比值上都得到体现。

  材料二 西藏产业发展和结构变化图。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3

13.图中⑴、⑵、⑶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14.材料二反映了西藏

  ①1959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 ②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③第三产业比例变化最大

  ④经济结构已实现了从以生产型产业为主向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东部,又被称作乌珠穆沁草原。乌珠穆沁草原目前是内蒙古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牧草非常繁茂,可以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乌珠穆沁草原被人们喻为“内蒙古最后的天然草原”。结合下图回答: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4

  (1)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什么? 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2)乌珠穆沁草原的地形为 ,简要分析乌珠穆沁草原牧草繁茂的原因?

  (3)在a、b两河上建造水库是否合理?简述其理由?

  (4)简要分析在a、b河上水库建成后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这一决定促使美国轮胎生产商将厂房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世界90%的天然橡胶产于亚洲(下图),而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

  (1)A和B之间的海域名称为 ,简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分)

  (2)A国是 。美国对中国进口轮胎实行惩罚性关税后,美国轮胎产商将可能把厂房转移至A国,简析A国承接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

  (3)高温多雨是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条件。从地理位置简析A国具备该条件的主要原因。(3分)

  17.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间段的国际产业转移路线图: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5

材料二: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6

  材料三:下图中的箭头a、b分别表示江苏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下表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部分)。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7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据材料分析符合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向的是 ,分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4)苏北某县建设工业园区,接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为推动该县可持续发展,开发区计划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对门槛设置的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设。

  18.下图为山东省某县耕地及其环境变化机制示意图。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18

(1)将下列选项字母代号填人图中相应方框内:(6分)

  A.草地开垦 B.不合理用水 C.土壤肥力下降 D.土壤盐渍化

  E.林草砍伐 F。 严重春旱

  (2)在 (气候特征)地区最易发生土壤的盐渍化,试分析其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

  (3)根据图示信息,如何更好地促进该县经济发展?(6分)

  【参考答案】

  1. D 根据人口增长数(40万)除以人口总数就等于人口增长率(1.7%),即可计算。

  2.A 我国人口增长率已有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增长,人口压力也很大,并且也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3. D 要辩证看待环境污染和人口增长的关系,既不是说环境污染就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也不能忽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4.C 乙省是台湾省,其向山西转移的应该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

  5.A 用排除法,由于迁入的工业部门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因此环境污染会加重。

  6.A 长期以来靠收集雨水,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多,但是用水量较多,因此平时必须进行储存。

  7.C 注意题干条件是现阶段的措施,节约用水和循环利用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

  8、C 湖北省的东部和重庆西部有山地,因此工程量较大。

  9.D 用排除法,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输出,而是解决上海的能源紧张问题。

  10.D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④处是背斜构造。

  11. C 从1990年可以看出人口迁移的方向从甲处向其它地区迁移,因此其核心地位有所下降。

  12. D 美国的产业部门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13.B 14.D 西藏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说明其产业结构正在由“一、二、三”模式向“三、二、一”模式转变。1959年,西藏第一产业比值达73.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到2008年,第一产业比例变化最大,第三产业比重达55.5%,已完成了向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经济结构的转变;西藏的工业比重一直不高,经济发展的工业拉动作用不明显。

  15.【解析】第(1)小题要明确锡林郭勒所处的大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上,因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从教材中的内容即可答出;第(2)小题乌珠穆沁草原的地形的判定从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来判定;第(3)小题要根据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去回答;第(4)小题主要从修建水库以后,下游地区的水量减少,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去分析。

  【答案】

  (1)草原退化、沙化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2)高原上的盆地 多条河流注入盆地,水源较为充足。

  (3)不合理。该地河流大多为内流河,降水量小,蒸发旺盛,河流的径流量小,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因此不适合建设水库。

  (4)a、b两地水库建成后,下游盆地,水源减少,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16.【解析】第(1)小题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域为马六甲海峡,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沟通起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东亚到南亚、欧洲、非洲的海上通道的捷径;第(2)小题美国总统的决定作为切入点考查该国发展轮胎制造业的优势,需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回答;第(3)小题中要求回答该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成因,高温需要从纬度位置去回答,降水需要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等角度去回答。

  【答案】(1)马六甲海峡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亚到南亚和欧洲、非洲地区的捷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印度尼西亚。轮胎生产优势: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国,原料丰富;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具有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临海,海运便利。

  (3)地处岛屿,海洋气团影响明显,水汽充足;位于赤道附近,受到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位于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充足,终年高温。

  17.解析:本题主要对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人口转移进行对比考查,难度较大。其中第(1)小题关键在于比较年工资和年产值比值的大小,比值越小越有利;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关键在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而且这些年的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等;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苏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产业转移应该从发展水平高的向水平低的转移;回答第(4)小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回答,接纳的工业部门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答案:(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工资/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材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b 由苏南转移到苏北 苏北地区的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较低。

  (4)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土地价格较低。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产业迁入;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18.【解析】第(1)小题需要注意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如:在A—F中属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包括草地开垦、不合理的用水、林草砍伐,还要注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是不合理的用水。第(2)小题是气候特征而不是气候类型,还要注意是山东省某县属于华北地区,自然原因就会很容易答出。第(3)小题要结合第(1)、(2)小题的结论去回答,针对第(1)、(2)小题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答案】

  (1)左边自上而下:A、E、B;中间:F;右边自上而下:C、D。(6分)

  (2)干旱、半干旱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6分)

  (3)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治理土壤盐渍化等。(6分)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的做题策略

2011年高考地理考点 日期变化(日期分界线)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答例谈

高考地理热点追踪及考纲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小区域等高线试题设计

09高考地理:地图是必考知识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人口与城市专题

高考地理热点及考纲解析

201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日界线及晨昏线的判断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