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中国地理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中国地理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4-10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考情分析】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分布来看,中国区域地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题型分布来看,以综合题为主,选择题也占一定的比重;从呈现方式来看,多以中国重点工程和时政热点的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从内容来看,主要涉及:①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②区域特点和差异的比较。③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中国地理”命题多与社会热点地区相结合,“中国时代特色”明显增强,表现在更加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高考预测】

  2010年高考命题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我国主要地形的特征、分布及其对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各类地形的考查,一般都提供相应的带有经纬网的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由考查该区域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分布人手,进一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的影响或绘制沿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2.从高中地理的层次考查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季风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多与高中地理原理相结合,运用等值线图或气候直方图针对某一地区进行综合分析。

  3.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以及对大江大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也是高考的热点。

  4.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结合时事热点考查我国近海的过度捕捞、赤潮、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等问题。

  5.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我国的人口、特大城市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等知识。

  6.我国铁路、公路线的建设、布局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我国新建或待建的铁路更是重点中的热点。这部分知识常常结合时事热点或历史知识,以选择或综合题的形式,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知识链接】

  一、中国四大综合地区比较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4.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三、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思想方法】

  【例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第1-2题。

1. 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走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 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解析:第1题由于文字信息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且图像信息中5个纬度的距离为555千米,因此剖面图是沿着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第2题图中有提示信息长江和淮河,L所在的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且在以北10多,因此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故耕作制度大致为两年三熟。

  答案:1. B 2. B

  【例2】《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读“坎儿井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

  2.图中暗渠流量最大时 ( )

  A.驯鹿南迁至针叶林带 B.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C.开普敦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解析:第1题中由于坎儿井位于我国的新疆地区,因此深居内陆,降水量非常少,因此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因此答案选B;图中暗渠流量最大时,说明冰雪融化量较大,说明气温较高,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开普敦受西风带的影响风大浪高,故选C。

  答案:1.B 2.C

  【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20日,第四届主题为“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材料二:2009年11月23日,黄河三角洲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黄三角地区有望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三:黄河水系图 材料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范围

  (1)说明黄河花园口附近的上下河段水系特征的典型差异及成因。

  (2)简要分析黄河下游河段凌汛形成的过程。

  (3)处在黄河生态高效区内的滨州市将要在图中的甲处海岸建设辐射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滨州大港,请分析该港口布局的有利条件。

  (4)推测黄河三角洲今后的变化趋势且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小题是水系特征的差异以及原因,其中水系特征主要是包括流程、流域面积和支流的数量;第(2)小题回答凌汛产生的条件,必须回答两个条件,一是河流必须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二是河流必须有结冰期;第(3)小题是要求回答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必须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去回答。

  【答案】(1)花园口附近以上河段:支流多。原因是此河段两侧地势较高。

  花园口附近以下河段:支流少(甚至没有支流)。原因是地形渐趋平坦,流速变缓,泥沙堆积,人为筑高堤坝,河道抬升形成地上河,河道地势较高难以有支流汇入。

  (2)该河段有结冰期;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较高纬度河道封冻较早,解冻晚,而较低纬度河道封冻较晚,解冻早;冰坝易在下游河段形成,堵塞河道,水位陡涨,形成凌汛。

  (3)水域条件:港阔水深,位于海湾内,风浪小,有利于大型船舶的停靠。

  陆域条件:位于黄河三角洲上,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滨州港的规划和建设。以地级市滨州为依托,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 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4)变化趋势:增长速度在减慢。(1分)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使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流域内用水量增多使得下游河水量减少,携带泥沙的能力降低;小浪底水电站的建设,可调水调沙。

  【例4】阅读下图及其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拟建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2011年才能开工,从中铁二院了解到,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薄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公里。建成后从成都市区坐火车到蒲江只需半个小时,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

  材料二: 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三:建国以后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青藏铁路建成以后。下图是西藏产业发展和结构变化图。

  (1)铁路经过的地区水能极其丰富,但是开发程度却很低,试分析其原因。为了减少生态破坏,西藏地区可开发那些新能源?

  (2)试分析川藏铁路修建的主要自然障碍。

  (3)阅读材料三,说出图中⑴、⑵、⑶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 。

  (4)川藏铁路修建后,其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试分析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

  (5)青藏高原上河谷农业是其特色农业之一,试分析河谷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以最新的材料——川藏铁路的修建作为切入点,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第(1)小题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经过的地形崎岖工程难度较大,技术要求很高,该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而建设水电站需要资金较多。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热能资源丰富。第(2)小题主要从地形、自然灾害、冻土、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去回答。第(3)小题中在建国初期西藏以第一产业为主,到2008年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4)小题从对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南亚地区的联系以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等方面去回答问题。第(5)小题中河谷地区和高原面上相比,海拔较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而能发展河谷农业。

  【答案】(1)原因: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经济投入高

  新能源:风、太阳能、地热能

  (2)①地形崎岖(起伏大);②地质条件差,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③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寒冷,缺氧;④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⑤冻土广布;⑥生态环境脆弱。

  (3)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4)①改变川西,藏东南的无铁路的状况,联系南亚地区的通道,完善路网。 ②有利于沿线资源的开发;③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④促进旅游业第三产业的发展;⑤利于信息、人才、资金、技术交流,经济交往和合作(加强和南亚的经济联系);⑥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⑧有利于国防安全

  (5)地势较低,热量充足,河谷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

  【例5】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1月-20°C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图示地区与其他重要商品粮产区相比,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分析城市A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

  (4)分析图中B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5)图示区域所在地区是我国保有荒地最多的省份之一,但近年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该措施的生态意义。

  解析:首先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此区域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等温线南凸,说明此区域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区域低,应为受地形的影响。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是黑土集中分布区,农业发展的条件较好。A城市位于松花江沿岸、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的形成主要受地形、河流、交通干线、政治中心等因素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受气候、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影响,B河流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的封冻期较长,流经的又是湿润地区,流量较丰富,一年中有两次汛期。东北地区荒地主要分布于三江平原,这里是我国重要湿地分布区,停止农垦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

  答案:(1)图中-20°C等温线向南(或向低纬方向)凸出,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低。主要是受山地地形(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影响。

  (2)有广阔的平原、肥沃的黑土,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

  (3)城市A(哈尔滨)靠近松花江,内河航运便利,京哈、滨洲、滨绥等铁路干线在此交会,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有通往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空线;是黑龙江的省会(政治因素)。

  【专题演练】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和该区域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埋深图。完成1-3题。

1、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2、在图1的四地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图1所示区域三种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区的海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芦苇、梭梭、红柳 B、红柳、梭梭、芦苇

  C、梭梭、芦苇、红柳 D、芦苇、红柳、梭梭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 B、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

  C、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 D、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

  5、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海拔约为1800米 B、七月均温约超过30℃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 D、一月均温低于0℃

  6、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

  A、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B、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降水量

  C、蒸发量与地形有密切关系 D、气温年较差随年降水量增加而减少

  读下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8.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9-11题。

9.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0.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13.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A.a、b B.a、c C.b、c D.b、d

  15.四地所在省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16.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18.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应继续大面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的市长经常举行长江三角州城市经济协调会。胡锦涛总书记也在2010年元旦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世界各国参加世博会。

  材料二 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福建、广东的便捷通道—厦(门)深(圳)铁路广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厦深铁路预计于2011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

材料三 2008-2009年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1)上海逐步成为江浙沪城市带中心,试分析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

  (3) 根据材料三的信息,描述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说出两大经济区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2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两大岛屿图

材料二:甲岛七月份的降雨日数分布图

  材料三:甲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甲岛年蒸发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甲岛位于乙岛的 方向,甲、乙两岛面积较大的是 岛;两岛相同的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体现了地域分异的 规律。乙岛粮食生产的分布特点是 。

  (2)根据材料二,影响甲岛七月雨日等值线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材料三显示该岛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 。

  (3)根据材料三判断,甲岛干旱大多发生在 地区。

  (4)甲、乙两岛东岸的商港或渔港,都比西岸少许多。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5)根据上述材料,简析两岛地形地势的相同特征和东部河流相同的水文特征。

  地势相同特征

  河流相同特征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1月无霜区的分布图

材料三:材料一中甲区域经济结构

  (1)分别说明甲、乙两区域没有霜情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明城市①—②—③沿线地势变化的特点。

  (3)据表二概述甲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

  (4)简要分析甲区域内两城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1. B 通过图中的沙漠以及耐旱植被得出该地区应该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2. C 地下水位最低且土壤是沙土的地区植被生长较好,故选C。

  3. B 红柳、梭梭、芦苇三种植被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芦苇所需要的地下水位较低,红柳次之,梭梭需要的地下水位最低,因此根据该区域地下水位的高低,可以判定答案B是正确的。

  4. D 由于该区域是我国的某区域,因此位于北半球,七月气温高于一月气温,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符合此要求的是D。

  5. C 通过读图,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位于最高山脉背风坡,该地区气温的年较差约为20℃.

  6. A 在山麓处最冷月气温大于0℃,因此应该为亚热带气候,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7.D 甲位于内蒙古高原因此为草地,丙位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因此为林地,乙位于松嫩平原为耕地。

  8.D 该地区人均耕地多是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9.C 注意题干条件是不正确的是,甲地区位于我国的塔里木盆地,该区域的河流主要是内流河,因此以夏汛为主。

  10.B 这两个区域热量都比较充足,而且劳动力比较充足。

  11.C 注意要求回答这两个地区的共同点,海南省降水很多排除②。

  12.D 通过经纬度的判读得出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属于水稻种植业,由于阴雨天较多,因此光照不足。

  13.A 四川盆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酸雨。

  14.C 我国最东端和最北端均与俄罗斯相邻。

  15.A 我国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因此最西端的a点位于新疆。

  16.C 东西差异非常大,导致东西两端的地方时差异很大。

  17.C 通过经纬度的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8.A 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分为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

  19.(1)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海陆交通发达,联系便利;经济基础好,工业化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

  (2)与航运相比,高速铁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0.(1)(10分)东北;乙;热带雨林带;非地带性;主要分布在中央高原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平原和西北部的三角洲平原

  (2)地形、风向; 年平均降水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变化大,东北部山区、中央山脉最多,向东西沿海地区递减,以西部沿海最少。

  (3)西部沿海;

  (4)东岸为断层海岸,平直,缺乏优良港湾;

  (5)地形特征:中央高原山地为分水岭,往西,地势逐渐下降,西部是沿海平原;往东,地势陡峻,东部狭长的沿海平原;东部水文特征:水量大,河床坡降大(落差大),多急流、瀑布,富水力资源

  21.(1)甲地为四川盆地,周围(北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使盆地内温暖(2分);乙地纬度较低,气温高。

  (2)地势由高到低,呈阶梯状分布

  (3)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农业中种植业占优势;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4)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铁等);能源充足(水能、天然气等);水源充足;原有基础较好(三线建设);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中国地理】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辅导:重点图像判读有要领

高考地理地方时、区时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的备考心理

高考地理热点知识

近年高考地理地图试题分析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六大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考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