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环境保护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4-10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垃圾资源化

  “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垃圾的综合利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据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生活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垃圾的不断增加,约有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堆放垃圾的场所,约有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

  有人说:“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上海用垃圾作燃料,把垃圾变为有机肥甚至建材,已成为现实。下图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1)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目前对城市垃圾的传统处理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分析新型垃圾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1.五花大米草原产于英国沿海,淤积能力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东南沿海地区后,有大米草生长的沿海滩涂每年以100米以上的速度向海洋拓展。新淤积出来的土地含盐量太高,既不利于开垦为耕地.也不适合淡水养殖。大米草所到之处,滩涂上的生物几乎全部灭绝,还使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影响沿海养殖区的生存与发展,港口也因此废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英国沿海和我国东南沿海的自然环境特点,说明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自然条件使大米草生长繁盛。

  (2)适宜大米草分布的海岸地区一般具有哪些特征?大米草的生长使该海域的外力作用发生什么变化?

  (3)据资料说明大米草的生长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资源发生哪些变化?

  (4)大米草的引进,导致我国东南沿海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2.2007年5月30日晚开始,由于受太湖蓝藻暴发影响,无锡城区大批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整个无锡笼罩在水污染危机的巨大阴影之中。此次无锡水危机事件的爆发,虽然有太湖蓝藻集中作怪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太湖周围长期的污染物排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太湖蓝藻暴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来自哪些污染?

  (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有哪些?

  (4)你认为治理水域污染应采取哪些措施?

  3.不同地理环境下面临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的不同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相同。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颢。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环境保护1

  (1)图中A地区草地不断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主要防治措施是。

  (2)图中B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主要防治措施是。

  (3)图中C附近地区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社会热点】

  【答案】(1)工业生产、机关单位办公、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居民日常生活等。(2)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和空气。(3)废弃物的资源化,如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废弃物的减量化,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废弃物的无害化,如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环境污染。

  【实战演练】

  1.【答案】(1)英国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沿岸海水温度、盐度较中国东南沿海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较高的气温和水温使大米草生长旺盛。(2)近岸浅海水域或河流人海口附近,海水含沙量较大。海水的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3)淤积造陆,使土地面积增加;港口因此而废弃。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减少。(4)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2.【答案】(1)水温升高,降水不足,湖泊水量较小。(2)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以及水运、旅游业污染等。(3)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聚集在水体表层,遮蔽阳光,使水体中的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有些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后消耗大量溶解氧,下层水体缺氧,会使鱼类中毒或缺氧窒息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重新回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长此下去,湖泊可演变成沼泽;使居民饮用水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有害金属元素污染物、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会导致“公害病”发生;另外,给养鱼、旅游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居民经济收人。(4)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污;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地注意人地协调发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治污,减少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建设水循环工程;生态清淤,截污、挡污;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退渔还湖;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等。

  3.【答案】(1)过度放牧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合理放牧等(2)森林破坏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等(3)湿地生态用水得不到满足 湿地水资源缺乏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加强湿地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部分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第三部分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部分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二部分主要考查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四部分主要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二要注意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三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问题。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本考点也是高考命题基础知识运用的选考区域,形式主要是综合题,满分10分。

  命题趋向:(1)从内容上,主要考查了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2)从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新课标区多以选做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3)从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要多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依赖自然环境;2.农业社会:利用自然环境,主要从事种植和养殖活动;3.工业社会:对资源掠夺式开发,排放大量废物,人地对抗强烈;4.当代社会:多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

  测试要点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酸雨蔓延;森林锐减;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测试要点三: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水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原因是(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不合理开发与管理、总需求量增长快)

  2.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①世界耕地资源严重不足;②土地退化严重(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土地污染);③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耕地比重不大、分布不均匀、非农用地增长迅速、耕地质量差)。

  3.矿产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测试要点四:非可再生资源(煤炭和石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主要措施:科学开采、环保并行、保护土地、能源结构改革。

  2.利用: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测试要点五: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短缺解决措施:(世界:开源,节流。中国:开发水源;节约用水;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和利用。)

  2.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利用与保护: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开发和整治土地。土地退化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

  测试要点六:生态环境问题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森林资源锐减;草地退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

  2.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测试要点七:环境污染问题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无节制地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破坏自然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趁势

  测试要点八:环境污染的防治 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垃圾分类回收或作无害处理。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我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20世纪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21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3.草原退化加剧

  20世纪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21世纪初,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牲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有森林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我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8江苏地理,30D)右图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 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2分)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2.(2008山东文综,32)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右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3.(2008广东地理37)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0分)

  资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 见图甲图。

  资料三 见图乙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2分)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

  。(2分)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

  4.(2008海南地理,27)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

  (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6分)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1.(2008江苏泰州)右图为我省某地农村土壤污染因果联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人图中恰当的位置。

  A.饮用水 B.水生生物 C.食品 D.农田污水

  E.农作物 F.水体 G.固体废弃物

  (2)据图分析,为使土壤免受污染和破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2008江苏南通)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7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 (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

  (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两年高考真题

  1.【答案】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解析】第(1)小题,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大小与距沙尘暴源地的距离、风向、风力大小等因素有关,结合“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易于得出“由西向东(强度)逐渐减弱”的分布特点。

  第(2)小题,阅读本题图,分析北京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可知: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以轻度为主,即总体上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为轻度。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多晴天,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天气(冷锋活动频繁),地表植被稀少,表土疏松、裸露等是导致北方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第(3)小题,首钢作为国有企业,其搬迁是在政府干预和指导、规划的条件下完成的,属于行政手段。

  第(4)小题,解答此题,必须深刻、全面理解“绿色奥运”中“绿色”的含义。北京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当地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污染物质以及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措施要着眼于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物质的输送。通过调整、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加除污设备、减少废气排放来控制;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进而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和强度,提高北京大气环境的质量。

  2.【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0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0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解析】 (1)图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其次为石油,均为矿物能源,利用过程中会产生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气体、废渣等废物,进而会导致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强、酸雨等问题。(2)利用水能发电需修建大坝,建设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水库建成以后,会对河流径流、库区地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3.【答案】 (1)12 7 (2)ABD (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工业区工业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直接读图即可。 (2)读图17—4知,主城区污染物以NOx为主,NOx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的排放;工业区S02和PMl0排放较多。出现混浊天气除了和人为排放有关,还有自然原因。当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而阴雨天气和森林能减轻大气污染。故选ABD。 (3)注意该题要求描述“空间分布特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4)防治污染的措施可从技术措施、生物措施、政策措施等角度考虑。

  4.【答案】 (1)油轮石油泄漏;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即可得满分。) (2)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2分)。 防治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2分);防止油轮泄漏,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解析】 (1)海洋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人类的生活、核电站的冷却水以及海洋运输等原因造成的。

  (2)由上面分析可知,最严重的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海运线上的海运事故造成的。防御措施主要是治理工业废水以及防止海运事故的发生。

  三年名校模拟

  1.【答案】 (1) 右图

  (2)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发展生态农业。

  【解析】 主要考查农业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壤受到污染的因果关系。注意因与果的对应关系。

  2.【答案】 (1)偏高 青海 (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①北方降水减少;②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解析】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气候变暖、产生酸雨,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就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如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等。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环境保护】相关文章:

2009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疑难解析

高考地理联系实际试题解答

近几年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高考地理考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

高考地理备考指南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

地理学家——吴传均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方向探析

高考地理的备考心理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