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9-20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一、海洋环境

1.掌握三大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1)关于海水温度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季度变化:夏季获热多,温度高;冬季获热少,温度低。

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热量集中表层,千米以下变化小,但常处于低温状态。

———引起海水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太阳辐射。同纬度情况下海水温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有关。

———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借鉴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过程。

(2)关于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引起海水盐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同纬度海水盐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江河径流量注入多少、冰雪融化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3)关于洋流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①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②北中高纬,逆时针向。③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说明】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

关于寒、暖流的区分:①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②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③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

【说明】掌握规律的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洋流具体落实于其中(以洋流定空间,以空间布洋流),并结合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渔业资源、海洋污染、航运等)加深印象。

2.把握渔场成因,落实渔场分布

(1)四大著名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秘鲁)、舟山渔场。

(2)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

生存空间———大陆架海域(光照、营养、泥沙)、温带海区(季节)

饵料———寒,暖流交汇

3.关注海洋环保,明确海洋权益

(1)海洋污染物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的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偶发性石油平台与油轮的事故。

(2)我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3)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权限: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运用:平面与剖面图上确定领海区、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国家出台有关无人居住岛屿管理规定与海洋权益背景。“休渔”措施实施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二、陆地水

(一)河流

1.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河流的上下游

(1)看线条的粗细。一般情况下,河流愈下向游,汇集的水量越多,河道越宽阔,线条粗。

(2)看入海口位置。外流河最终都要注入海洋,入海口即下游的终点。

(3)借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势一定会低于上游,内流河的流向判断尤其如此。

2.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水源补给直接相关

雨水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径流量随降水量季节变化(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而变化;季节性积极雪融水,易使温带和寒带河流形成春讯;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变化,以夏季为最大;湖泊水对河流起调节作用,径流稳定。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形式,与河流水成互补关系。

【说明】任何河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补给形式。具体看主流,看一般时间。

3.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即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规律

(1)降水量少的地区:年际径流变化大于降水量多的地区。因为降水量大的地区,水汽输送量大而且稳定。

(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际径流变化大于以冰川积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3)平原和盆地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值大于相领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因为高原高山地区多地形雨,其变量小。

(4)流域面积小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因为大河积水面积大,且流经不同的自然区域,各支流径流变化情况不一致,丰水年枯水年可以相互调节。

我国华北及淮河流域年际变化最大,次为东北,再为长沙流域、华南和东南沿海河流,西北内陆以冰雪融水为主,

河流年际变化最小。河流年际变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气候的变化状况。掌握河流年际变化规律,对充分利用水资源、兴修水利工程、防御自然灾害有指导作用。

4.河流含沙量

(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密度,流域地面物质的疏密结构度,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等。

【说明】不同季节搬运能力不一样(借水冲沙)。

(2)辩证看待河流泥沙。

河流含沙量大不仅影响水质,也因为淤塞河道抬高河床而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我国河流的输沙量一般都比较大。北方河流普遍水量虽小但单位体积内的含沙量大,南方河流含沙量小但总水量大,总体含沙量也大。其中,黄河的含沙量高居全国和世界榜首,长江、海河与辽河次之,珠江、闽江等又次之。其他地区河流输沙量则较小。

河流泥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不仅富含养分而肥沃,也是营造河流两岸沃土及河口三角洲的物质基础。

5.河流的开发、治理

(1)河流泛滥的主要原因。①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包括人为原因造成的填河造陆、建筑占用等);或因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浅(多在地势低平地区,河流速度慢),排洪困难。②气候因素:降水时间集中,来洪量大;如果是向心状水系形状,或干支流流域在同一时期都处在雨季时,支流来洪难以错开,加剧干流洪水量。凌汛的形成,首先河流必须有结冰的条件(看秋季与初春季节,看 0℃ 等温线),其次是发生在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高纬地区。

(2)开发、治理的一般方式上游地区一般多峡谷、落差大,可修建水库开发水能,调节水量。

中下游河道一般比较宽深,是航运条件较好的地段;还可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或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增加入海通道加大排洪量等)。

全流域要搞好植物造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3)河流调水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①调出地区水源是否充足,调水量多少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如水质是否下降、海水是否倒灌、沿岸土地是否盐碱化发展等问题)。②调出区与调入区之间的距离长短、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是自然还是抽、提水)。③工程沿线的生态保护。

6.影响航运的一般条件

世界著名航运大河(运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伏尔加河、长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易北河、莱茵—多瑙运河、北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塞纳河、京杭运河、珠江等。

(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

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内部);水系庞大且可通航河道长。

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短冰期(通期时间长)。

(2)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如有人工运河沟通天然河道,则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路)联运或江海联运,减少了客货运的中转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河航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际,反过来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

(3)河道上空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因为河水在汛期上涨,净空高考虑不周到,则会出现汛期大船无法通行的情况)。

7.水能开发条件分析

(1)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两个条件:河流水量多少(与气候相关);落差大小(与地势地形联系)。

(2)宏观影响。对开发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带动相关产业(建筑、旅游等)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下游地区的防洪作用。同时需考虑淹没面积、淹没损失、迁移人口、生态破坏、土壤次生盐碱化、农田沼泽化等负面影响。对输入地区:增加能源供应,降低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

(3)微观影响———坝址选择(地质、地形、气候、淹没区、输电半径等)、水库的气候调节效益(温差、降水量、风日与风力)等。

(二)湖泊

湖泊是指陆地表面由于自然或人工原因所形成的成面状的较大水面,属地表径流的一种形式。

1.湖泊的类型

按照湖水性质,可划分为咸水湖与淡水湖。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湾(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湖泊),最大的淡水湖是苏比利尔湖。

按照湖水的循环方式,可将湖泊划分为内流湖与外流湖。咸水湖都是内流湖(只有河流注入),外流湖都是淡水湖(湖水一般都能外泻)。

2.湖泊的水源补给

雨水是大多数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此外冰雪融水、地下水以及河流水也能补给湖泊。因此其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与补给水源密切相关。

3.湖泊的重要价值

淡水湖是极为重要的水资源。咸水湖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化工资源。不同地区的湖泊,在蓄洪、滞洪、分洪、冲淤、航运、灌溉、养殖、水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泊周边的沿岸地带,往往在农业开发、人口聚集、工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此外,湖泊及沿岸地区作为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

(三)目前河湖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水体的污染。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垃圾、农业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以及航运漏油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其结果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河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是我国重点整治的污染水域。

二是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的原因,使入河入湖沙量大增,造成河湖淤浅。加上不合理的围水造陆(造田、建房、建路等)。河流与湖泊分洪、蓄洪、滞洪的能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一些危险河湖段的挖沙取泥行为,破坏了河湖的床底结构,容易引发河床两侧大规模的崩塌事故发生,并加剧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三是由于人们在河湖水源地区不合理的截流和取水过多,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引灌地表水,加上全球性气温升高,造成河湖水位下降,水体面积日益减小,河湖干涸的程度加大。并导致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甚至还可能引起海水倒灌,以及下游河口三角洲退化和生态恶化等问题。

四是河湖资源利用不充分,利用档次低,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

1.制订有关水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

2.加强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合理规划用水量,利用经济手段,调节用水价格。

3.改变农业用水方式(大水漫灌耗水量大,浪费多,效率低),实施节水新技术(喷灌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地下防渗管道等)。

4.培育耐旱品种或改变产品类型(如天津近郊降低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旱作面积)。

5.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如小造纸、小皮革、小化肥等)。

6.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相关文章:

09高考地理:地图是必考知识

高考地理考点——地球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难点分析 洋流知识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高考地理热点知识

中考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球运动专题)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