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1-09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据此解释相关的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复习回顾】

(1)请同学在板图1中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2)板图2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请同学在图中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

【新课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想一想】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

1.大气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大气环流?

【学生回答】略。

【板书】一、大气环流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高低纬度间产生热量的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转承】 “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三圈环流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3

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PPT演示】单圈环流的形成。

在地球上,赤道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形成低压,而两极地区冷,形成高压,空气在赤道地区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用胶条与蓝箭头底部相连),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并用胶条固定在地球仪上),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1.冷热不均使其动,形成单圈环流

由于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而低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这样高低纬度间产生了温度差异,形成了一个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教师总结,继续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请看PPT。

【教师演示】

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

【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地面形成高气压。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

【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

【学生回答】南风。

【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

【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

【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

【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

【学生回答】小。(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

【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

【学生回答】西风。

【启发提问】回答得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北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

【学生回答】不能。

【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下沉。

【启发提问】对。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升高。

【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非常正确。(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板书】2. 地球自转使其偏,形成三圈环流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启发提问】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

【总结】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板书】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想一想】现在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学生回答】略。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如果只考虑冷热不均造成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应该形成单圈环流的大气运动;但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的是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下面我们列表比较这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分布、成因、特征等。

(1)全球的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性质

赤道低 气压带

赤道(0°) 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受热,气流上升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副热带 高气压 带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原因: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副极地 低气压 带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爬升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极地高 气压带

两极(南 北纬90°) 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寒冷,气流下沉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2)全球的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性质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 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中纬西 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极地东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转承】地球主要有哪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啊?

【学生回答】略。

【转承】对,是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哪位同学能够说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课本P35图2.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4

【学生回答】略。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3. 地球公转使其移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5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读在新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浅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改革

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的思考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