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07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由于它包括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怎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对某一内容提出疑问,在课上提出,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在课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变成了主体,所有的被动就会变成主动: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老师也可以将“是”、“否”、“或者”等表示选择意愿的词语删去,取而代之以“为什么?”“怎么样?’。

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地壳为什么运动 2、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支粉笔一节课。老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老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时,当书本上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的问题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讨论课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路,便于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路开拓了,创新思维自然会如泉涌般而出。同时,讨论课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及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如由“一次性筷子”引申出森林资源的保护-----中国长江及亚马孙河的保护以及森林资源的开发。有的同学由此还提出在日本经济发展中中国应借鉴的一些观点:如节约资源、素质教育等,立意新颖。结合香港的交通与廉政,学生不仅提出了中国城市的交通建设,还提到了人的素质等问题。亚马孙森林的破坏,学生自然而然引申:长江,尼罗河…… 这一系列的讨论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了讨论课之外,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后的结论或许并不一定非常完整,因而可以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去完成演示,在演示中可以发现问题或发现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在通过演示介绍大陆漂移后,学生提出了今后大西洋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海洋的看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证实了自己的推论。演示课的开展为证实学生的创新观点提供了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其创新思维。日食、月食、流星雨、陨石等等,太多的天体现象及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因此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条件。

三、改变传统的反馈及测试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有效且及时的反馈能够提高学习质量”。传统的反馈往往是学生应付完作业后应付考试,所有的应付都是被动的,毫无兴趣的。而测试的内容也通常是只要去背就能掌握的,平时甚至可以不努力,不学习,在最后的考试中也可能取得高分数。但是这样的分数也仅仅是分数而已,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可言。传统的反馈及测试,对于学生只是在记录或记忆一个个老师规定的内容,这只是机械的去完成作业,完成考试;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运动——因为这根本不需要它们运动。地理学科其实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更多的应当是理解,是应用,是自己的见解。而学生也不想去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去概括,让他们自己去说、去表达?只有去总结、去概括,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去说、去表达,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如进行“气候类型对比”时,由学生提出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将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这样由学生自己通过思维总结出内容,既检查了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同类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深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牢记知识点。又如以“环境治理之我见”的论文作为测评成绩,很大程度上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逼迫那些不爱思维的学生去思维,启动自身潜在的创新潜能,去寻求问题和答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其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

“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重在创新。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相关文章: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密度

201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综合题的解题思维障碍分析

谈中国地理的复习

高考地理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考点: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思维障碍分析

地图·文字·人类文明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地球灾难最深重的地方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南极洲”知识梳理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