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天气与气候(一)

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天气与气候(一)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1-11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低压、高压系统。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1、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  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季的寒潮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4)冷锋、暖锋的识别:

2、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

气  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

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

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二、气候的形成与类型

1、天气和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

(3)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

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

3、气候类型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

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

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2)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⑤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⑥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

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海陆等压线分布于风向

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各地气压高低不同,并且时刻在变化,导致实际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等压线不仅是弯曲的,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个等压线闭合的低压和高压中心。低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四周流向中心。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降低。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中心流向四周,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高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在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南亚季风: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的影响,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南移,形成南亚的东北季风。

3、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夏季雨带的影响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为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锋面,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由于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的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

更多地理高考专题复习资料,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精彩持续更新中~~~

【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天气与气候(一)】相关文章:

地理高考考试范围与内容

高三地理重点例题分析

201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综合题的解题思维障碍分析

高一地理最实用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复习农业区的选择精华点拨与指导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与地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光照图考查的综合性

高中地理考点:中国气候概述

人文地理历届高考解析50题

高考地理考点:世界各地气候分析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