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理教学
气温和降水中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可以说是本书的重点,更是本书的难点,特别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靠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理解南北气温南北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学生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把它视为“洪水猛兽”,避而弃之。因为太阳光直射冷空气的影响,对学生来说,都是虚无缥缈的事情,再讲也没有用,但这次又一次接触它,是不是又采取回避的态度,把结果告诉学生呢?不,新课改观点格格不入,新教材重视过程,而不重视结果。于是,我基于这一角度出发,苦苦思索,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例来解释这一地理现象。
太阳光的影响。我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在冬季时,太阳光直射到南半球,我把手电筒直射到地球仪的南部,地球仪的南部光线要强烈得多,而北部的太阳光线自然要暗淡得多,甚至到北极上空几乎看不到光线。学生自然得出结论:冬季我国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温度高;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学生一目了然。而夏季太阳光直射到北半球时,我也在教学中通过演示:把手电筒光照射到北半球,我国的南方太阳光是直射,太阳光热强,气温高。但北方太阳光虽然是斜射,它的热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的少。因此学生自然会得出“夏季我国的南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差不多,气温相差不大。”的结论。
冬季风的影响。我用电吹风代替冬季风,用纸板代表山岭的阻挡,纸板上下各点一枝蜡烛,当电吹风一吹,纸板上面的蜡烛自然熄灭,而纸板下面的蜡烛安然无恙。学生自然会得出“冬季风对北方的影响大,对南方的影响小”这一原因。
两个实例虽然看似简单,它却把深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走进地理,让地理贴近学生生活。
【让地理贴近学生生活】相关文章:
★ 地理课改的思考
★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 地理教学初探
★ 试论地理教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