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七年级-亚洲的人文环境

七年级-亚洲的人文环境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3-14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亚洲的人文环境

04亚洲的人口

上一节是亚洲的自然环境,像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是自然环境要素。从这一节课起是亚洲的人文环境,像人口城市的分布、农业工业的发展、民族种族文化的差异等等都是人文要素。

1、人口总数: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人口达到36.8亿,2004年人口达到38.7亿,占世界同期人口的61%。仅仅一个亚洲就占到了七大洲人口的大部分,61%啊,这可是大半壁江山啊。

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人口超过了10亿,即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全在亚洲,人口超1亿的11个国家,亚洲占了6个。在世界上还有两个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跨过1亿门槛的国家都在亚洲,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数排名世界第12、13位。它们是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的人口都已经超过了0.9亿。

现在我们为各大洲画一个人口柱状图,按由高到低顺序。亚洲38.7亿,非洲8.69亿,欧洲7.25亿,拉丁美洲5.51亿,北美3.29亿,大洋洲0.33亿。从图上看,亚洲一枝独秀、鹤立鸡群、一览众山小。的确,亚洲占到了61%,其他所有大洲加起来也比亚洲少。大洋洲这种洲的人口也就只相当于我国重庆直辖市的人口。在图上,我们用了拉丁美洲,这是另一种划分美洲的方式。南北相连的美洲,原来我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现在以美国和墨西哥国界线划分。美国以南,主要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属于拉丁语系,全是发展中国家,称拉丁美洲。剩下的美洲就只有美国、加拿大和丹麦属地格陵兰岛了,属发达国家,称北美。注意,不是北美洲。

2、人口分布:

亚洲人口众多,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这两个地区是世界人口的稠密区。即包括亚洲六大区里的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热带沙漠区,炎热干燥,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大部分为10人以下。中亚和我国新疆情况相似,人口密度也为10人以下。我国新疆的人口密度大约为8人/平方千米。北亚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终年寒冷,人口更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相当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每平方千米2人左右。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这与两个地区文明发展早,农业历史悠久,很早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虽不是古文明发祥地,但位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之间的海上通道,很早就受这大文明的影响,文明的光辉很早就辐射到了这些地方。文明的扩散和人口的迁移是始终相依相伴的,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很早就仰慕中华文明,曾在不少时候到过中国的首都来朝拜。中国的华人也大量扩散到这些地区,东南亚也成了华人华侨最多的地方。

3、人口增长:

亚洲的人口增长也是比较快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年递增5000万,两年就是1个亿。同期世界人口增长8000万,世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1.3%,所以亚洲每年增加的人口也占世界的60%。

我们在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上将增长率也画成柱状图合在一起,可以看出欧洲人口负增长。人口负增长将使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和国防兵源不足。欧洲国家如俄罗斯、德国、法国等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当然,你不必担心他们国家的人会死绝,因为-0.1%,即平均每千人中1年减少1人,那7亿多欧洲人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死完的。再说,人家欧洲也接纳了大量的外来移民,比如,你有条件,你也可以到欧洲去,再在那里找一个欧洲媳妇或者欧洲老公,当然,欧洲人比较魁梧,如果你个头太小了,就算了,你想呀,打架的时候你打不打得嬴。虽说两口子不可能经常打架,但既便不打架,你旁边经常站一个又高又大的人,而你又矮又小,你承受得了吗?

在各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的非洲是最令人担心的,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差,本身就比较贫困。粮食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非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当然,亚洲的某些国家同样面临同样的问题。

4、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生存,要吃饭,要求生产更多的粮食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为了满足增产粮食的需求,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地,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土地等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环境会进一步恶化,环境的恶化会使粮食进一步减产。本身是需要增加粮食,到最后反而适得其反,粮食减少了,粮食减少会再去开荒种地,这就形成了恶心循环。

我国就是典型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建国后是经历了这个恶性循环的。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政府始终都在为养活全国人民伤脑筋,连外国人都跟着着急。有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书名《谁来养活中国人》。当时我国人口5亿,书中明确说:没有哪一个政府能够养活全中国人。的确,那时的中国许多人吃不饱饭。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人家大寨在山区,能够将山区推成平原来进行耕种,所以全国人民都农业学大寨。在全国许多的森林开成耕地,许多的草原开垦成了耕地,连像洞庭湖、鄱阳湖这样的大湖许多水域都变成了水稻田。后果是环境变差了,仍然没有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

我国什么时候解决温饱,1980年前后,逐渐包产到户,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一下发挥出来,后来的袁隆平杂交水稻问世使我国的粮食产量在1984、1985年连续创新高,粮食吃不完了。

粮食吃不完,我们可以多养牲畜,肉就多了,我们就吃得更好了。粮食吃不完了,可以让农民少种粮食多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环境变好,产量增加,干脆现在许多地方都不怎么种粮食了,有不少耕地现在荒着,让它休耕,好多地方还规划出了好多开发区。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了。想起五十年前那位美国经济学家的书《谁来养活中国人》,现在我们很自豪地说:中国政府不但能够养活5亿中国人,而且能够养活13亿中国人,而且还活得很滋润,经常都有肉吃。

前几天,胡锦涛总书记访问非洲,承诺绝不减少对非洲的援助,虽然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但中国风景依然很好,我们的粮食可以支援一些给非洲嘛。粮食吃不完也是个问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储藏,多两年就变成“陈化粮”了,可以支援一些给非洲。当然我们不会用陈化粮去支援非洲,陈化粮可以降价卖给养殖场。

05亚洲多样的文化和经济差异

一、多样的地域文化:

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从人种来看,主要有黄种人和白种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北亚。白种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南亚、中亚。

几年前,我一直有个疑问,西亚的阿拉伯人怎么会是白种人呢?比如,阿拉法特,从电视上看,从新闻图片上看,阿拉法特的肤色甚至比黄种人还要深,阿拉伯人许多都是如此,从肤色上看,可以说是黑人了。后来,通过看一些历史书籍,我才搞明白,人种不完全按肤色来划分,它比较重视血统。

地中海在历史上,曾先后是多个大帝国的内海,我印象中像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等。我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反正,不少帝国都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那时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大片地区实际上就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地中海成了国内交通往来的主要通道,国内的居民流动性很强,民族融合也应该十分迅速。那么,这一片地区就是白种人的天下。

白种人,又称欧罗巴人种,即欧洲人种,阿拉伯人虽算不上纯正血统的白种人,但至少白种人血统应该有50%,往东递减,南亚大概只有25%了。因此,不管他们肤色如何,都认为自己是白种人。

亚洲大约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所谓民族是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经济生活,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语言文字等等。首先是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比如汉族是我国东部的种植业区的农耕民族,而蒙古族则是蒙古高原一带的草原民族。不同的生活地域,造就了不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当然,也有不同民族使用相同语言的,比如我国有许多民族使用汉族的汉字,这是汉文化对其余周边民族的辐射,可以看成文化的传播。

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有必要解释一下“文化”这个概念。我们平时说我们在学习“文化”,这个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概念,表示文化知识。而我们这个标题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即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那么,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就全是文化了。吃饭它属于饮食文化,连喝酒都可以叫酒文化。回到我们教材,像日本的建筑物的防震设计标准很高,这是建筑文化。

东亚的日本,常受地震的困扰,建筑物基本上都有抗震考虑,早期建筑许多用木材建造,整体性好,不容易垮塌,现在的现代化建筑加入了许多高技术的设计,如高楼大厦底座的自动平衡装置,能够在地表倾斜时自动保持水平。

东南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为适应高温多雨的环境,房屋架空,用竹子制作,便于通风防潮。达雅克人信仰伊斯兰教,喜欢群居,各家房屋喜欢首尾相连,这样也使整体重量较轻的房屋增强稳定性,不易被风吹倒、吹跑。

南亚的孟加拉人,为适应夏季多洪水的环境,以船为交通工具,许多人以打鱼为生,男女老少水性都很好。

西亚的也门是丘陵地区,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建造了层层梯田,也像邻近的南亚种植水稻。他们的房屋是典型的厚墙加小窗。因为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厚墙加小窗可以减少室内和室外的热传递,使室内保持较小的温差。

西亚的贝都因人,生活在阿拉伯高原稀疏的草原地区,以牧业为主,由于气候干旱,草原上的草较为稀疏,几下就被牲畜啃光了,他们需要经常搬迁,过着游牧的生活,它们的帐篷也需要适应经常拆迁。他们的服饰是便于通风散热透气的宽大袍子。

北亚,即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生活在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气候终年都比较寒冷,但森林茂密,木材丰富。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房子几乎全是木头房子,墙也很厚。到处冰天雪地,狗拉雪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许多人家养驯鹿。驯鹿可以为家人驮运货物。野生的驯鹿主要生活在苔原气候带,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极圈附近地区,西伯利亚的亚寒带针叶林里也有驯鹿,甚至其分布地区往南可到我国大兴安岭北端。我国东北人还给驯鹿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把它叫“四不像”。

从以上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文化与文明这两个词又有点差别。文明应该是有一定高度的文化,比如伴随着语言文字的产生。

从教材上看,亚洲有三个文明发祥地,这三个文明发祥地有一个共同点,都位于中低纬度的河流中下游地区。因为这里热量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这些有利条件都指向了农业发达,能够养活许多的人口,所以文化的传承比较久远,能够产生有更高水准的文化,即文明。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文明在历史上就断代了,而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

二、经济发展的差异:

亚洲地域广大,国家数量较多,一共有40多个国家。按照经济发展的差异,可以把国家按经济水平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亚洲和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一样,大多数国家长期遭受殖民掠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日本属于发达国家。

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部分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2003年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DP)也达到了日本的三分之二。2007年,新加坡的人均GDP超过了日本,在世界人均GDP上首次排在日本前一位,日本以34023美元居22位,新加坡以34152美元居21位,韩国也达到了19000多美元。

亚洲还有一些靠出口丰富的石油而成为富裕国家,如人均GDP排在世界第三的卡塔尔。卡塔尔这个面积仅有1万多平方千米的波斯湾沿岸的半岛小国,像一座石油钻井平台矗立在世界石油宝库之中。2007年,卡塔尔人均GDP为7万多美元,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远远高于英法德美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西亚的石油富国中,人均GDP排在日本之前的还有阿联酋。东南亚的文莱也靠大量出口石油,它和西亚的科威特人均GDP紧紧跟在日本之后。

2007年亚洲人均GDP最低的是缅甸,人均GDP239美元,居世界倒数第八,阿富汗倒数十六,人均362美元。这两个国家都是我国的邻国,前不久我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人出云南到缅甸,以介绍工作为名将不少缅甸年轻女子骗到中国,贩买给中国边远山区讨不到老婆的光棍做老婆。每个女子售价只有三四千元。这些女子之所以轻易受骗就是在她们心目中,中国就像天堂,能够到中国当然是求之不得,轻易被骗了。

还是说说我们中国,我们书上的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是960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但到了2007年,我国人均GDP只排在世界104位,但也已经达到了2460美元。从960美元到2460美元,仅仅4年的时间,人均GDP又翻了一番多,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所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非常具有潜力,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国度,虽然我在此并不想给政府唱赞歌,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的确了不起。

我们一般把我国的社会生产各部门划分为三类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其余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可以划分为两大部门,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商业等,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信息、医疗等等。

一般来说,农业所占比重越大,经济越落后,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十亿人口九亿农民,90%的人口在种庄稼,一个农民种出的粮食只能养活1.1个人,而当时听说日本的农民只有5%,人家一个农民种出的粮食能养活20个人,我们只有感叹我们太落后了。2006年我国三类产业的比重为13.1:46.2:40.7。这说明我们已经大大进步了。

一般来说,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越发达。如,日本第三产业已经达到了近70%。而缅甸的第三产业只有33%。

【七年级-亚洲的人文环境】相关文章:

一生中必须看的51个地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重点讲解

七年级期中必考地理题型

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

聚落与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之第二节 人文环境

2015-2016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