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我国成为“北极俱乐部”的新成员

我国成为“北极俱乐部”的新成员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15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摘要: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的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都面对着全球挑战,而且仅靠本地区的力量和努力不能基本解决这些全球挑战。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际社会围绕着北极主权归属、自然资源开发、国际航路管理等战略利益的各方博弈日趋白热化。面对北极炙手可热的战略价值,其他大国都有了成型的北极战略政策。所以,我国有关北极战略政策的制定刻不容缓……

关键词:相互依存;合作共赢;刻不容缓; 当务之急;多赢格局

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的今天,人类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相互依存。所以,真正的全球公域治理将更加必要和急需。对此,我们必须理解和面对这一现实。即世界各国必须在自身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域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我国而言,积极加入多边合作机制和参与多种类型的国际区域合作是我国改善国际环境的战略核心。因此,合作共赢地融入不同类型的全球公域治理成为我国既定国际环境战略的措施之一。其中,2013年5月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在克服、解决全球问题中日益增长的不可或缺性。

一、北极概况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北极主要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涵盖北冰洋广袤的冰海与附属岛屿及亚、欧、北美三大洲北部沿岸高寒地带。即北冰洋和环北极国家濒临北冰洋的沿海地区组成北极。

资料显示,处于“三大战略中心地带”(北美区域、以西欧为中心的欧洲区域、东亚区域)延伸点的北极,作为战略力量攻防的“必经之地”。不仅拥有世界20%未探明的石油储量和30%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还有富饶的渔业和森林资源以及镍、铅、锌、铜、钴、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更蕴含着巨大商业和经济价值的淡水资源。另据专家预计,最快到2040年北极就将成为无冰世界,届时该地区将出现两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且能够常年通航的重要航道,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这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际社会围绕着北极主权归属、自然资源开发、国际航路管理等战略利益的各方博弈日趋白热化。对此,英国《金融时报》称,处于冰点之下的北极地区正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斗争的中心。

首先,北极步入“抢地大战”新时代。北极作为地球一端,拥有独特的地理空间优势。从俄罗斯在北极点海底的“插旗置信”到加拿大领导人视察北极;再到美国发表新北极战略等系列事实无一不表明:北极诱惑不仅仅在于经济利益,更在于其军事价值。因为,军事存在不但是捍卫主权的有效手段,还是宣示主权的强力措施。几乎与科学考察、资源开发同步,环北冰洋国家以捍卫其领海利益为借口,纷纷派兵北上,使得相关国家在北极的利益角逐具有明显的对抗性。

其次,全球多个国家正觊觎北极的丰富资源。因蕴藏着丰富的多类型自然资源,北极被誉为未来全球“新中东”。在北极国家之中,具有地缘优势的俄罗斯走在资源开发的前列,俄罗斯已经在开发靠近大陆架、巴伦支海海域的油气资源。目前,美国的石油集团与环保集团的争论激烈,使其对北极资源开发较慎重,但已经在筹划北极资源开发。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非北极国家”韩国在北极资源开发上走在前列,其取得北极圈资源的开发权尽管规模不大,但为开发北极圈资源提供了跳板,可谓意义重大。

再者,世人瞩目的北极航道。单从地理角度而言,北极拥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其一,随着北冰洋消融,加拿大沿岸的“西北通道”和西伯利亚的“东北通道”将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其中:“东北通道”,将比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国际航线,节省5000海里的航程和一周的航行时间;“西北通道”,比经过巴拿马运河将缩短4000海里。这些对航运业者而言自然有丰厚的利益诱惑。其二,随着北极航行成为可能,环北极各军事强国间距离由此缩短,掌控北极航道者将对他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北极航运正成为各国争夺的“交通热线”。

事实胜于雄辩,面对目前北极存在的:愈演愈烈的“抢地大战”、触手可及的自然资源、破冰待启的北极航线等种种焦点。相关人士发出警告—“北极是地球的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正在破碎!”

二、“别无选择”的合作共赢

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都面对着全球挑战,而且仅靠本地区的力量和努力不能基本解决这些全球挑战。

缘于此,在1996年加拿大的渥太华,由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及俄罗斯8个成员国组成了北极理事会。其宗旨是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这一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并协商讨论与北极有关的诸多事务。现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两极冰川融化,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航道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不少国家开始排队加入北极理事会。

客观上讲,北极理事会在监测与评估北极环境、气候变化,促进原住民参与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先天性缺陷,如没有法律约束性的义务和规定、并非一个严格意义的国际组织、参加方的局限性、没有常设性的独立秘书处、没有机制性的资金来源,等等。所以,一个开放的北极理事会定能够为北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契机。

首先,经济因素是合作共赢的主要推力。虽然北极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令世界大国垂涎,但北极资源开采面临诸多问题:北极气候极寒,勘探开发设备需有较强防冻能力;地面条件恶劣,设备和建筑物有下沉之虞;北极海面浮冰众多,可破坏海上设施并阻碍运输;北极环境极端,一旦在水底漏油,将导致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恐怖”大灾难。要解决这些障碍需大量资金与技术投入,单凭某一个国家恐难以负担,合作实为现实之举。

其次,环保压力使相关国家独立难行。事实上,人类活动使得北极地区已经“今非昔比”。一方面,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至放射性物质污染使得北极生物多样性正退化;特别是首次在北极高纬度海区出现的新型溴代阻燃剂、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生物和人类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内分泌干扰等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北极环境快速变化、海冰融化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增加,北极海域可能逐渐从一些传统污染物的“汇集地”变为“源头”。再就是,北极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情况依然严重。所以,面对以上全球性问题,各国亦唯有合作一途。

再者,主权纷争遭遇“撞衫”。在“抢地大战”中,环北极国家都试图将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向北冰洋方向延伸,以期占有更多资源和掌控战略话语权。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如能证明其大陆架在地理上与北极海床相连,便可将距海岸线350海里以内的海域划为专属经济区。这一规定导致部分国家外大陆架相互重叠,纷争自此而起。所以,旨在防止南极发展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与目标而诞生的“南极模式”,对于北极相关各国或许是可以借鉴的。

上述事实表明,从气候变化到资源开发再到开辟航线,北极的一系列问题都会对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产生影响。所以,单靠所谓“北极国家” 以及它们组成的北极理事会是无法解决北极地区面对的全球挑战。必须“别无选择”地需要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中国的“北极梦想”

在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合作共赢是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特征。所以,北极理事会通过的《基律纳宣言》,不仅强调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及建设性合作的重要性;还强调可持续利用资源、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进一步表明:后冷战时代的北极应是一个合作区,而非斗争区。

正式观察员国的身份,使得中国不仅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发言权、并扮演更重要角色;还将在北极科考、气候研究以及航线开发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截至目前,中国不仅已经组织过5次北极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与多国科研同行密切合作;而且加入了北极国际科学委员会、承办了北极科学高峰周会议;还积极参与了北极理事会的工作,与相关国家开展双边交流与对话;并在北极建有科学考察站“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其中,2012年组织开展的第五次北极考察,是中国成功首航东北航道开展北冰洋地区海洋、大气、海冰、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科学考察。此外,中国最快将于2014年下水的新极地科考船“天生”就具备了强大的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进入冰区还能原地“立定”。可以说,随着极地科考实力的大幅度提高,中国正从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转型。

中国为何对看似遥远的北极感兴趣?分析人士指出,首先是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最北部接近北纬50度,作为近北极国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深受北极变化的影响。比如,北极冰川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影响中国沿海发展。其次是科学研究需要。北极自然变化对中国气候影响巨大,中国需要了解和把握北极变化过程来应对对中国环境产生的“蝴蝶效应”。三是北极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势必影响全球,包括中国航运和贸易。因为,海运承担着中国90%的国际贸易运输,一条更经济的航线,意味着中国贸易利益的增值;所以,提前布局北极,有助避免出现北极航道为少数国家所控制、类似马六甲困局那样的尴尬境地,为中国之稳健发展背书。四是,中国未来愿意从北极地区进口能源,以进一步使自己的能源进口多样化。

面对北极炙手可热的战略价值,其他大国都有了成型的北极战略政策。所以,我国有关北极战略政策的制定刻不容缓。即中国应抛弃北极事务上的“局外中立论”,应对外强调与宣传“建设性参与者”的积极角色定位,从易合作、敏感性低的层面参与到北极事务中。对此,业内权威指出中国“北极梦想”的当务之急应着眼于:其一,应对北极气候变化、北极环境保护、北极资源的合作开发是较易实现的三个领域。其二,加紧国际政治与专业方面的研究,否则恐怕难在北极事务方面成为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当然,尽管中国成为了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只限于拨款保护北极生态、科学考察等权益),但是,也很难与北极理事会的“八长老”享有平等权益。这就需要通过与北极圈国家的双边合作等多种手段,参与北极管理,最终实现“多赢格局”。

【我国成为“北极俱乐部”的新成员】相关文章: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美国人口构成和分布

《三国演义》与“赤壁”

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北极的煤炭资源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概况

东北林区的培育与保护

我国早期对台湾的经营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