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备课少不了好的教案。查字典地理网特为老师们分享优秀教案,不妨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地质构造的概念和类型。
2.区别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及其影响;背斜与向斜在基本形态、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上升岩块和下沉岩块的成因和典型的地貌;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差异;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不同形态以及在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的分布、海陆的形成和分布之间的关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断层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风化壳和球状风化地貌的成因;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德育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2.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地貌特征。
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板块构造与海陆的形成和分布。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交叉使用导学、启发、比较和归纳、综合分析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课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投影胶片、板笔、板图、随手教具。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过,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这也正说明了地壳是在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讲授新课]
3.2 陆地变动与地表形态(板书)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板书)
1.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板书)
据地质学家考证: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地球(壳)表面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请看录像:
(播放录像)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
(分析、补充)从刚才的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海洋和陆地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海洋可以变为陆地,如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古生物化石;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如台湾岛在很早以前是和大陆连在一块的,后来由于中间地段地层发生陷落,便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
(承转)是什么因素造成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呢?(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板书)
什么是地质作用呢?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出下列表格: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教师可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填出,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
(表中填写内容附后)
(承转)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地壳是怎样运动的呢?它会引起什么后果呢?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板书)
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
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
(升降运动)
两种运动是相伴发生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承转)地壳怎么会运动呢?是什么力量在促使它运动呢?
(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简要地介绍“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两种学说观点)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板书并打出图3.11投影胶片)
(1)学说观点(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结合课文解释“板块”)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六大板块中,有的几乎全部是海洋,如太平洋板块;有的陆地面积较大,如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有的海洋面积较大,如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块板。
我们知道,在地壳与地幔的交界处有一个“软流层”——岩浆存在,而坚硬的地壳(板块)就在这个“软流层”上不断地漂浮、运动。结果怎么样呢?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
“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承转)这个学说观点有何实际意义呢?主要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呢?
(2)理论应用(板书)
(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颜色的符号表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红色的箭头分别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所以叫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分析,当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会形成什么?当生长边界出现在陆地上,又会形成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形成的是海洋或海岭;生长边界出现在陆地上,常形成裂谷或断层,如东非大裂谷。
(教师继续分析、引导)同学们再看图,绿色的箭头是相对的,说明两边的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注意)南极洲板块伸向北部的狭长区域。
(然后教师进行板书、归纳)
[课堂小结]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课后作业]
1.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火山活动 B.变质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运动
答案:C
2.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B.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
C.一般进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 D.对地表形态具有破坏作用
答案:A
3.全球六大板块中,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答案:B
4.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边界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
D.日本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所以多火山、地震
答案:D
5.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质作用的 而形成的 ( )
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B.内力作用的变质作用
C.内力作用的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的地壳隆起
答案:D
6.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
A.岩层水平位移 B.地势的高低起伏
C.岩层弯曲变形 D.火山活动
答案:B
●板书设计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1.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2.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分类 |
能量来源 |
表现形式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内力作用 |
地球内部的热能 |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
外力作用 |
太阳能 |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
(升降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
(1)学说观点
(2)理论应用
更多地理教案分享,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高中地理必修三《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 自然带
★ 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