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中图版初二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计划模板:第一节

中图版初二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计划模板:第一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8-22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总结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图版初二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计划模板,希望能给老师一个参考。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地理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③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世界之最: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利用活动1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

1月气温 7月气温

海洋 高 低 冬暖夏凉

陆地 低 高 冬冷夏热

这两幅气温分布图,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教师要给予指导。

活动针对较好的学生能完全明白,一般的学生有难度,要分层次教学。 内容小结:利用板书,强调重点

课后作业:总结整节课重点,加深印象。

课后小结: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课,可以活跃课堂。

板书设计:

气温: 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

气温分布规律

第2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一些生活常识、自然科学道理,一知半解对于理解降水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补充,避开物理上的呆板、严谨、以及生活常识,简化比喻来引导。

复习提问: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之最?

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讲授新课:

二.降水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条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

总结答案: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主要类型: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3.降水量的测量

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内容小结:通过板书总结重点。

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降水量的测量

第3课时

复习提问: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讲授新课: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练习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 B.内陆高原 C.沿海迎风坡 D.背风山坡

5.青岛的主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6.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沿海地区降水少 D.沿海迎海风地区降水多

7.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33℃ B.17℃ C.20℃ D.23℃

课后作业:复习并预习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板书设计:

世界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规律

第4课时

复习提问:有关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讲的是世界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点,我们要学习在某一地点怎样通过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

讲授新课: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绘制方法

上文提供的中图版初二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计划模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中图版初二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计划模板:第一节】相关文章:

中学地理新课改概念教法例举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高中地理联系实践进行教学探究

图像系统运用于地理新教材

地理常用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中学地理课改推进中的实践误区与反思

最新地理教师日常
热门地理教师日常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教师日常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