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初中地理学科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初中地理学科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7-13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起步教晚,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已经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内容,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有效展开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经验。

一、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曾引起教师、学生、社会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取知识。这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可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但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现在强调探究性学习,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弥补接受性学习的不足,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不再是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学生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大家可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彻底改变你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增加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同时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古希腊学者来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的确,敢于怀疑和大胆想象是很重要的。从观念上讲,今天的学生不能仍然停留在接受式学习的层次,满足于教师的经验、教材的结论和大量的习题,应当发挥自身充分的想象力和培养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学生一定要走出课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实验室做实验,到校门外开展访问、调查、考察等。探究式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与科学世界。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知识,更提高了能力。

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前,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能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新进行定位,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二、作好探究式学习的准备工作

探究性学习法是根据现代系统理论和现代教学思想,吸取启发式、学导式、发现法等教学法之精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考题为思维线,激发学生学习中的内部潜力,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使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新知识的新教学法。其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达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探究性教学目标,而且还能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设计这些策略时,师生也要共同作好一些准备工作,避免出现那种为探究而探究的走过场的形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起到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精神的目的。

1、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现在我们所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注重了人发展的共性,却忽视了学生创造性和个体差异性,而如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张扬将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学习。

2、精心设计探究性课题。

选题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学生探究学习中,探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其实在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课题,为课题的选择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使用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补充。例如:我校张老师在706班的一节探讨课,课题是探究《拉丁美洲》。张老师并没有直截了当的说出该主题,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两副图,让学生边发现边探究。在两副图的中间,老师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问号就变成了一个感叹号。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有一组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七大洲时为什么没有拉丁美洲呢?这些有创造性的问题的提出离不开老师精心设计的课题,可见老师的精心设计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并激发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3、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中,有时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而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很多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老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如:( 1)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2)提供相关的实验场地和设备;(3)提供网络资源等。比如:我上《海陆的分布》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电脑室上,我先把学生分组,并设计了探究性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查找,再小组讨论、分析、整合,最后评出优秀的小组,完成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三、在课堂之中进行探究性活动的实践和操作

1、根据新课的主要内容提出初学思考题(这种思考题一般在课前布置预习时提出,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题预习)。它的安排顺序与新内容的教学顺序一致。如讲授中亚概述一节,可提出以下初学思考题。①中亚的海陆位置有何特点?②中亚的海陆位置特点对本区气候有何影响?③这样的气候特点对植被有何影响?对河湖水文特征有何影响?④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⑤农业生产特点对本区工业部门的形成有何作用?

2、学生带着思考题再学新内容。这要在引入新课后的几分钟内进行(预习时的学叫初学,上课时的学叫再学)。学生再学时,可以边思边划,可以边看边做边议,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学生再学时,教师抽查学生的初学情况,如果新授内容需要板图、板画或准备教具(幻灯、录像、挂图、模型等)的,教师也在此时作好准备。

3、回答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演算,讲解或分析。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就结合图形或模型适当启发学生回答,通过提问,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程度。学生回答后,即可由教师讲评,也可让其他同学补充评答,教师的讲评要指出学生答题的情况,对于不完整的应帮助学生补充完整,对于有错的就及时纠错,若学生不会回答的,教师就作详细解释,学生回答完思考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和新课内容决定是否进行讲解。

4、学生议论问题,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师生双边的学、问、答、算、讲和分析后,教师再安排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议论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尤其是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容易忽视的问题,易犯的错误和疑点、难点、重点进行讨论,大胆反问教师,让学生及时消除尚未解决的问题(学习隐患),把新课内容弄透,发展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各个疑问,教师要归类给予回答,对于学生提出的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给予肯定或表扬。

在初中阶段,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发现和发明,而在于通过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丰富知识,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学生探究实践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订计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以及如何进行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四、激发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1、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这样可让学生有一种主动探究的氛围。如讲海水的盐度时,可这样导入新课:不知你是否见过浩瀚的大海,是否在海滩上寻觅海贝,尽情玩耍。这时你用手掬起一把海水,仔细品尝海水的味道。你会发觉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2、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气候垂直分布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3、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增加学生对未知的探究性。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的如此的离奇,是什么原因呢?自然而然的就得出了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4、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日界线时,可先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思想特别集中,对学习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情况容易理解,掌握得牢。

5、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6、教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如讲到新加坡的经济时,联系我国学习它的对外开放政策后取得的成绩,并用大家耳闻目睹的家乡的变化加以说明;又如,让学生做对着玻璃呵气的实验,运用他们都熟悉的现象讲课,这样一来,降水的形成条件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也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因。因此,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更愿意自主性的探究地理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从现实生活和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将作为一个恒久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去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以便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学科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㈡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操作应用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中学地理课改推进中的实践误区与反思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科学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地理课后教学反思杂谈

高中地理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改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