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5-11-04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 海陆变迁。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海陆变迁

一、研修背景

1、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我校是一所实行初中教育的县级市学校,学生主要是本市和市辖各乡镇学生。

2、新初中地理课程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为核心,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状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以知识建构为出发点。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3)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

(4)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过程。

3、参加研修的人员 我校地理学科教师。

《海陆变迁》一课,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从本节在教材中地位来看,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1、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2、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以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等,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4、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5、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3、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4、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质疑、 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与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a、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c、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a、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b、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学习策略目标: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网上查找相关的图片,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方法。还要注意启发性和趣味性,尤其要多练习,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地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所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让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研究

一、引入:幽灵岛故事

课件出示:探险地中海

师:在风光优美地中海,有很多美丽的岛屿,她们像明珠一样洒落在海面上。但对于其中的一个岛屿,人们却谈岛色变,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幽灵岛,为什么它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

出示小资料

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幽灵岛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通过今天学习我们就会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课件出示:宇宙中的地球

师:这颗美丽的星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的表面分布着广袤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出示海陆分布图)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那过去和将来的海陆分布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海陆变迁》

板书题目海陆变迁(出示)

师:说起海陆变迁,使我想起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谁知道沧海桑田的含义呢?

生:说含义

师:对,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的意思。这个成语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见到过东海变成桑田,神话传说中沧海可以变成桑田,那现实中真的存在海洋和陆地的巨大变迁吗?:

二、新课学习

(一)地表形态变化

探究一:海陆变迁的实例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然后我们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交流

(展示资料)

1.小组交流

2.共同交流

师:总结刚才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海陆变迁的事实,通过这些事实,我们也了解了,现实中真的存在海洋和陆地的巨大变迁。

(出示阶段小结)

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既然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我们就可以说:地表形态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五种地理现象,那些能证明地表形态是变化的?

学生做题

师:既然地表形态是变化的,海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贝贝有疑问了,我们去看看她有发现什么问题了:

出示:玲玲贝贝对话

贝贝:我就住在地球上,为什么看不出海洋和陆地的转化呢?

师:大家能不能帮贝贝解释一下?

玲玲:因为海陆变迁的速度非常缓慢。

师:对。是地壳运动导致了海陆变迁,而大多数地壳的运动往往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地表形态的变化,这种短时间内不容易被人们察觉的运动我们叫地壳的缓慢运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壳的运动都是缓慢的让人不易察觉呢?

生:不是,地震、火山

读书:请一个同学读课本第二段,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火山喷发和地震,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火山和火山活动的区别。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火山和火山活动是不是一回事

生:不是,火山是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的高地,火山活动是正在进行的一个过程

师: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知道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不是缓慢运动,她们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地震和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视频

出示地震火山视频

师:地震、火山喷发是地壳急剧运动,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师:正因为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在短时间内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所以往往给我们人类带来危害。今年5.12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大家看一组图片:

出示汶川地震图片

如果我们能认识它们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加以防范,减少损失,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我们刚才看到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也是地壳运动,这种运动我们称为:地壳的急剧运动

出示学海拾贝,阶段小结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壳的缓慢运动和急剧运动都能导致海陆变迁,这种强大的动力来自地球的内部,我们称之为内力作用。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除了内力作用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作用,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承转: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庆期间贝贝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新发现,他发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地貌,

出示风蚀地貌的图片,

师:你知道这种奇特的地貌是怎么行成的吗?

生:风吹出来的。

师:看来风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来自地球外部,我们称为外力作用。

除了风力作用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外力作用能改变地表形态,你知道有哪些吗?

探究二:外力作用的实例

生交流举例

展示外力对地表影响的图片:风蚀蘑菇 流水携带泥沙冲积成的平原 冰川刨蚀地面

师:这些影响地表形态的力量都是来自地球外部。我们称之为:外力作用。另外,我们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些活动往往对地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填海造陆,劈山修路 人工开挖的河道,可见,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作用。

出示:盘山公路 荷兰的围海大坝

但是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给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祸根,如滥垦森林滥挖矿石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等

师:前不久山西发生的溃坝事件,就是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不遵循自然规律,留下的隐患:导致了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出示:泥石流 (山西泥石流)

师:小结并且承转:可见,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变化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请大家看屏幕,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出示课堂小结:

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老师这里编了一段顺口溜也许能帮助同学们理解所学的内容。

地壳运动很缓慢,火山地震一瞬间;

内力造出崎岖地,外力削高把低填;

内力外力不停息,沧海桑田地形变

师:现在,大家再来想想幽灵岛为什么会忽隐忽现呢?

生:地壳的运动,而且是地壳的剧烈运动导致的。

师:我们知道了幽灵岛因何而来,因何而去,小岛为什么会多次的出现和消失呢?也就是说为什么此地地壳如此活跃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个伟大的假说,这个假说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看看会得到什么启示。

(二)大陆漂移假说

出示海陆分布图片1、世界地图 2、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图

小组活动:仔细观察这两副图,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吗?(非洲和南美洲能拼合到一起)

师: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图,先请大家用小剪刀把这两个大洲的轮廓图剪出来,然后大家试着拼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这一奇特的现象会使你联想到什么呢?同位讨论。

(南美洲和非洲有可能原来连在一起,)

师:通过拼图,大家想到南美洲和非洲有可能原先是一块大陆,这个猜想早在20世纪初就被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了,并由此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板书)

学生朗读课本42页《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一次偶然的发现,加上不懈的努力,才创造了这个伟大的假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

演示大陆漂移假说并讲解:

介绍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原先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2亿年前这块大陆开始破裂、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布局。

下面同学们看一下课本33页最后一段,详细的了解这个假说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但是,这个假说在当时被认为是荒谬的,遭到了地质界反对,我们一起来帮助魏格纳寻找证据好不好?

探究三: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出示两张撕开的报纸

师:请大家观察我手中的这两张报纸碎片,他们是不是同一张报纸撕开的呢?(是)

你是怎么看出的?

(轮廓吻合 图片和文字能连起来)

师:撕开的报纸具有文字和图片的连贯性,如果两块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那也应该具有某种连续性,那这种连续性会是什么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小组内交流

共同交流

师生总结

出示图片:大陆漂移的证据

1.大陆拼合图

2.相似的物种

3.南美洲和非洲古生物类型图

4.南美洲和非洲古地层分布图

师:为了进一步寻找证据,魏格纳独自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并不是每个人看到世界地图都会提出这样的假说,魏格纳给人类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假说,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虽然他为追求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精神却广为流传,魏格纳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不能空想,大胆实践,)

师生总结:机会总是垂青于善于发现、不懈努力的人,所以在生活、学习中也要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陆漂移假说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首先我们通过观察图,发现了一个什么奇特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的非洲西海岸遥对的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比较吻合,由此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接着我们为这猜想寻找了证据:南美洲和非洲相同的古生物和古地层,最后归结到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下面我们就来利用这个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1、探南极: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而现在却在南极洲发现了煤,你知道煤是怎样形成的吗?(请同学说说)

(煤是古代森林经过高温高压形成的)

而从南极洲现在的位置来看,这里气候寒冷,会有大片的森林吗?所以这里根本不具备煤形成的条件,你对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大家觉得这种解释合理吗)

师:刚才我们利用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了南极发现煤的现象,大陆漂移假说也解答了许多原来无法解释的自然之谜,但魏格纳对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没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就是他不能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所以并没有被当时被学术界认可,可是人类思考得脚步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歇,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的探测、观测技术的应用,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普便被认可的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部分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深入探讨。

五、课堂小结:今天,由一个小小的岛屿开启了我们的探索、发现之旅,一个忽隐忽现的幽灵岛,让我们明白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幽灵岛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像魏格纳一样善于观察、勇 于探索。

出示学习提纲,互相交流本节课收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知道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内容比较紧凑,各环节的衔接较自然,使知识能够比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其次,课外的教学资源插入非常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海陆变迁视频动画进行导入,调动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再次,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较好的进行引导和及时做出评价,师生间的交流适当。如,在学生运用所学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时,学生一时无法做出解释或答偏了,能够引导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解释。最后,采用了较多图片,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这是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目标培养的一大重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讲授、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都是通过读图来完成的。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的活动环节较多,如读图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小组讨论、表演、拼图等。学生讨论时间过长、表演时间过短,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

更多初一地理教案,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海陆变迁】相关文章:

七年级《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的变迁》教学反思

初一地理教案:海陆的变迁

《2.2 大洲和大洋之沧海桑田》教学设计

海陆变迁资料

中图版初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格式:第三节 海陆变迁

七年级地理《海陆变迁》教学实录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重要复习资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优质教案:《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学反思一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