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5-02-02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课标要求

“草原和荒漠”对应的课标是:“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当年,莫理循的西北之行为我们留下近千张照片,使我们有幸目睹丝绸古道的广袤、苍凉。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大西北会是什么模样?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追随莫理循的脚步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

 

 

【设计意图】几张黑白照片和近乎传奇的莫理循故事,带学生穿越时空,来到了百年前那空旷、苍凉、落后的大西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一)草原和荒漠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温馨提示:请大家看图8.3并阅读P73课文第一段,回答上述问题,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课本的相关位置。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们学过“四大地理区域”,所以对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等自然概况已经比较熟悉了,让他们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读图归纳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

 

 

学生指图回答: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主要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等;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转承:从地形看,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73课文第二段,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读本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本区的降水分布状况。

2.总结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3.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简单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4.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认识西北气候干旱的成因,再一步步认识干旱的特征、表现以及对河流、植被的影响。安排学生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图

 

 

学生讲述:本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不少地区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教师出示课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学生讲述: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十分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河流图

 

 

学生找出黄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说出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

教师小结: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由于干旱,河湖稀少,且多内流河(湖)和季节性河流。主要外流河有黄河和额尔齐斯河,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学生活动一:

教师出示课件──西行记

 

 

1.暑假我校小记者团要去西北采访,请看他们的路线图,他们要经过哪些省区?

2.他们上网查询了西北的气候,根据西北的气候特点,他们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课件:

 

 

3.他们计划考察的景点:①呼伦贝尔草原②吐鲁番盆地③天山④塔里木河等,请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每个小组选取一处,写一份简短的导游词。

 

 

学生交流。

转承: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西北地区内部景观差异很大。

学生活动二:

我们班同学在国家地理杂志上,搜集了一些摄影家拍摄的照片,请为这些图片找找“家”。教师出示课件──照片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植被是反映气候的一面镜子,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从东向西植被也有差异。因为前面学习了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种变化,所以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此活动题。

转承: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读图和P74课文,思考下面几道题: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部和西部比较,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3.本区有哪几大草场?有哪些著名畜种?

4.本区牧民的传统房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经济支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转承: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区的种植业有什么特色?分布在什么地方?

2.本区有哪些农业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3.本区有哪些优质农产品?为什么瓜果特别甜?

【设计意图】本区的农业不同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通过让学生自学解答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区农业特色的理解。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

 

 

学生展示学生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的灌溉农业区。

 

 

小结: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干旱,本区农业都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如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正是有了黄河水的灌溉,才成为稻花飘香、绿树成荫的“塞外江南”;甘肃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的山麓地带正是有了高山冰雪融水的浇灌,才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区。还有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等。夏季充足的光热、强烈的昼夜温差、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些地方成为西北重要的粮棉和瓜果基地。

承转:干旱是制约西北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应该怎样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新疆绿洲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

 

 

学生活动三:

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示意图。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着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完成P76~77的活动题。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讲述,学生展示教师作简评。

3.列举新疆的特色瓜果,并说明为什么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3.新疆为什么盛产长绒棉?塔里木河流域的棉农为什么越天旱越盼着出太阳?

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答案,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塔里木河的水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出太阳后,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增大,有利于人们灌溉。

 

 

拓展: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你能介绍一下西北的特色饮食吗?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

 

 

教师: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西北风光,结束这次旅程吧!

出示课件:

 

 

 

 

 

 

 

■课标要求

“草原和荒漠”对应的课标是:“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当年,莫理循的西北之行为我们留下近千张照片,使我们有幸目睹丝绸古道的广袤、苍凉。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大西北会是什么模样?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追随莫理循的脚步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

 

 

【设计意图】几张黑白照片和近乎传奇的莫理循故事,带学生穿越时空,来到了百年前那空旷、苍凉、落后的大西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一)草原和荒漠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温馨提示:请大家看图8.3并阅读P73课文第一段,回答上述问题,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课本的相关位置。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们学过“四大地理区域”,所以对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等自然概况已经比较熟悉了,让他们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读图归纳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

 

 

学生指图回答: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主要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等;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转承:从地形看,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73课文第二段,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读本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本区的降水分布状况。

2.总结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3.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简单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4.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认识西北气候干旱的成因,再一步步认识干旱的特征、表现以及对河流、植被的影响。安排学生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图

 

 

学生讲述:本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不少地区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教师出示课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学生讲述: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十分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河流图

 

 

学生找出黄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说出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和内流河。

教师小结: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由于干旱,河湖稀少,且多内流河(湖)和季节性河流。主要外流河有黄河和额尔齐斯河,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学生活动一:

教师出示课件──西行记

 

 

1.暑假我校小记者团要去西北采访,请看他们的路线图,他们要经过哪些省区?

2.他们上网查询了西北的气候,根据西北的气候特点,他们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课件:

 

 

3.他们计划考察的景点:①呼伦贝尔草原②吐鲁番盆地③天山④塔里木河等,请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每个小组选取一处,写一份简短的导游词。

 

 

学生交流。

转承: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西北地区内部景观差异很大。

学生活动二:

我们班同学在国家地理杂志上,搜集了一些摄影家拍摄的照片,请为这些图片找找“家”。教师出示课件──照片欣赏。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植被是反映气候的一面镜子,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从东向西植被也有差异。因为前面学习了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种变化,所以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此活动题。

转承: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读图和P74课文,思考下面几道题: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部和西部比较,畜牧业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3.本区有哪几大草场?有哪些著名畜种?

4.本区牧民的传统房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经济支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认识。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转承: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本区的种植业有什么特色?分布在什么地方?

2.本区有哪些农业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3.本区有哪些优质农产品?为什么瓜果特别甜?

【设计意图】本区的农业不同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通过让学生自学解答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区农业特色的理解。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

 

 

学生展示学生成果,教师点评。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的灌溉农业区。

 

 

小结: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干旱,本区农业都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如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正是有了黄河水的灌溉,才成为稻花飘香、绿树成荫的“塞外江南”;甘肃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南北的山麓地带正是有了高山冰雪融水的浇灌,才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区。还有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等等。夏季充足的光热、强烈的昼夜温差、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些地方成为西北重要的粮棉和瓜果基地。

承转:干旱是制约西北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应该怎样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新疆绿洲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

 

 

学生活动三:

教师出示课件──坎儿井示意图。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着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完成P76~77的活动题。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讲述,学生展示教师作简评。

3.列举新疆的特色瓜果,并说明为什么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3.新疆为什么盛产长绒棉?塔里木河流域的棉农为什么越天旱越盼着出太阳?

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答案,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塔里木河的水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出太阳后,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增大,有利于人们灌溉。

 

 

拓展: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你能介绍一下西北的特色饮食吗?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

 

 

教师: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西北风光,结束这次旅程吧!

出示课件: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中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巴西的自然资源

印度的工业分布

西南区交通运输的发展概况

试论地理教育哲学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我国的蓝色农业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西南区的主要地形区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