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9-01-17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不同的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区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概念的需要。

区域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稳定的农业地域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学习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复习必修2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发展的利弊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分布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统筹、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2) 教学难点:

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二、说教法

本节内容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又有所收获。让新课改理念贯穿整个课堂,运用点拨教学法,讨论法、图示法等。

三、说学发

1、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时候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上来,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收集各种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对地理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一些知识,可以举相关例子说明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

3、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正题。

请大家看图片“中国地图”和“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仔细的观察、比较,直观感知东北地区,并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中国不同地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哪些?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又是哪些?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以上教学由学生最熟悉的中国地理作为切入口,使学生主动温习旧知识,并在老师的讲解下充实和完善新的知识,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规律。

2、展示案例,直观感知

播放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资料片,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分析与探究案例做好准备。

3、 设疑问难,自主探究

出示图片:东北地区的地形图。

提问: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东北)

提问: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可进行师生交流,生生讨论:其影响东北区域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

提问: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因素?

课件、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

小组交流:完成课本67页的思考题。

承接:东北作为成熟的农业区,农、林、牧全面发展。区域内部,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提问: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师生合作互动:从东北地区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地形可以看出,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是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4.4、4.5。

提问:作为东北地区发展历史不长的作物——水稻而言,原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为何在东北大有发展潜力?如何处理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让学生回顾水稻种植的条件,得出结论:它是由地区季风气候条件下雨热同期和夏热这一气候条件决定的。)

提问:你能从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中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吗?

出示图片:中国粮食作物分布区,美国粮食作物分布区地图。

提问: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分区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东北地区与之相比,存在哪些自然条件的差异,又有哪些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呢?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加深理解,寻找发展思路。)

提问:广大农区发展畜牧业发展较快,原因何在?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得出结论: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1)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2)饲养畜牧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3)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4、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讨论耕作业、林业、畜牧业这三种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并列表总结。

(以上教学旨在让学生总结、复习上面的教学内容,加深印象。)

5、 班级交流,学习互补

布置两个活动,指导学生合作完成:(1)根据课本,用示意图归纳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2)归纳东北地区布局的自然条件及内部差异。

(以上教学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班级合作能力。)

6、 总结评价,能力提高

本节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条件,课本是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的,同学们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去分析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等。

(评价的重点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视,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引入新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是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寒的影响

一、地理条件 地形类型齐 黑土 黑钙 广泛分布

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 地广人稀

二、农业分布特点

1、耕作农业区

2、农业和特产区

3、畜牧业区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怎样利用好分组教学

重庆市的发展机遇

21世纪农业发展的8种类型

地理速读预习指导法

《南极条约》和保护南极条约体系

相扑渊源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五十六个民族介绍

中国的机械工业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