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七年级-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七年级-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3-14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聚”就是人怕孤单要集中到一起,“落”就是有个落脚的地方。人们居住分布在一起的居住地就是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在原始社会,人们不能过分的集中,因为那时要靠狩猎动物、采集野果来填饱肚子。如果过分集中,有限的野果和动物就不够吃。所以人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就可以了,那时连乡村都没有。后来进步了,采集野果的逐渐专门从事农作物的种植,狩猎动物的专门从事饲养牲畜,专业化加强了,就有了乡村:专门种庄稼的是农村,专门饲养动物的是牧村,还有渔村、农场等。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乡村有了部分剩余产品,就想拿出来交换:种粮食的想吃点肉,饲养牲畜的想吃点粮食。反正就是要换换口味。这时集市出现了,大家就拿着自己的剩余产品到大家合计好的地方交易。随着交易的扩大,集市规模就随之扩大,这里成了最富有的地方,一些刁民呀、土匪呀说不定哪天就计划在这里来抢劫。你想呀,积累了那么久的财富一下被人抢了那怎么得了。为了保证安全,集市扩大以后就成了城市。什么是城市呢?就是有城墙围起来的集市。“城”就是城墙,“市”就是集市。

城市在早期起源中,考虑了它的防卫功能,修建了完善的防卫设施:又高又厚的城墙,墙外有护城河,城门口还有吊桥。因为负责防护功能的人员比较有限,人家县太爷一人既要审案,还有行政事务,身边那几个人忙不过来。我们从一些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城市建筑。有这么好的防护措施,所以、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富有爆发户一般都在城市里,这就安全了。我们现在可以从一个城市的城墙来发现早期城市的范围。比如成都的古城墙在一环路里面,这就是古代成都的范围。现在的城市没有围墙了,城市要扩大就容易得多了,像摊大饼一样,想摊多大就多大,成都现在修到三环了。十年前,成都的二环路附近还有许多农田,现在三环路都没有农田了,再过十年,大概环城高速就该改成四环路了。你看看北京,人家都修到六环了。

没有了围墙并不表示城市就没有防护功能了,你如果想去抢银行,有人会来找你,那就是警察。把你抓来送上法庭,投进监狱。所以,现在虽然城市没有了防护功能的围墙,但防护功能更加完善了,这个功能由国家机器警察、监狱等来实施。

说了这么多,就说了一个问题: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来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我国的城市人口率也已经接近40%了。如果退回去20年,好多城市地区都还是乡村,好多城市人口都还是乡村人口。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乡村和城市。看我们书上的图,乡村周围到处是农田、果树、池塘。夏天孩子们常去池塘摸鱼捉虾。我曾经在乡村学校工作,某日上课,居然有个同学扛着一根钓鱼杆进来了,问他,居然是放学后要到水库钓一会儿鱼才回去。那时的学生,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其余的时间好多同学就到外面“疯”去了。每个学期我都要带他们到野外进行一次野餐,同学们背锅的背锅,拿柴的拿柴,提菜的提菜,其乐无穷,现在我都很怀念那段时光。

城市就比较复杂了,以工业和商业为主,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复杂多样,人车混杂,红绿灯闪过来闪过去,刚进城市生怕因为一步不慎就被车给轧死了。到了城市的农村人第一印象就是车多、人多、房子多。

二、聚落与环境:

聚落既然是人类居住地,所以肯定要尽可能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特别是早期的城市,都是些上层人物居住的地方,住在这里是来享福的,不是来受罪的。所以聚落,特别是早期的城市一般都会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1、聚落与自然条件:

哪些是自然条件呢?地形呀、土壤呀、水源呀、气候呀等。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四大文明古国它们一般都诞生在哪里?古埃及诞生在尼罗河下游和三角洲地区,古巴比伦诞生在两河流域,中华文明诞生在黄河中下游,古印度诞生在印度河流域。这几个地方现在虽然有些自然环境变差了,但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些地形平坦、水源便利、土壤肥沃、温和湿润的河流中下游地区。这些地方就成了最初形成聚落的地方。

(下面有同学马上就在问那么成都为什么会分布在这里呢?这里又没有什么好优越的地方)下面有同学在说成都了,成都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好的地方,我只能说是你生在福中不福呀。成都不是在成都平原吗?难道地形不平坦?成都并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吗?难道水源不充足?成都平原不是广泛分布着紫色土吗?难道土壤不肥沃?位于北纬30°难道不温暖,难道不湿润?这可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聚落的形成要适应自然环境,比如东南亚的高架屋,要适应高温多雨的环境;西亚的小窗厚墙村庄要适应温差较大的气温;中国的四合院要适应冬季寒冷且多风沙的环境;等等。

聚落在形成时考虑到建筑材料比较笨重,人们许多都选择了就地取材:比如因纽特人,最现实的材料是冰块,日本传统建筑大量使用木材,阿尔卑斯山脉大量使用石块等等。

时代进步到今天,许多聚落已经逐渐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攀枝花,按理它地形不平坦、炎热河谷不怎么温暖湿润、土壤更说不上肥沃,但这个城市却千真万确地出现在了金沙江边。

2、聚落与社会经济条件:

攀枝花虽然地处金沙江河谷,但是这里有大量的铁矿资源。虽然铁矿是自然资源算它的自然条件,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工业我们可以看成社会经济条件。

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人们逐渐形成了聚落。重庆虽然是山城,但这里是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在没有铁路、公路运输的时候,水运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在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所以重庆就从两河交汇处的朝天门码头开始发展起来,现在早已经发展到江南江北了。同样的情况还有宜宾、武汉等。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聚落在不断的现代化,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因此,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人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宝贝。比如我国的山西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等。就说丽江古城吧,它的古城街道全由五彩石铺成,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有潺潺的流水,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形成了“家家有流水,户户有垂杨”的独特风貌,而且丽江古城还以没有筑城墙而闻名。再说说北京的四合院吧,这是北京民居的代表,它四面朝里,能够保暖防风沙。而且北京四合院还体现了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长辈住上房,晚晚辈住左右,与上房正对的是堆放杂物或者住下人的房间。四合院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人居创造的完美结合。在08奥运会期间,许多外国友人都来到北京租住四合院,体验一下这种世界闻名的传统民居。所以,现在北京的四合院可以住,但不能随便拆。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

【七年级-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相关文章:

东南亚的稻米

能源结构的变化

中国的能源工业

21世纪地理新课改的做法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如何培养七年级的地理自学能力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中国的轻工业

我国的山地类型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