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地理高考:取材于课外,答案在课内

地理高考:取材于课外,答案在课内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7-13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考纲分析:

1.考试范围覆盖全面 突出主干知识未变

《考纲》考试范围沿袭传统的四大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考点基本覆盖了初中、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部内容。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然地理:⑴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⑵大气运动;⑶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分析;⑷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⑸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⑹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⑺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⑻地域分异规律等。人文地理:⑴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⑵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危害、原因和解决途径;⑶人口、文化和旅游的有关知识等。区域地理:⑴区域空间定位;⑵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⑶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⑷中国国土整治。

2.四大目标三级要求 突出能力考查未变

《考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文科综合考试的四项考核目标,其根本点在于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目前考生欠缺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⑴.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纲》对地理目标要求是考生能够从地理高考试题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在此基础上分析、整合、组织运用地理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2009 年高考试卷命题将以文字表述、各种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表数据等形式承载地理背景信息。高考地理试题的信息,虽源自教材以外,却主要考查内容则来自地理教材。在备考过程中,要对地理试题的各类信息载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准确提取训练,如对题组内的选择题,一定要有两次提取信息的过程,首先对提供的图文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根据信息激活头脑中的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再针对题干问题和题支的四个选项进行甄选。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题干对某些原有信息提供条件的修改和重新设定条件,注意题组中的几道题目间的某些因果联系和同一信息的反复利用。

⑵.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纲》要求是将学生所学教材中的知识与地理试题提供的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和信息,认识、说明、分析解答地理问题。2009年高考命题将以地理空间定位、地图图表运用、同类知识迁移、地理计算技能、综合分析评价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来体现。考生经过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后,已储备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运用能力。在今后的复习中,自然地理重在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考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地理主干知识进行梳理,考生必须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人文地理重在原理和观念的运用和建立,考生必须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地理观念重在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空间的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对区域内的气候、地形、水文、人文地理、资源总体或要素的特征问题应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答题的基本“公式”。

⑶.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纲》要求是能够正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现象及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进行正确的解释。2009年高考命题将以区域地图呈现地理事物,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考生正确使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事物的现象,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文字的形式解答问题。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应经常回归教材,掌握教材中的地理语言,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规范、条理、准确、简练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和阐释,提高文字描述和阐释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⑷.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纲》要求是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地理观点明确、地理语言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2009年高考命题将在综合题中以中国或世界某区域的地理特征及成因来呈现。考生今后要在教师指导复习过程中,善于对同类问题进行归纳、比较、概括,运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对问题进行探讨论证,体现创新思维。

备考建议 :

1.深入研读《考试大纲》,认真领会高考要求。

《考纲》是国家指导中学进行高考复习教学的纲领文件,考生必须熟读《考纲》,认真体会《考纲》内容的含义,特别要体会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的表述方法和答题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中有明确的目标,在做题中有明确的指向,在例析中形成规范答题思路和习惯。从而缓解高考的紧张压力,消除考生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

2. 积极强化主干知识,科学建构知识体系。

《考纲》的考试范围,均为高考命题范围,而地理主干知识,则是考查重点。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试题答案落实于课内,以课外素材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以教材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考查的落脚点必然是地理主干知识。

高考不回避重点,如时间计算、天气与气候、地形特征等年年考,只是命题角度不同。因此,考生在今后复习中,应对照考纲、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举一反三、联系实际的习惯。

主干知识最能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能形成再生知识,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主干知识分布于在教材中,所以,复习要立足教材,特别要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主。其中自然地理注重理解,人文地理记忆的成分较多,一定要回归教材,使单元知识结构化,形成知识点、人地关系线、地图面、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的网络。

第二轮专题复习重在主干知识的掌握。此时,考生应自主梳理,使主干知识系统化。在识记重点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典型例题来巩固和消化知识,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来强化,做到主次分明。

还要注意小专题的整理。如: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两大洲之间的海峡、重要经纬线经过地区。“之最”思路、“排序思路”、“分布思路”、“航海线思路”、“重叠性质的考察”、“空间组合搭配”、“成因思路”、“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等。注意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归纳整理。

3.适度关注热点区域,重点突出区域定位。

高考试题不回避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常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其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能力。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论证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考生要将热点问题与课本的基本内容联系起来,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及人类面临问题,学以致用。

考纲中,世界地理有13个分区和8个重点国家,考生除全面掌握各区域特征外,区域定位尤为重要。经纬度定位、地理事物定位、轮廓定位是考题区域定位的常用方法。对于中国地理复习同样需要先定位后判读,对中国地理的要求相对世界区域应更细致。因此在复习中,应将初中中国地理与高中选修㈡有机结合起来,将区域定位、区域特征的分析和区域人地关系等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如:地形单元、流域、湖泊、海域、岛屿、半岛、海峡等。

4.正确处理图文关系,读尽一切图文信息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语言”,是地理知识、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反映,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工具,是高考题理想的切入口。基本要求是图文结合,灵活转换。因而地理图像是历届高考命题不变的主题。在高考地理题中,几乎题题用图,句句含图,经常阅读地图还是熟练定位的有效方法。所以,考生复习时,要坚持“左图右文”图文结合原则,尤其要学会正确使用地图的方法,掌握简要绘制图像的一般技巧。复习中要重视培养从地图、图片、图表数据中筛选、提取、加工有效信息的能力,重视图-图、图-表、图-文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换。加强读图题特别是“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的训练,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和析图的能力。要进行图文表达训练,会看图作文,会由文变图,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5.适量有效进行训练,针对重点进行突破。

量变引起质变,但过量练习会造成“题海战术”,引起消化不良。因此,训练要精而不少,多而不滥,适量有度,练出成效,避免“题海战”、“疲劳战”浪费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重点热点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注意采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来加强训练。如: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比较等。考生要针对重点知识、能力以及薄弱点进行专项训练和归类训练,特别是选择题、综合题、以及各项能力要求的专项训练,从中领会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另外,要重视规范性训练,养成严谨的审题、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非水平性失分。

三、2010年高考预测

1。地球运动和地图(时间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等高线的分析与判读、地形剖面图)

2。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分析及有关计算

3.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成因分析、各种天气系统图像判读与分析

4.洋流分布规律、地质构造、自然带的分布、地形特征描述。

5。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旅游区)、评价。

6.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7.区域国土整治。

8。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空间定位、自然与人文)。

9.人口和旅游活动

10.热点问题。

【地理高考:取材于课外,答案在课内】相关文章:

地球的大小的数据

新课程,我们如何上课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地球气候变暖,南极企鹅遭殃

台湾高山族根在大陆

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摆

高考地理:冲刺阶段要以纲带目

地理教学反思㈠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