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07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基本宗旨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程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创造实践、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新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呼唤创新型学习。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是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凭借教材,运用科学研究的步骤,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经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确实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途径,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得以广泛、合理的应用。它不仅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活泼的生机,而且在教学中让教师教的自如,学生学的轻松。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其优势已日趋显着。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引发探究。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导。激发起兴趣,学生学习就会入迷,就会积极主动,就会钻进课程,学习就会学得轻松而富有成效。心理学研究证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情境方法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最隹方法。应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声、行、色的真实特征,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意境;通过网络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制性、实时反馈性等特点,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人机相互传递的超文本方式,创设超越历史时空、超越广泛地域、超越想象范围的引人入胜的环境,让学生在愉快与和谐的气氛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了兴趣,再结合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引发学生进行自主的、能动的探究学习,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如“地形的变化”一节,是初一地理教学最为抽象的内容之一。而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海底扩张和消亡边界”,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岩浆动态上升与循环的情景。此外,复杂图像的绘制,海陆变迁等,都可由多媒体处理解决。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只须按几个键,就能生动地展示平时需花好几倍时间才能讲清楚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自行编制地理课件,可以很好地体现授课教师的意图风格,有效地组织和切换信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如高中地理“天气的形成”一节,我们模拟的动态性和渐变性,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加上文字的闪动,关键信息的加强,精心配载音乐(如雷鸣、鸟语等),关键处设置暂停或重复,重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形象化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兴趣盎然的感受。很多时候,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色彩丰富、图象逼真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设置令人如身临其境的情景,创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地理知识,并对地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一些操作简单的交互的应用,如自转偏向力的应用、我国水资源的储存形式等内容,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体现出友好的交互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海洋资源》和《我国的水资源》两课件中,还可利用卡通故事的形式进行环境教育,如“小鱼的哀求”、“就地取材”、“熟视无睹”等,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之后,启而后发,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借助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丰富资源,鼓励质疑,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二、运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探究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发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衷参与实践的启动器和动力源。为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主动对问题追根求源,探究解疑的精神十分重要。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媒体与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可以配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声、色、形等多种媒体、交互的信息和多种灵活的学习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质疑,更积极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疑难不明时;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学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时,这时,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经形成,若不失时机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加以刺激引导,诱发学生产生良好反应,恰似“雪中送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形成气候的因素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北纬300-400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按学生一般的思维定势,纬度相同地区气候相差不大。正当学生普遍感到疑惑不解时,教师可适时打出全球海陆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通过读图分析很快能使学生明白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如学习“地震”一节时,当讲授完“震级和烈度”知识点后,学生情绪开始回落。此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地震录像,并结合录像设疑:“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怎样预测地震的发生?”看到满目疮痍的震后景象,同学们的心灵亦受到了震撼,求知欲望再度被激发,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又恢复到最佳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后一知识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优势,引导开展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年代展现自我的机会。

信息技术能将动画、图形、声音等直观地展现出来,而且它具有信息量大、信息搜索、提取显示及转换方式快捷,信息传播效率高等功能优势。它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特别是屏幕上所出现的多彩变幻的画面,更能剌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不断探索新知的认知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多元探究能力。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表现者,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工具平台,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完成探究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需要就要表现。”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探究性学习,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多种表达知识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被激活,才会产生大胆的联想,提出更多、更新的想法,学到更多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我曾分别在几个不同的初中一年级组织过世界地理知识竞赛(虽然当时有些内容尚未学过)、自然地理知识竞赛、乡土地理(湖北地理)知识竞赛。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地理科代表,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优势,设计和征集问题,他们写出答案,由教师审定。活动时由学生主持,有每人必答、小组抢答等到多种形式。学生极感兴趣,既激发了求知欲,又扩大了知识面。有时在巩固新知识过程中,也可提出一些难度稍大、灵活性较高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又如在教中国政区时,利用FLASH制作一个中国政区图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轮廓图,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在计算机上操作,看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最好、最快、最准确,既调动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又使学生掌握了地图知识和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各种优势和课程的丰富内容,合理开发信息技术资源,使它们得到有机的整合,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收到了显着的效果,是任何媒体都不可替代的。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的优势,不仅丰富了教学表现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1、芜湖市教育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课题2004

2、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15

3、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4、马宁,余胜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

5、徐英俊.《教学设计》.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P6.2001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7、卞鸿翔.《地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8.P198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的模糊法巧夺分

50年后地球即将消失的美景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

世界上最东的城市

地球的“外衣”

世界上最热的5个地方

谈中国地理的复习

高中地理复习农业区的选择精华点拨与指导

我国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奇特水熊虫可在太空存活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