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教学计划之黄土高原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教学计划之黄土高原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5-10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总结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色差异显著。在第五单元基础上,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本课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二课时《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区域,它的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瞩目。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成因和危害;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本节主要围绕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为中心展开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黄土高原的成因,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治理措施,体现了各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故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才能达到人地和谐。人地和谐的观念是贯穿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能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能辨认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3.能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

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和后果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2.通过对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欣赏,让学生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从各种生活场景中体会我国不同区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学习,对区域地理学习会有新鲜感。

2.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思路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地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3.黄土高原离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无实际生活经验,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及其区域特色(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民俗等)。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分析。理解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和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

下面描述的什么地形区?逐句呈现资料,以此引出本课学习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弯才到。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黄河穿过,成了地地道道的黄河。”

出示一组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图片(问)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眼里的黄土高原?

以此引出本课课眼——“沟壑纵横”

(二)讲授新课

1.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

图寻位置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国地形图》《黄土高原范围图》提问:黄土高原位于哪个地理分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

图说范围

将《中国地形图》中黄土高原部分放大。提问:黄土高原东起_____,西到_____,北抵_____,南连____。黄土高原地跨哪些省级行政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跨越青、甘、宁、陕、晋、豫、冀、内蒙古)

2.黄土高原自然环境

温故而知新

提问: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本p39内容概括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角度)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地形:高原地形,海拔多1000多米,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土壤:黄土土质疏松,便于开垦 河流:黄河)

根据收集的内容,你认为这样的自然环境如何?学生回答后出示两段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林草茂密、环境优美。黄土土质疏松,便于开垦。这里很早就农业发达。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鼎盛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位于黄土高原上

材料二:现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在历史上是比较优越,但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现在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合作解惑

出示三段材料并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视频。

材料一: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材料二:人们过度开发,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三:《延安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综合以上图文,视频资料,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自然原因:①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②黄土土质疏松③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过度开发使植被减少,地表疏松)

出谋划策

探究一、结合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图和课本文字探讨: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① 水带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②沟谷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农民有可能没地方住。③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容易造成洪灾。)

探究二、怎样治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水土……)

3.黄土高原民俗文化

播放音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展示“安塞腰鼓”图片。展示陕西十大怪相关图片文字(面条像腰带 、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手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

提问:为什么在黄土高原出现了如此独特的民俗文化?

学生可以围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畅所欲言。

展示窑洞图片《中国革命摇篮—— 窑洞》,讲解窑洞的建造原理和优势。提问:窑洞的建造和当地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窑洞是一种洞穴居住的形式,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体现了因地制宜原则。)

4.畅想未来

我们已经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过去和现在。如果我们能够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黄土高原的将来又将如何?你能再用一个词来描述吗?

展示治理之后的黄土高原图片,然后老师总结(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改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面貌,我们的教材也能在不久的将来把这课的标题换成“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教学计划之黄土高原】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浅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改革

如何培养七年级的地理自学能力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学地理新课改概念教法例举

复习区域地理的“十八字方针”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GIS 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地理教学反思㈡

最新地理教师日常
热门地理教师日常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教师日常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