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2-15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学习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节内容既是对第三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也让学生学习了存在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适用于其他地区,比如: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北水南调(东北地区)等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2.会分析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分析比较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特征及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南水北调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分析经验教训,为其他资源调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难点:南水北调三条工程方案各自的特点及优缺点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二学生在上学期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的高二学生已经进行了侧文侧理的走班教学,但文理都要学习本部分内容,所以对于测文的学生,需要把本部分知识点讲透、讲活,也就是讲授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注意总结区域发展模式,授之以渔对于测理的学生,因为他们需要应付的是会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不高,所以应该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第三章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初步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分析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较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我国华北大旱图片、南方水乡景观、我国降水分布图和我国耕地分布图,并让学生阅读教材P62部分,回答: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正文,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特征和分布特征。(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时空分布不均匀)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1)通过从教材P62-P64分析中你能找出我国哪些地区水资源丰富?哪些地区水资源紧张?哪些数据来说明我国南水北调非常有必要?

(2)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3)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4)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探究二:辉煌时期的工业部门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问题答案

(1)南方地区占有全国80.4%的水资源,而该地区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人均水资源量3480立方米,人均年用水量447立方米。而分布在北方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全国的59.1%,水资源只有全国的14.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47立方米,是人多、地多、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以黄河、海河、淮河尤为突出;西北内陆,地广人稀,人均水资源量较大而亩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经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

(2)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径流量小,蒸发强;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3)从长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少,调水难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

(4)①修建水库;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③发展节水农业;④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⑤海水淡化;⑥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⑦提高水价;⑧保护生态环境等。

探究二: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特点?

(1)南水北调三条工程方案各自的优缺点?(学生填空)

方案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评价 优点

缺点

(2)为什么东线工程先施工?

(3)东线工程自南向北连接了哪几大水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问题答案

(1)

方案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评价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沿线基本自流引水,运营成本较低,沿线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供水自流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势北高南底,需梯级抽水需抽水北送,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需挖河道, 工程量很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的部分地区供水

(2)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投资少。

(3)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探究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南水北调对水量输出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南水北调对输水通过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南水北调对水量输人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假如你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总工程师.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问题答案

(1)①调水后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榆水点的本身及其下游。调水后,长江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枯季长江径流量减少后,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水明显增加,并影响下游水质。

②中线和东线调水,不涉及长江上游的水量,预计不会影响上游的航运。中下游水量虽然有减少,减少水量不至于对航道产生大的影响。但在长江口.由于长江径流减弱,潮流加强,潮流顶托和盐淡水的相遇,必然加速细粒泥沙的沉降和长江口拦门沙滩的发展,影响长江口的航运。

③中线引水从丹江口水库开始,调水将影响水库下游汉江中下游的灌溉和航运。

(2)①东线调水在黄河以南将通过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淡水湖泊,这些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和水生生物(莲藕、芦苇、菱角)的富产区。调水后湖泊维持高水位的时间增长,湖泊环境发生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库区周围地下水位如不能有效控制,将会引起土壤盐渍化。

②东线榆水干渠连通四大水系,干渠线路应与四大水系的全面整治结合进行考虑。

③中线输水干渠属于新开挖的渠道,将有部分水量渗入地下,预计黄河以南渠道两侧盐渍化问题不会太严重。黄河以北地区长期榆水后,地下水位会有所上升,土壤盐渍化问题仍需注意。

(3)①东线与中线规划大力发展和改善沿途的灌溉条件,海河平原很容易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中线灌溉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土壤盐渍化问题较小。

②缺乏水源或水源不足的城市与工矿区,输入水量后一般对环境会起改良的作用.但应注意合理用水,防止工业造成新的污染。

③灌溉面积增加,各种蓄水体的面积也将扩大,这将会使灌溉区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有所变化。

④调水后会不会引起血吸虫病北移,引起关注。南北大运河沟通也并未曾使钉螺北移.由于北方的气候不适宜钉螺生存,所以南水北调后血吸虫病北移的可能性不大。

(4)针对调水沿线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全面的治污规划。提出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为了保护南水北调的取水区,在扬州市划定水资源功能保护区,范围涵盖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区、输水干线和支流水体。启动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丹江口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本节是第三章的最后一节,整个第三章我们共同学习了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步学会分析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并完成下一节的学案。

九、板书设计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特特点

2.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可行性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影响

2.环境问题

十、教学反思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很多,这为考试出题提供了很多的切入点,所以在讲授本节课的时候,要注意把知识点扩展开,让学生举一反三。尤其是在切入新课的时候可以把相似案例列举一下。另外,三条调水线路的特点及其优缺点是教学的难点,要对比分析。在讲授影响时最好找一些新闻、消息作为案例,更具有说服力。

【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相关文章: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海南省旅游资源开发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地理科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三大宗教在东南亚的分布

地球的大小的数据

地理创新教育四步曲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

自然资源的属性

关于高二地理教学体系安排的思考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