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如何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1-07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如何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客观上都存在着高效的课堂和低效的课堂行为,甚至负效应的教学行为,我们经常会困惑: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花了那么多时间,而效果却不好?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和随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来上,效果竟大相径庭。不排除这其中有学生等多种变量在起作用,但教师们在课堂提问、时间分配、环境创设等方面不同的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效率、效益。如果教师能够判断并提高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克服教研中的形式主义。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种目标维度的整合。但目前在实际的教学中因受传统教育的习惯性及现行高考评价制度的影响,许多教师觉得“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且容易操作,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多的是隐性的,不重要也不好评价,所以很难把这些目标和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以“教”为主的课程理念及教学行为仍占很大比重。

例如,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我们反思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地震”的课堂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有多种设计和教学行为方式.:一种是按照教材文字编排,讲解地震的成因和类型,用事例法或多媒体展示地震灾害的破坏程度,讲述教材中的防灾措施,教师采用的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学生最后记住的是应对地震灾害要加强预报,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防灾措施等书面文字;另一种方式是发动学生分组搜集地震的资料,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震的震级,烈度,震中,震源,震中距等概念的图片信息,以及世界著名的大地震史实和世界多地震国家的防灾救灾措施等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对话、模拟地震发生现场等探究行为,发现、认识地震的成因及危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地学习到了基本的防灾、避灾、减灾的具体措施,并认识到灾害的无情,生命的宝贵,从而树立起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的态度和情感。教师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了学习并获取知识,获取了生存、发展能力。这些收获都不是凭借教教材能得到的,也不是只有在惨遭灾难之后才学习到的。让学生参与“学”的方式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从而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二)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缺乏教学实践的教师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会出现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反思和根据场景的不同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随机应变的处理或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机智,就是实践性知识最好的表征。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需要通过教师个人实践运用,并且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形成最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包括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如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学习指导技能方面的观察指导技能人、倾听指导、阅读指导、讨论指导、练习指导等无一不是在每一节课堂中实践训练得以积累提高的。教师丰富全面的教学技能,为学生主动参与多样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提供了可能。

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个体实践与集体力量结合显得犹为重要。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的方式积累实践性知识就是非常有效快捷的,通过说课、集体研讨、共同修改等步骤可以把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分享、讨论、改进,在相互学习中进步。还有组织观摩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专家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从中学习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邀请专家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观察、评价和指导,也能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迅速积累和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就是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能力。教师的职业期望、经验和知识水平,学校的组织氛围,学生的素质、家庭背景等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教学效能低下在具体教学情景中表现为教学整体把握能力不强,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组织教学能力欠缺等。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依赖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和个人教学能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争做研究型的老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专家总结出三种境界:⑴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饭碗、挣钱的手段),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⑵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热爱、忠于职守),是一个模范教师;⑶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潜心研究、不断学习),是一个研究型教师。很明显研究型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热情是最强烈的,实行教学改革的意愿是最积极的,正如肖川也曾说过“好老师一定是积极参与教改的老师”。这种专业态度将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对教学本身的研究,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迅速提升专业素质,进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树立优秀教师形象,完善自我人格。优秀教师的人格影响对周围教师的成长都是极为有利的。多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通过学习榜样、研究榜样,不断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来源:学_科_网]

3、充分认识自我,进行合理归因。自我期望的高低,归因的合理与否都关系到教师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客观科学地分析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鼓励通过努力和他人帮助来解决问题,以增加自信,不断增加的自信心又可以起到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暗示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完成任务,激发教师对教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四)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调节。反思教学理论认为:教和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检查、反思和调整的持续过程。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日常的备课都有写教后反思的要求,教师们也能完成“作业”,但写了许多年反思的教师成为名师的并不多。常见的反思有如“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除少数同学外,一般掌握得还可以”,“本节课完成了大气环流教学任务,除个别环节外,其余都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此等等。这类“反思”不痛不痒,它只停留在发现问题—“少数学生”“个别环节”存有缺憾这一层面上,而对产生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未作理性化的思考,忽略了反思的作用是解决问题,是为了提高以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建议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观念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问问课堂“特色”是什么?“精彩”在哪里?“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效果”如何?坚持这种“追问”的习惯,可以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积累掌握这些信息,是清楚理解教学、开展教学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学生的行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讲到国内人口迁移时,当老师依据教材讲述我国人口迁移的过程,影响迁移的因素及影响,课堂是有序的也是安静的,但当老师让学生结合所在地情况谈谈珠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变化的情况时,学生从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家庭情况谈到了当年中国人下南洋、到香港回归移民、到改革开放的南下潮、到这两年的民工荒,课堂一下子活跃热闹起来。这时的教学反思就回到了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的问题上,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知识就是反思中最应该记录的。

最后,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学习理论——教学实践——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另一方面,反思必须有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掌握的程度,决定反思的高度。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不能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问渠那得清如须,为有源头活水来”。

综上所述,实现新课程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的有效转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责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实践,注重教育教学的本质,在思考和研究中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不断完善和发展。

【如何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关于高二地理教学体系安排的思考

GIS 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新课程高一地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改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操作应用

“行动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与运用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