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8-07-26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试题

地理学习

练习题

课时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

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答案:B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外核可能为液态或呈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架

答案:C

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4.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第4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读下图,完成5~7题。

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答案:5.C 6.B 7.B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回答8~9题。

8.组成图中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9.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8.D 9.A

解析:第8题,组成山体岩石的矿物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第9题,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

10.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答案:D

解析:地壳厚薄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图中四地中D地位于大洋中,故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D地。

1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居民感觉到()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上下颠簸

D.只左右摇晃

答案:B

解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纵波快、横波慢,先传播到地面的是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继而传来的是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

12.下列有关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为岩石圈

B.莫霍界面在陆地下约17千米

C.纵波和横波通过该界面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D.莫霍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答案:C

图1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图2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第13题。

13.若a形成化石,b形成图2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表示生物圈

C.丙表示岩石圈 D.甲影响丙的演化

答案:B

解析: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图2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

二、综合题

14.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地球内部的某一部分,请写出各自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2)F、G分别是地球表层部分的________和________。

(3)E为________面,此面深度在不同地区有何不同?地震波在通过此面时有何特点?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

答案:(1)地壳 上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

(2)大洋 大陆

(3)莫霍界 在大陆部分较深,最深处可达70千米,在大洋处较浅,最浅处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深度6千米。 特点:在此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说明该深度处上下物质成分有改变。

解析: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岩石圈除了包括地壳外,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处在上地幔上部。地壳厚度不均,陆地较厚,海洋较薄。因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上下物质成分有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会改变。

15.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8.0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作图略。(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16.如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

(3)C层主要由________组成。G层叫________,H层叫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3)各类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解析: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状态)。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

高中地理难点之地球自转的意义

高一地理最实用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球运动专题)

高考地理复习的九个主干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201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日界线及晨昏线的判断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有关比例尺的几种题型及解析

2011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