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14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试题

地理学习

练习题


期末大战在即,同学们也经过许多考试的“磨砺”,但总是发现考试失分的题目总是那么相似,那么就需要找到本身存在的学习“漏洞”,真正去“处理”。查字典地理网特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快为你的期末做好准备吧!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

 

考点

细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3.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4.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5.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本专题内容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和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考查内容上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景观特征,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理解、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规律。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图表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2016年高考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注意:(1)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生态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变化的过程以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理解。(2)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景观图、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南方低山丘陵区,如图所示。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可能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见下图。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

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5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定义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随着海拔的变化,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从山麓到山顶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简单图式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7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8

空间规模和尺度

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异规律

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

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

1、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 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判断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判断阴阳坡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4.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三、地域分异规律判断方法。

(一)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判断

试题中一般不涉及山体、海拔等,一般体现的是陆地水平空间自然带的分布。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思路

(1)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2)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3)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思路

(1)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2)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3)看主导因素:水分。

(二)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

1.非地带性的判断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海拔变化→水热变化→自然带垂直更 替、水平延伸。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第二步,明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山地的纬度、山体海拔、山体的相对高度。分析时应逐层比较。

第三步,利用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分析其他地理要素。

1.判断南北半球: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2.判断坡向: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反之,北坡为阳坡。

3.判断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根据山麓自然带可判断该山所在地区的热量带。

4.判断纬度的高低:不同山体,山体海拔相同,带谱数量越多,纬度越低;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山体所在地纬度越高。

5.判断山体海拔:纬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海拔越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0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

【2015年高考题 】

(2015•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答案】23.A    24.D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25°N-32°N和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埃及,从而确定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热点荒漠带;第2问,该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便捷地连接两个区域的判断,也是根据空间定位后,就能准确判断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总体上,此难度不大,但对空间定位要求较高,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对世界区域的空间定位加强训练。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注意到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再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物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是降水较少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中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图中有热带植被,应是海拔低,乙图中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出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别。如落叶阔叶林在典型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2015•广东卷)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文献表述的地带性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故选A。

考点: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名师点睛】此题文献资料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该题容易出错,由于该文献资料的表述内容与教材不完全相同,所以要求学生必须以题干材料为准,而不是简单背教材,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记忆。

(2015•江苏卷地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   )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答案】7.C   8.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历史时期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小题关键是结合沿途地理事物判断准迁移路线经过的地区,沿途的温度带;第二小题分析土楼独特房屋形态的主要原因,应从房屋结构着手,并结合历史时期,部落、聚落间为争夺粮食、资源等战争不断的现象。

(2015•江苏卷地理)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案】11.C   12.A

【解析】试题分析:11.从图中等高线分不可以看出只有③全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山坡坡度较为平缓,适宜牲畜爬坡迁移,而①、②、④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较陡,不利于牲畜迁徙,故答案选C。12.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盛,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冬季山上草类枯死,气温很低,不利于牲畜越冬,冬季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为切入点,运用图示给出具体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题具体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关键在于比较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陡缓,比较转场路线沿途的难易程度;第二小题要结合等高线得出冬、夏牧场的高低差异,得出是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如果忽略等高线容易错选为C。

(2015•江苏卷地理)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15.D   16.C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名师点晴】本题组首先给出新概念“林线”,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林线”结合已学知识不难理解,本质就是海拔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山麓温度越高,林线越高,山麓温度越低,林线越低,山麓温度主要受纬度、大气环流,海洋沿岸洋流等的影响。第一小题甲地与青藏高原相比,二者纬度相差不大,不受洋流影响,应是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水文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身体关键看准乙地东北地区北部,纬度较高,地表有季节性冻土,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继而影响地表植被。

(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9、C   10、B

【名师点睛】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浪费时间,提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2015•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结合图3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图示热带荒漠、热带草原等向南北两侧递变,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而水系、地形和矿产都不是沿一定方向递变。故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地带分布规律理解。

【名师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2014年高考题 】

(2014·新课标I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D   9、D

(2014·广东卷)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渐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错,植被的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B、C错,则被植被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容易形成沉降。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

图1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答案】5.B   6.C   7.D

(2014·大纲卷)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6.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4.A 5.C 6.C

(2014·新课标II卷)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 垂直差异明显

【答案】8、B  9、C

【解析】试题分析:8、图示科隆岛距美洲大陆较远,与大陆交流少,所以生长着较多特有动物种属;而地处赤道附近、构造运动强烈和地形复杂等都不是形成特有种属的条件。故选B。

9、动物的生长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企鹅耐寒,但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温度低的地区;鼠蜥喜暖,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故选C。考点:世界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4·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7、C   8、C

(2014·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5、B   6、C   7、D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11、C   12、B

【解析】试题分析:11、读图,根据图中夏季径流深度判断,夏季河流径流量明显大于降水量,而在其它季节水量变化稳定。地下水径流稳定,全年季节变化小,不是夏季径流深度大的主要原因,B错。湖泊水,沼泽水主要是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会是夏季径流量大的原因,A、D错。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气温小于0度,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水量叠加在一起,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增大,C对。12、根据图中降水量判断,该流域全年降水少,位于干旱区,多风沙天气,沙漠面积广,A错。最冷月气温小于0度,应位于温带地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C错。该流域最热月气温约30度,青藏高原夏季平均气温约8度,该流域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地区,D错。西北地区山地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所以只有可能是山麓青青草,B对。考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014·福建卷)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3、A   4、C

【解析】试题分析:3、观察图中2011年与1972年冰川面积相比,冰川面积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而影响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变化,可知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与冰川面积变化无关,B、C错误;风力侵蚀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D错。4、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隐含了冰川面积还在缩小,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错;西北地区河流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融化水量减少,绿洲面积和流域面积减小,B、D错误;冰川面积在缩小,地面发射率减小,地面增温,干旱程度加剧,所以选C项。考点:影响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冰川面积变化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014·江苏卷地理)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13.A  14.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2014·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图9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2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2分)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2分)

考点: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2014·上海卷)(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47、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49、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答案】

47、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48、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区;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试题分析:47、从图中A、B两地所处的位置分析,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两地所处纬度不同,热量条件差异是形成两地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48、因三地位于同纬度地区,影响三地水分差异的因素主要气流,从三地所受气流分析,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区;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水汽含量已极低,且表现为离岸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C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属于热带稀树草原带,其植被主要是草原,且降水较少,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或种植耐旱的小麦。考点:自然带及其成因。

【2013年高考题】

(2013上海卷)(二十二)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5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

5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

54.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

【答案】52.差异:(1)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2)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3)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

5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54.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013新课标I卷)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第6题。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答案】6.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2013新课标Ⅱ)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第8题。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8.B

【解析】8.④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不符合题干要求;树木林地一般分布在山地,排除①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应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的山麓地带,③地不符合;樟树适宜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光照条件好的山坡、谷地,所以②地是可能樟树集中分布。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植被的分布。

(2013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10.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

【答案】8.C   9.D   10.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3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读图回答第5题。

图2

5.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C

【解析】5.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俄罗斯往南到南非依此经过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图中虽经过赤道,但该地位于东非高原地区,地势高,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沿途未经过热带雨林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3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33.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32.B   33.C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差异和气温降水植被对风化壳厚度影响。

(2013四川卷)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第9题。

9、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气候湿热       C.秋雨绵绵       D.台风频繁

【答案】9.A

【解析】9.根据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说明该地降水稀少。亚洲中纬度地区降水稀少地区位于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晴天多,所以昼夜温差大。所以选A项。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013山东卷)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答案】3.A   4.D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3广东卷)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

A.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甘肃省

【答案】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3北京卷)40.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14,回答第(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

【答案】(2)

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2)①地为热带雨林景观,①地虽然不是位于赤道附近,但是由于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受巴西暖流的影响,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明显,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3新课标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

【答案】(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   沼泽萎缩。(2分)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生简单的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同步名校模拟高考】

【2015年模拟题 】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1

7.读图可知(   )

A、①地海拔700m左右,1月均温- 7°C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400mm的地理分界线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8.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更丰富

B、①地发展草原畜牧业②地优质苹果是地理标志性物产

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清澈

D、①地区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②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答案】7、C  8、C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2

(陕西省渭南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读“非洲大陆主要滑雪场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3

9.滑雪场①所在国家拟建目前非洲最大的滑雪胜地,这主要得益干

A.该国交通条件改善   B.该国自然条件优越   C.该国经济迅速发展    D.国际市场需求

10.非洲大陆三个滑雪场所在地区.

A.环境承载力较高     B.荒漠化较严重       C.经济发展较快        D.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9.D   10.D

【解析】试题分析:9.旅游业的发展受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影响。国际市场对滑雪的需求驱动,是该国拟建目前非洲最大的滑雪胜地的主因。故D正确。10.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因干旱区面积较大,特别是北非荒漠化较严重,而位处中部和南部的滑雪场荒漠化不严重B错误;非洲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环境承载能力较低CD错误;考点:考查滑雪场建设的区位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河北省唐山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读下图回答9-11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4

9.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地点①        B.地点②           C.地点③          D.地点④

10.图中所示的②地,1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应最接近

A.-8℃,200mm   B.-5℃,400mn    C.2℃,600mn    D.5℃,800mn

11. 汉字“川”不仅指河流、河道,有时也指平原、平地。如图中所示的甲区域中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的土地。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为趋利避害宜选建在

A.四边的沙滩地带    B.避免崩塌、滑坡地带

C.坡地的上部地带    D.坡地的中部地带

【答案】9.D   10.B   11.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5

(湖北省八市2015届高三3月联考)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无雨之都,一年四季没有电闪雷鸣,疾风暴雨,虽然降水稀少,但利马自建城四百多年以来,气候温和,植被茂盛,街道绿树成荫,公园遍布全市,是名符其实的四季如春,读表一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6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7

6.关于利马无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受到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②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或基本与海岸线平行,水汽不易抬升,降水少

③沿岸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形成稳定的逆温层,难以成云致雨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降水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利马城虽然与西部沙漠近在咫尺,但自建城以来城市就是植被茂盛,街道绿树成荫,原因是

A.大量开导地下水、草木生长有稳定的浇灌水源

B.东水西调,工程措施解决了草木的浇灌水源

C.地面辐射,水汽凝结由浓湿雾形成的露珠,地面湿润

D.东南信风与沿岸冷水面接触,水汽凝结由浓湿雾形成露珠,地面湿润

【答案】6.B    7.D

【解析】试题分析:6.由图可知利马位于12°S附近,属于东南信风带,故排除①;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利马东部多山地,该市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而且东南风基本与海岸线平行,水汽不易抬升,降水少;利马西临太平洋,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沿岸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造成近地面空气的下层温度低、上层温度较高,形成稳定的逆温层,难以成云致雨;厄尔尼诺现象是秘鲁寒流地区水温的异常升高,受此影响,降水会异常增多,故选项B正确。7.图中或者材料中没有显示大量开采地下水或者东水西调,解决缺水问题,故排除选项A、B;利马城地处热带地区,白天气温较高,由于距海较近,空气湿度较大,夜间东南信风与沿岸冷水面接触,水汽易凝结由浓湿雾形成露珠,地面湿润,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8

27. 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28. 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土层深厚,千沟万壑    B.水流平缓,水量丰富

C.植被茂盛,生物多样    D.气候高寒,寒潮频发

【答案】27.A   28.C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9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山地最基本的特征是气候随海拔增高而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垂直分异。下图示意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植被带随经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

10. 关于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雪带下限比南坡高        B.自东向西年降水量增加

C.自西向东植被带谱趋向简单  D.自东向西荒漠草原带宽度增大

11. 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最可能分布山地森林带或森林草原带的区域是

A.94°E以西    B.94°E—98°E    C.98°E以东    D.海拔2600m以下

【答案】10.D   11.C

【解析】试题分析:10.冰雪带下限受山地热量和降水等的影响,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纬度较高,且为背阴坡,热量较少,且北坡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雪较多,因此北坡冰雪带下限较低。北坡上自西向东降水依次增加,带谱趋于复杂;西部荒漠草原带上限较高,说明荒漠草原带宽度较大。11.该山地北坡降水自西向东依次增加,东部降水较为丰富,可能出现山地森林带或森林草原带。其位置位于草原带以上,及海拔2600米以上。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4年模拟题 】

(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三诊地理)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回答7—9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1

7.造成我国11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110°E以西植被叶面积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降水    C.冰川    D.海拔

8.我国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9.与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

A.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叶

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

C.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

D.暑假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玩见到的点点绿洲

【答案】7、B  8、C  9、A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2

(福建省厦门市2014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读图完成5~6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3

5.  该省最可能是

A.广东          B.湖北        C.江苏         D.黑龙江

6.  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水土流失    C.气候变暖     D.围湖造田

【答案】5、D  6、A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4

考点:氧气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山东省淄博市2014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为东非肯尼亚山植被的垂直分带图,读图完成10-12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5

10.该山地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     B.大西洋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B.蒸发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C.图示森林带降水量均大于蒸发量   D.造成图示植被带更替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热量

12. Y处的植被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草原   D.亚热带荒漠

【答案】10、D  11、D   12、B

【解析】试题分析:10、读图,根据图中纵轴所标方向判断,剖面图是没东南-西北方向的剖面。根据降水和蒸发量曲线分析,东南坡降水多,为山地迎风坡,所以山地水汽主要来自东南信风,D对。太平洋水汽不能到达这里,A错。东南坡是大西洋水汽的背风坡,不可能降水多,B错。东南坡也不会是西南风的迎风坡,C错。11、降水量随海拔的增高先增多再减少,A错。蒸发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B错。图示西北坡干燥森林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错。造成图示植被带更替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热量,D对。12、肯尼亚山麓地带是高原,缺少地形雨,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B对。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植被,A错。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C、D错。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基础,读图能力,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2014年4月13日1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发生森林大火,过火面积约1000亩。下图为”攀枝花市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完成16~18颐。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6

16.图示地区森林健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高谷深,开发利用难度大 ②夏季水热组合好,森林生长快

③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移民多 ④在建水电规模大,森林保护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导致该地区春季森林火灾多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风力  D.水文

18.该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低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这一现象体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相似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整体性

【答案】16、A  17、B   18、D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7

(江苏省淮安市2014届高三5月信息卷)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9~10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8

9.甲地目前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堆积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0.以下自然带在图示乙河流谷地出现的有

①热带草原带 ②常绿硬叶林带 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针叶林带 ⑤冰川带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9、C  10、B

【解析】试题分析:9、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我国西藏地区,甲地海拔高,位于雪线以上,地表有冰雪覆盖,主要的外力只能是冰川积雪,不会是风力、流水,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堆积作用,C对。A、B、D错。10、读图,图中乙河谷的海拔指的是1000-3000米之间的河段。虽然乙河谷位于青藏高原上,但河谷处海拔低。从图中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河谷中有亚热带常绿林分布,南部有热带植被分布,①、③对。常绿硬叶林是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所以没有,②错。河谷中海拔低,没有针叶林带和冰川带,④、⑤错。所以B对。A、C、D错。考点:外力作用的类型,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吉林省长春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山樱,又名青肤樱。华北多见,叶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一般情况下,15℃ 左右时开始开花,5℃ 以下时开始落叶进入休眠,花期一般为6天左右。图3为2014 年日本樱花开花期。

7 .山樱属于

A.什叶树    B.落叶阔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常绿硬叶树

8.下图中A地和同纬度陆地两岸开花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9

A .地形   B .海陆分布    C .洋流    D.降水

9 .根据图形推测,在日本可欣赏樱花的天数最可能为

A. 55 天 B . 60 天 C . 75 天 D . 85 天

【 答案】7.B   8.A   9.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0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等值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下图是某区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1

14.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

 A、2500m    B、3000m          C、3500m      D、4000m

15.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林线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我国横断山区林线高度变化最快

C、影响甲处林线向北凸主要因素是降水  D、林线高度与温度和降水都呈正相关关系

【答案】14、B 15、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2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湖北省八市2014年高三年级三月联考)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1-3题。

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游牧业

(A)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7. 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漠-秋季

3、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8.  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答案】1、D 2、C  3、A

【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知,农民生活在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等山区,位于新疆,并且没有固定的生活地域,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存在于地广人稀的地区,典型的游牧业,故D正确。2、牧民根据不同的季节牧草生长情况选择短暂的居住地,选在山前平原地势较低,应在春季或秋季,A错;选在高山上应在夏季,B错;沙漠地区不适合放牧,D错;选在河谷低地,地势低,说明此时这里比其它地方温度高,牧草生长好,应是冬季,C正确。3、牧民选择季节性轮牧,从河谷低地-山前平原-高山,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A正确。考点:畜牧业分类;山地畜牧业的季节性轮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0~11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3

10.该山峰可能属于

A.秦岭山脉       B.太行山脉        C.武夷山脉       D.祁连山脉

11.北坡一月降水大于七月降水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

A.1000米以上         B.1000米以下      C.1400米以上      D.1400米以下

【答案】10、C  11、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4

(湖南省怀化市2014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2014年冬季奥运会已经于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开幕。索契滑雪场优越,在越野滑雪,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和半管活动相结合等方面条件独特,这将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顶级的比赛。图1是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5

1.世界滑雪场主要分布于

①发达国家 ②人口密度大的地区 ③滑雪运动开展早的地区 ④北半球高纬度寒冷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滑雪场集中,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峡湾风光,景色迷人 ②森林覆盖率低,滑雪障碍少 ③纬度高,积雪时间长

④受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气流等因素影响,冬季降雪量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D

【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滑雪场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们喜欢滑雪运动,发展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的亚洲滑雪场并不多;图中两处滑雪场集中分布的阿尔卑斯山和北美中部东西两侧不是高纬地区。故选A。2、峡湾风光与滑雪没有必然联系,滑雪主要是户外健身运动,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森林覆盖率高;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滑雪场集中是由于积雪量大,时间长,这与纬度高,寒冷时间长和气候湿润降水多有关。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

(湖南省怀化市2014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下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6

5.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6.该山地牧场牛羊成群的季节里

A.龙井的茶农采茶正忙          B.洛杉矶火险等级最高

C.瑞典的极光绚丽多彩          D.钱塘江正处在枯水期

【答案】5、D   6、B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7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跟踪热点创新思维】

读我国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线分布图,回答1-2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8

1、影响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线在甲乙两地段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因素分别是(   )

A.大气环流  地形                    B.地形    洋流

C.海陆位置  纬度因素                D.海陆位置  地形

2、关于丙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初霜来临时收割小麦繁忙

C.属于我国中部崛起地区,经济发达    D.地形成因和吐鲁番相似

【答案】1、D   2、D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9

考点:影响热量条件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读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3-4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0

3.影响图中等温线向西段向纬度低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洋流           D.河流

4.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3.C   4.A

【解析】3.由题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非洲大陆北部,西海岸附近因沿岸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弯曲。

4.①处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②处为几内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

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回答5-6题。

5.影响玉山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热量            B.海拔         C.降水            D.土壤

【答案】D

【解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对而言土壤的影响较小。故选D。

6. 某登山者从海拔3000米到3600米刚好穿过针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针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A. 1000千米      B. 1500千米     C. 2000千米      D. 2500千米

【答案】C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1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2

7.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

8.关于图 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答案】7、A  8、D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3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带类型差异,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9. 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游牧业

10. 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漠-秋季

11.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A.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答案】9.D    10.C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9.从材料知,农民生活在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等山区,位于新疆,并且没有固定的生活地域,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存在于地广人稀的地区为典型的粗放型游牧业,故D正确。

10.牧民根据不同的季节牧草生长情况选择短暂的居住地,选在山前平原地势较低,应在春季或秋季,A错;选在高山上应在夏季,B错;沙漠地区不适合放牧,D错;选在河谷低地,地势低,说明此时这里比其它地方温度高,牧草生长好,应是冬季,C正确。

11.牧民选择季节性轮牧,从河谷低地-山前平原-高山,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A正确。

考点:考查农业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图为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4

12.两图所示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①、丙          B.②、丁       C.③、甲           D.④、乙

13.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14.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北坡高于南坡,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受风带影响南坡降水多             B.南坡地势陡峭

C.北坡为阴坡,热量较多             D.北坡纬度低,热量较多

【答案】12.B      13.B        14.A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5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6

材料二:“一带一路”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1)说明从西安到鹿特丹沿途自然带的变化类型,并指出这种变化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及该规律的影响因素。(6分)

(2)新的发展契机给新疆注入了新活力。面临新形势,新疆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有哪些?在新疆农业发展中,要注意做好哪些工作来减轻这些生态问题?(10分)

(3)2015年4月底,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印尼举行.印尼外交部日前表示,当前共有35个国家的领袖,确定出席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万隆是印尼纺织业的基地。市东南郊的工业区散布着大大小小几百家纺织企业。万隆也是印尼服装业最发达的城市,据不完全估计,万隆地区的服装年产值占其全国服装的40%以上。试分析万隆服装业的发展条件。(6分)

【答案】

(1)变化: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3分)

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2分)    因素:水分。(1分)

(2)问题:水资源短缺、土地次生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分)

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培育耐旱品种;中上游地区要控制绿洲规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多种农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实际,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任答3点,得6分)

(3)政策的强力支持、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纺织业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任答3点得6分)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7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8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业区位等。

查字典地理网第一时间与考生们分享地理考试复习资料,请及时关注!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作答技巧

高一地理湖泊的成因知识点

高中地理考点:世界旅游地理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

高考地理19个热点专题主观题答题要点

高中自然地理学习方法浅析

高中地理难点分析 洋流知识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高一地理旅游活动与环境知识点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