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9-13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试题

地理学习

练习题

  高一地理知识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要想学好地理基础知识,就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总结篇一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总结篇二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晨昏线上=0。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㈢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3.时间计算: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 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冬至日2326S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总结篇三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体分类(课本P54)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3.水循环类型(课本P55图3.3)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⑴ 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⑴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

  ⑵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

  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⑵判断寒暖流

  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例如:右图中,从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是南半球,流经AB附近的是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此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相邻海域高;也可根据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来判断),流经CD的洋流是寒流。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2015-2016学年度高中地理教师的工作总结

高一新生学习地理最实用的方法

高中地理难点之地球自转的意义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点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知识总结

地理现象时间分布规律总结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六大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复习的九个主干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