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地球--地球和地图

地球--地球和地图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7-07 发表|教学分类:学习资源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宇宙:空间和时间及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就是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结,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中的天体多种多样,例如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像我们生活的地球这样的行星,以及地球的卫星月亮、拖着长尾的彗星、在夜空中划过一道光迹的流星等等。宇宙空间无边无际。我们常用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即光年(94605 亿千米)来测量宇宙。随着天文望远镜和观测技术的提高,目前人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大约为360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银河系: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称银河系。在夏季晴朗的夜空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银白色的光带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像一条流经天空的长河,因而叫银河。它由 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其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它是一个旋涡结构的圆盘状星系,中央厚,越向边缘越薄,形状像铁饼。银河系的主体部分直径为7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万光年。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3万光年的位置上绕中心运转,运转周期2.5亿年。

太阳系:由太阳及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其引力控制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是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以它巨大的引力吸引着九大行星(依距日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小行星(约 2000颗)、卫星(约60多颗)、彗星(约1600多颗)及流行体等围绕它运动。太阳系的范围,估计最远可达450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是日地平均距离约 1.5亿千米)。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根据人造卫星的测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 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体积约10832亿千米3,质量约为5.9761027克,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千米2,其中70.8%是辽阔的海洋,其余为陆地。陆地上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以及河流,湖泊等众多地貌形态。海底有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等众多地貌形态。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地球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命的存在,这是由地球的宇宙位置和它的特点决定的。距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受太阳光热的烘烤,它们表面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而距离太阳比地球远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接受的太阳热量甚少,异常寒冷,生命难以存活。质量比地球小得多的星体(水星、火星)吸引力也小,没有能力在自己周围控制住巨大而密集的大气圈。只有地球距太阳不远也不近,使地表能够得到和维持适合生物生存的热量,加上地球有液态水,又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些都为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正圆的球体。穿一根铁轴过球体的中心,装在支架上,使它可以转动。在球面上用颜色、符号和注记表示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使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的运动,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的形态等。

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轴通过地心,联结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北极:地球自转轴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在北半球的,是北极。北极总对着北极星方向。北极点在北冰洋,已有中外科学家历经险阻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南极:地球自转轴和地球表面相交于南半球的点,是南极。南极点在南极洲大陆,已有中外科学家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

赤道:环绕地球表面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地球赤道面通过地心,垂直于地轴,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是划分纬度的基准,赤道的纬度为0。

纬线:也叫纬线圈。地球表面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

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纬度。一个地点的纬度,是指该地点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变化为0~9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北极为90N,南极为90S。习惯上人们把纬度分成低、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在地图上判读纬度时应注意:在地图上若由南向北,纬度的度数由小到大时,则为北纬;若由南向北,纬度的度数由大到小时,则为南纬。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经度: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 180经线。在地图上判读经度时应注意: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地理现象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东半球:从西经 20向东经过 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东半球。在东半球上分布着欧、亚、非三洲和澳大利亚。东半球上也有西经度,西经20往东至0的范围属于东半球。

西半球:从西经20向西经过180经线至东经160的半球为西半球。在西半球上分布着南、北美洲。西半球上也有东经度,东经160至180的范围属于西半球。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北美洲和欧洲。

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洲。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运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地球自转一周360,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昼夜交替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地球公转:地球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周期为365日6小时9分10秒,也就是一年。公转的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每天向东推进59。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即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成 6634的夹角,地轴倾斜方向几乎保持不变,即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纬线。这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纬线。这是太阳直射在地球上最南的界线。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南移至此,然后又向北移动。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北至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北极圈:即北纬 6634纬线圈。这是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北极圈以北的区域,阳光斜射,正午太阳度角很小,并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极夜),因而获得太阳热量很少,为北寒带。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南极圈:即南纬 6634纬线圈。这是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北的界线。南极圈以南的区域,阳光斜射,虽然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上照射(极昼),但正午太阳高度角也是很小,因而获得太阳热量很少,为南寒带。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极昼:一天24小时都能见到太阳的现象,为极昼。每年春分日后,北极便出现极昼。随后从北极点向南,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夏至日,整个北极圈内都出现极昼。随后极昼范围向北逐渐缩小,到秋分日,北极才结束长达半年的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极夜:一天24小时都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为极夜。每年秋分后,北极便出现极夜,随后从北极点向南,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冬至日,整个北极圈内都出现极夜,随后极夜范围向北逐渐缩小,到春分日,北极才结束长达半年的极夜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春分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地球上距赤道越远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一般北半球3,4,5三个月是春季,南半球为秋季。

夏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长,白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地球上距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北半球比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一般北半球6,7,8三个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秋分日: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地球上距赤道越远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一般北半球9,10,11三个月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冬至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则反之。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一般北半球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能受到太阳直射,是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带。热带终年高温,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较小。热带占地球总面积的40%。

温带: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不能受到太阳直射,也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阳光终年斜射的地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冬冷、夏热,气温比热带低,比寒带高;昼夜长短和四季的变化明显。温带占地球总面积的50%。

寒带:位于极圈以内,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只有 4652,并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气温较低,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无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占地球总面积的10%。

【地球--地球和地图】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全国Ⅰ卷分析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高中地理难点解读—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中常考的地理计算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 分类例谈地理图形的解题方法

自然地理部分基础知识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漫谈地球自转偏向力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图专题)

高考地理必背口诀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