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初二地理《黄河》教学实录

初二地理《黄河》教学实录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29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引言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请一学生朗诵《黄河颂》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全文见参考资料]

2.黄河——举世闻名的“害河”  宣读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提前看黄河泛滥图,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谁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

3.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一、中国第二长河

1.读“黄河水系图”找出:(1)发源地;(2)流经省、自治区;(3)源头卡日曲和支流渭河、汾河;(4)划分上、中、下游的河口、旧孟津及所在的省区;(5)注入海洋。

2.编顺口溜,背记流经省区  建议:“巴(颜喀拉)山泉水卡日曲,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

3.通过对比,完成“想一想”一题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2长河,而不说黄河是中国第2大河?[按径流量黄河排第8位,流域面积排第3位。]

注:表中①②系指中国主要河流的位次排列。表中资料来源—《中国国情大辞典》、雍万里编《中国自然地理》。

二、母亲河的奉献

1.指中国地形图  提问:你记得宁夏、内蒙古(指位置)这两个地方位于什么干湿地区吗?[干旱区]你还记得这一大片华北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吗?[黄河等河流泥沙冲积形成的]

2.讲述引黄灌溉的历史  从秦代(公元前215年)起,我国劳动人民开凿引水渠(秦渠)之后,汉朝、唐朝相继引黄灌溉农田。黄河水,使干旱土地展现出生机,塑造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建国后,又修建完善了排灌设施的引黄灌溉工程,形成今日的商品粮基地。至于华北平原一向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近代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啊,黄河,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3.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  

(1)看“中国地形图”。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我站在黄河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指出从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间,穿绕19个险峻的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且集中,有利于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2)宣扬新中国开发利用黄河的成就。读“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说明建国以前,黄河未修建一座水坝。建国以后,实行了黄河梯级开发,建成8座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并在图上找出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水电站,以及梯级开发最密集的河段[龙羊峡—青铜峡]。

三、中国的忧患

这一段教材比较复杂,思想教育意义很重要,为此,需要明确:

教学思路: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害与不害在于是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害可变为利,需要用辩证观点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本段和下段的知识要领如下:

1.从“想一想”引入地上河  从地图上看,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比地面高,地面流水无法汇入河道。]

2.什么是地上河,看开封附近地上河示意图  问:哪里是黄河河床?哪里是地面?河床比地面低,还是高?高出多少米?[7m,一般高3~4m,有的高出10m以上]故黄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或悬河),请看漫画“船在天上行”,问那是什么意思[人要仰望黄河,或登梯子到大堤上去看]。

3.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追溯到泥沙问题  问:你见过黄河吗?为什么叫做黄河、黄海呢?要了解这一系列问题得从泥沙谈起。(1)泥沙的来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①土层疏松;②植被破坏严重;③多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泥沙大量输入黄河中、下游。此时,请读“主动脉破裂”读一读材料。(2)含沙量。这么多泥沙输入黄河,使黄河水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每年输入下游1.6×109t泥沙,占全国河流总输沙量的60%,泥沙使河水浑黄,黄河也因此而得名。(3)泥沙的去路。黄河流入下游平原,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河道,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现在,下游河床仍以每年10cm速度向上升高。“做一做”,黄河淤高速度不变,再过100年,黄河河床将比开封市区高出多少米?[17m]

4.河床不断升高,黄河河水高出地面,该怎么办?[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河水]

5.中国的一大忧患——大堤随时随处有决口危险  ①黄河下游水量集中7、8月,一遇暴雨,河水猛涨,洪峰过高(陕县记录,黄河最小流量<200m3/s,最大流量1933年8月10日达22000m3/s,1843年还出现36000m3/s的特大洪水),山洪暴发,急流而下,常易决口泛滥。古都开封历史上曾6次被淹,明末一次洪水,37万人淹死34万。②历代反动统治者腐败无能,年久失修,任其泛滥成灾。当时歌谣:“三年两头发大水,万顷良田被淹没,官家年年说治水,百姓眼泪流成河”。③更有甚者,人为制造灾祸,1938年,反动派为了逃命(日寇侵入)挖开花园口大堤,整整泛滥39年,形成黄泛区,读一读“痛苦的回忆”,看一看泛滥时的悲惨景象图。

6.建国40年来的防洪工作成就  加固堤防、分洪、蓄洪,使黄河洪水年年安全泄入大海,并经过1958年22300m3/s特大洪水的考验。

四、根治黄河

1.黄河为害根源尤在  黄河大堤被迫不断加高,处于“愈险愈加,愈加愈险”的恶性循环之境地,据测算,这种局面只能再维持50年左右,总有一天维持不住。因此,必须另想办法根本治理。

2.你能不能提几条根治黄河的设想呢?议论后教师总结:

(1)治黄的关键——治沙。

(2)治黄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3)水土保持采取的途径——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宣读“读一读”河曲县材料,看一看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圆形)地貌改造成梯田、种草植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③治理黄土高原分割到户,谁治理谁效益,输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

(4)治沙、防洪并举  修水库,举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达到远景目标——①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②使黄河防洪能力由现在的60年一遇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昔日那种“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悲惨景象,以及黄河受诅咒的时代一去不会复还。黄河将由害河变为一条富国利民的河流。

(5)完成“想一想”  ①黄河带来好处——塑造平原,灌溉农田,水能资源,孕育了中华文化。②黄河带来灾害——水灾,危及人民生命财产。③治理工作——防洪(修堤、分洪、蓄洪)治沙(水土保持、水利枢纽)。

更多地理教学设计分享,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初二地理《黄河》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㈡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试论地理教育哲学

地理教学反思㈠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怎样利用好分组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网友关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二)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蓬勃发展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新课标自主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长江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行政区划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新课标自主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2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长...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