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质量检测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质量检测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1-18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试题

地理学习

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3年10月31日11时03分、11时10分,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先后发生5.5级、5.0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别为8千米和6千米。由于震源较浅,东北多个地区有较强震感。据此回答1、2题。

1.发生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地震属于()

A.人为活动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D.岩浆活动

2.下列关于这次地震成因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天气变冷B.全球变暖

C.厄尔尼诺现象D.板块碰撞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地震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第2题,由于太平洋板块往亚欧板块下面俯冲,使得我国东北地区发生地震。

【知识拓展】板块构造理论

项目内容

理论

要点①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 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解释与运

用板块

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

相撞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2014荆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

4.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D.高温熔化

【解析】3选A,4选B。解答该题的思维过程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有三个关注点。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2014南昌高一检测)读下图,完成5、6题。

5.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6.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断层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解析】5选D,6选B。四幅地质构造图中,①③分别是未被侵蚀和被侵蚀的褶皱。②④属于断层。

(2014衡阳高一检测)读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完成7、8题。

7.有关物质循环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变质岩,乙为岩浆岩

B.丙表示岩浆,②表示变质作用

C.⑦表示重熔再生,⑧表示冷凝作用

D.④表示外力作用,⑧表示变质作用

8.照片中含化石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花岗岩

【解析】7选D,8选C。第7题,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乙、丙分别是岩浆岩、变质岩和岩浆。这样可以推知④表示外力作用,⑧表示变 质作用。第8题,只有沉积岩可能存在化石。

9.(2014台州高一检测)下图中字母a最可能表示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

C.冻融风化D.冰川搬运

【解析】选C。水进入岩石缝隙,结冰导 致体积膨胀,使得岩石裂解,属于冻融风化作用。

(2014盐城高一检测)“仙人烟囱”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卡帕多奇亚。据介绍,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外力作用侵蚀出一条条沟壑,便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烟囱景观。回答10、11题。

10.结合材料分析“仙人烟囱”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石灰岩D.玄武岩

11.“仙人烟囱”反映了卡帕多奇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A.造山运动B.地壳隆起

C.火山喷发D.强烈地震

【解析】10选D,11选C。第10题,“仙人烟囱”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再经外力作用侵蚀形成的,所以属于岩浆岩里的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只有玄武岩是喷出岩。第11题,岩浆喷出是火山喷发的现象。

(2014德州高一检测)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3.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A.①B.②C.③D.④

【解析】12选C,13选A。第12 题,②处河谷狭窄,侵蚀作用较强,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侵蚀作用较强。第13题,①处河流流出峡谷地带,地势变开阔,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

14.形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B.水分

C.地形D.海陆差异

【解析】选A。热量是纬度地域分异的基础。

(2014天津高一检测)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

16.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A.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区域

【解析】15选A,16选B。第15题,不同地区河流水题,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表缺少了植被的保护,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17.位于亚欧大陆35°N至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选D。亚欧大陆35°N至50°N之间大陆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8.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A.中、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D.高、低纬度地区

【解析】选B。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

(2013北京高一检测)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0.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解析】19选C,20选C。第19题,山麓是落叶阔叶林,说明是温带;同一自然带北坡海拔高,说明是南半球。第20题,落叶阔叶林在南半球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3上海地理)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 北坡,说明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自然 带的复杂程度、基带差异和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三个角度分析。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气候区;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气候区,故可以判断乙图山脉纬度较低。第(2)题,甲图位于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较高,主要因素是南坡为阳坡。第(3)题,乙图山脉在热带,故影响雪线的基本因素是降水,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答案:(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2.(2013杭州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 演变示意图。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解析】第(1)题,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既有流水的堆积也有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第(2)题,要考虑到流水的沉积过程,同时还要考虑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第(3)题,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说明河流含沙量减少,进而分析其原因。

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 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

(3 )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13年10月31日,中国交通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全国公路网的最后一条路——墨脱公路正式通车,这朵“隐秘的莲花”向世人绽放出最美的容颜。

材料二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一中喜马拉雅山从山地类型上看是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

(2)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在墨脱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

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有河谷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等

(4)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在北部,地势低,气温高

B.分布在河谷,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地势抬升,降水较多

D.分布在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分布区

(5)材料二中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_____,C________。在地貌上B表现为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打算在材料二地区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选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__________处 ,试分析理由。

【解析】第(1)、(2)题,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线,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第(3)题,雅鲁藏布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该公路由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建设的技术条件要求高。第(4)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聚落则随农业的分布而形成。第(5)题,根据岩层的弯曲变形情况可知,A处为背斜,C处为断层;B处是向斜形成的向斜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第(6)题,隧道工程选址应位于背斜地区。

答案:(1)褶皱山亚欧印度洋

(2)内力作用

(3)D

(4)D

(5)背斜断层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6)A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流,减小渗漏。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大,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难度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24.(2014泰安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南北坡向:B表示________坡,D表示________坡。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所处纬度和海拔高度可以判断甲山是天山,乙山是喜马拉雅山。根据相同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海拔的不同判断B为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相同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低;根据基带类型与海拔可判断D为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第(2)题,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山脉所在的纬度和山脉的相对高度。D坡所处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所以自然带谱复杂。第(3)题,甲山比乙山纬度高,同一高度温度较低,所以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第(4)题,甲山A坡地处亚洲内陆地区,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以至于没有发育云杉林。

答案:(1)北南

(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14年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从北京动身前往俄罗斯索契参加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材料二索契平均气温资料。

月份空气温度

(摄氏度)海水温度

(摄氏度)月份空气温度

(摄氏度)海水温度

(摄氏度)

1月6117月2324~25

2月6118月2325~27

3月6119月2023~25

4月121410月1619~21

5月1615~1811月1218

6月2020~2112月814

材料三索契位置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判断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活动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水平自然带类型。

(2)索契纬度较高,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解析】第(1)题,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发地是北京,其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根据材料二可判断出索契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气候,所以其水平自然带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根据材料三试做如下分析:得益于依山傍海的独特地理条件,索契成为地球最北端的亚热带气候区。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黑海又像巨大的“暖水袋”一样散发热量,使索契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 气南下;黑海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质量检测】相关文章:

中国区域地理考点透析

[图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成为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代名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质量检测

2009高考地理命题方向预测

什么是丹霞地貌

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演变及其现状探讨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点解析

地理环境问题: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国家

南水北调中线鹿泉段开工 计划2013年3月完工

珠三角地质情况不稳定 专家称存地质灾害可能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