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

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8-30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四川为何地震多发?

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如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四川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会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区与盆地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千年无大震是谬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

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不是汶川地震余震

雅安芦山距离汶川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许多网友可能会问,这次雅安地震会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表示,昨晨发生的雅安7级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破裂特征与汶川地震非常相似,但它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所谓余震,是指跟随在主震后发生的一连串地震。主震发生后,断层上的应力分布会产生改变,在应力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余震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有在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才算,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态。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许多最近发生的地震都可能是几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专家认为此次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

与三峡大坝扯联系太牵强

地震是地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三峡等水坝受质疑的原因在于蓄水产生的压力,会增加额外的地壳应力,水坝沿线的地震活动也会略有增加。但水库诱发小微地震和能远距离引发破坏性大地震是两回事,水库可以诱发地震,和能证明这些项目会引发大地震完全是两回事。

大坝建成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是多少?大坝建成贮水后该活动率增加了多少?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很难做出判断。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小组的地球物理学家罗斯斯坦因这样表达他的观点。

有关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科学家们总结出了它的特点:第一,水库地震的震中仅分布在水库及其周围,一般位于水库及其附近5公里范围内,震源深度大多在5公里内,少有超过10公里的。

第二,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一般较小。全球来看,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5级,属于弱震或微震,数量占水库诱发地震总数的80%以上。而5.0-5.9级的中等强度地震10例,6.0-6.4级强度地震仅4例。在中国,最大的水库地震1962年3月发生在广东省新丰江下游新丰江水库,这场地震虽然造成了不少损失,但震级也只有6.1级,震源深同样不足5公里。

地震学家嵇少丞的观点更明确: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可以诱发一些极浅源的小震,但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个深源且特大震级的地震的形成。大地震的发生与否,绝不像往骆驼背上加草那么简单。而综合这些因素看,不论是震级还是距离水坝距离,此次地震要和数百公里外的三峡大坝联系上过于牵强。

建国以来雅安市地震一览

1970年6月27日,雅安天全发生4.2级地震。

1970年3月5日,雅安芦山发生4.7级地震。

1970年2月24日,雅安芦山县与成都大邑县交界发生6.2级地震。

1968年1月9日,雅安石棉发生4.1级地震。

1966年4月30日,雅安石棉发生4.75级地震。

1965年8月22日,雅安宝兴发生4.3级地震。

1957年8月9日,雅安汉源县、荥经县交界发生5.0级地震。

1951年3月16日,雅安石棉发生5.0级地震。

1949年11月13日,雅安石棉、甘孜泸定交界发生5.5级地震。

建国以来

龙门山地震带强震

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绵竹地震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相关文章:

中国各地区城市发展与分布

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协作

前进中的非洲大国──尼日利亚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美丽的日月潭

野象

高中必修模块

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地转偏向力

水土流失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