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试论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主渠道

试论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主渠道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07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们的环保观念薄弱,造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正在加剧。为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我国政府把“搞好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全面教育体系中。教育部又与国际组织联合开展了“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研究”项目。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境意识等方面教育教学迅速开展。环境教育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其中,与地理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地理教材就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开端,以地球的圈层结构来揭示地理环境的特点,以自然资源为纽带,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最后以协调人地关系作为总结。可以说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真正意义进入地理课堂教学。因此,要充分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树立环道德,发挥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渠道作用。

一、明确地理学科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地理学科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融合在地理学科中,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作为教学的主线。

2、地理学科直接指导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地理学科通过各种课外活动,采取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知各种环境问题,树立环境观念。

3、地理学科成为环境的教育主渠道。运用教材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和全局意识,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环境道德观、环境价值观,亲近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凸显教材中能够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现实教育资源。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2、道德教育资源。地理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破坏与污染,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界惩罚。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道德观念。

3、行为教育资源。让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生存,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公益活动。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是教学重点,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开展环境教育。

1、强化资源国情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依存度增加。当下人类无节制盲目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严重,导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资源状况,虽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森林面积世界第五,草场面积世界第二,各种资源人均拥有量极其有限,不容乐观。进而使学生产生危机感,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2、加强人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人口急剧增加是人类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人均资源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率高、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又反馈于人类社会本身,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繁荣,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全球和我国的人口状况,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等,充分认识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3、增强环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人类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和改变着环境。当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时,环境则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即良性发展;当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时,环境则向人类的负方向发展即恶性发展。

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认识到全球变暖的严重性,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并非一部分人,一部分国家的事情,只有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四、多样化地理教育方式方法,有效进行环保教育

1、运用讨论教学法,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我的环保教育能力。

2、重视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才能

指导学生进行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科学性。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来和探索学习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引导学生做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衣物、玩具、书籍赠送他人,养成可持续发展理念。

4、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兴趣

利用松花江流域因工业事故造成苯污染引起哈尔滨停水四天的重大事件,引导思考;从湿地公园遭破坏事件,引发深思,有效地进行环保教育。

结合科普讲解激发学生兴趣,人行道上铺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涵养水源;太阳能热水器;洗车、家用水循环利用装置等,让学生设计制作节水、节能装置。

5、利用一些重大环境和地理节日,进行专题环保学习、宣传和公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动能力

地球日、环境日、无烟日、植树节等,在这样的日子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唤起学生与世人的全球环境忧患意识、环境责任意识、行动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提供了舞台和机会,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效果。

总之,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注意课内外资源有效结合,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达到增强环境意识,丰富环境科学知识,强化环保理念,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养成良好环境行为习惯和道德的目的。环境意识将得以植根学生的心田,引导参与环保行动,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校更美”。

【试论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主渠道】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地理环境:洪水知识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与地图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高一新生怎样学好地理

高考地理试卷结构透析

区域地理地图

地理环境:最完整地球地形图

高考地理答题策略

孙鸿烈谈地理学发展的五大趋势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