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分析“互动”的地理课堂的生成性

分析“互动”的地理课堂的生成性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5-26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一、“民主和谐”营造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度”,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这种关系能营造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由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的微笑,不仅能使教师自身愉悦、轻松地投入教学之中,更能让学生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有如沐春风之感,使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同时,教师的宽容可为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铺平道路。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学生有着鲜明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难免有学生讲废话、开小差或者很简单的问题也答不出,对此教师应以平和大度的心态面对学生,学会宽容与接纳,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运用教育机制,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营造出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为“互动”教学创造条件。

二、“问题探究”奏响互动旋律

1.利用地图进行互动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地图比文字叙述更准确、直观。因此围绕地图设计问题,就成为教师备课的关键。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水平出发,按照地图的内容,由浅入深,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来引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如洋流的运动规律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可以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为此,教师首先可让学生画出六个风带的风向,然后启发学生“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水会如何流动?”引导学生在图上画出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然后再启发学生画出补偿流。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从根本上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其分布规律自然就掌握了。

2.结合生活进行互动

地理学科是由“生活世界”提炼而成的“科学世界”,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因此,地理教学必须挖掘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用感性、生动、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让学生在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互动,从而达到师生教学相长之目的。生活化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教师通过创设对学生有用的生活化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生活化问题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纽带。

如正午太阳高度是教学中的难点,可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家住常州某小区顶楼的业主莫女士因为搭建玻璃阳光房,被相隔数十米外对面楼里的住户沈女士告上法院。沈女士认为莫女士家的阳光房影响了自家采光,冬日日照时间减少约一个半小时。然而由于沈女士无法提供充足证据,其要求拆除阳光房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围绕这一生活中的官司,教师可设计问题:沈女士为何以“冬日日照时间减少约一个半小时”为证据把莫女士告上法庭?为获得好的采光,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楼间距哪个应设置更大?这些和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讨论,通过生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启发引导,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3.围绕热点进行互动

地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区域、国家发展到全球性问题,都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关注社会问题,联系热点,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可结合社会热点设计问题:“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市民发现,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突然价格高涨,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涨价后大葱的风头甚至盖过肉禽和鸡蛋,一度成为餐桌上的主菜。”围绕漫画和材料,可先让学生分析原因,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学生就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三、“评价鼓励”把互动推向高潮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始料不及,对此,有的教师听而不闻或是敷衍了事,往往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不要受预设的束缚,对学生的意外甚至是离奇回答,都给予积极回应,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从“脱轨”的思维引导至“正轨”上。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疑问处追问,也可以在学生的错误处追问,这对继续进行互动有着非常强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深入探究,不断发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在画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时,学生往往会出错,一种是偏转方向错误,另一种是偏转方向正确,但箭头弯曲方向画错,气流最终向外流出。这些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好好利用。对于第一种错误,教师可以追问: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物体是如何发生偏向的?学生一定会回答“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这说明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没真正掌握判断物体偏向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重新把这一判断方法讲解清楚,强调“顺着物体运动方向看,北右南左”。对于后一种错误,教师可以追问:气旋中心是什么气压?气流是向内辐合还是向外辐散?学生经过思考后,自然会发现气流向外流。通过追问,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地掌握这一难点。

着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师生科学有效的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今后,教师要在不断实践研究中探索有效互动的方法,构建生命化的地理课堂。

【分析“互动”的地理课堂的生成性】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晨昏线的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考点:关于季节的判读分析

高中区域地理考点解析

高一地理最实用的学习方法

高考地理难点: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高考文综地理的考察内容

高中地理界线知识汇总

你应了解的地理世界之最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疑难解析

网友关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测试题长江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民族长江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长江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长江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二)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长江作业本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四)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二)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长江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二)长...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