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网络公开课: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

网络公开课: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1-07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当我们可以从网络上越来越容易地获取知识,当网络公开课从一个“新事物”变为寻常的学习手段。在中国网络公开课教育在“量”上大幅增加的背后,我们又该在“质”的层面作出哪些努力?

■侯定凯

当国际一流大学的大批网络公开课迎面走来时,我们发现,借助于高科技手段,世界一流大学的课堂可以如此感性地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网络公开课的背后孕育着大学知识传播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而大学教学质量国际、国内院校之间的差距,也更直观地公诸于众了。

网络公开课是在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免费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公开课运动的迅速发展,是近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当迫切的需求突然成为可能,重大突破便会降临。”如今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依然不均,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提供了条件,借助于技术手段,教育平等、知识共享、学习参与、终身教育等理念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目前尚没有全球范围开设和使用网络公开课规模的准确统计数据,仅以在线课程国际合作平台“课程时代”为例,目前该平台吸引了来自190个国家、地区130多万名学生注册了。另据美国巴布森学院一家研究机构的统计,2007年至2011年,参加网络公开课的美国学生数量翻了一番,目前有600多万名学生在学习网络公开课。在各国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今天,网络公开课程的大行其道,预示着一个更加个性化高等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在我国,早在10年前教育部就开始发动高校建设具有公开课性质的大学精品课程,但这些课程多数以文本(大纲、幻灯片等)形式公布于网络,社会影响力有限。作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底至2012年9月,教育部先后6次推出了6大类105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的渗透,可以预期,中国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数量将继续扩张。

当前为网络公开课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先行者,依然是那些传统上执高等教育革新之牛耳的国家和院校,显然,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不能超越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但另一方面,技术确实可以推动教育制度和课堂文化的创新。为不断提升我国大学网络公开课的质量,更好实现网络公开课的宗旨,我们须确保以下几方面的革新。

第一,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重构网络课堂文化。当前我国的大学网络公开课存在不少误区:视频公开课裁剪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仅仅上传课堂教学录像,而没有提供作业、论坛、相关的参考资料;网络访问者和主讲人只能单向沟通,学生不能注册网络公开课的学习;一些通识类课程的主题缺乏生活化、个性化特征等。比较而言,国际顶尖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更强调从教材、课堂教学到课后评价的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在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内容的丰富性、呈现形式的艺术性等方面特点更加鲜明。高品质的网络公开课程需要多方力量的专业配合、全心投入和更强烈的服务意识,这类课程的使用者也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深度参与课程学习,并获得适当的反馈。这些也是未来我国大学网络公开课程建设面临的课题。

第二,随着课程数量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网络课程(包括免费和付费的课程)的评估和认证问题也日显突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经对196个在线本科学位项目和523个在线硕士学位专业进行了排名,重点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和评价;学生服务和技术支持;师资资质等维度。虽然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应该得到鼓励,但如何对不同类别和性质的网络课程进行评估和认证,依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管理环节。

第三,进一步明确网络公开课程的服务对象。网络公开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更大范围的教育民主化。哪些类型的学生真正需要在线课程的教育?是面向那些已经取得学历的人,还是面向暂时无力上大学的人?网络课程如何适合多样化学科的特点?网络公开课的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那么网络公开课的民主化目标也无从谈起,其教育价值难以最大化,最终这类课程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

第四,加强高校与网络公司的合作,以便保持对教育市场需求的敏感性,不断提高网络课程制作的专业化水平。在中国,推广网络公开课最为积极的,不是高校而是网络公司。2011年起,网易率先组织团队专门制作、发布和推广公开课程(包括翻译国外一流大学的网络课程)。目前网易开通了250多个国内外讲座,课时超过了6000个,平均每天登录达100万人次,主要用户为国内大学生、研究生、大学教师以及在职白领等。高校需要依赖网络公司在营销和制作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课程的受众面,让优质教育资源与精良制作和推广相得益彰。

高等教育创新不止于知识发现,还体现在知识的整合和传播;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也不止于考取大学机会的均等,也体现在社会成员能否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获得合适的教育。让世界扁平化的信息技术为知识传播的创新和教育民主化提供了契机,而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即是其中一例,因此它值得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

【网络公开课: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相关文章:

珠穆朗玛峰的变迁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教师心境与课堂教学质量

北京城格局最鲜明的特色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浦东的教育、卫生、社区服务

浅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改革

“白色农业”的发展领域

哥伦布

澳大利亚的历史沿革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