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历届高考试题及解析150题

历届高考试题及解析150题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9-22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试题1
下列山脉中,不全位于板块界线附近的山脉有( )
A.冈底斯山、兴都库什山
B.阿特拉斯山、喜马拉雅山
C.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
D.安第斯山、内华达山

解题思路 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把握和理解地理问题的基础。该一类题目的立意就在于透过两类地理事物,如世界著名山脉和板块界线等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

答案:C

试题2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到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七月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解题思路 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即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其具体大小是决定地球上四季变化的重要因素。该题立意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检查考生对这一重要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第二,区分不同能力层次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差异。因为,关于宇宙和地球的知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必须依赖思维能力,发挥对空间形象的想像力,才能够较好的把握题目。

答案:D

试题3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km。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 )
A.赤道附近 B.南极附近
C.北极附近 D.不可能有此情况

解题思路 该题在1992年的试卷中,是得分率较低的一道题目。该题立意就是要区分出考生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共同运用的能力差别。换句话说,在试卷中的难题部分,要尽量避免出那种纯属简单记忆的边边角角的题目,因此以地理知识为依托的逻辑思维题目,就成为地理试卷中“难题”的主要类型之一。
该类题目的重要特色,就是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题目本身也必然要非常严密。就是说,题目给出的每一个条件都是有用的(一般地说,题目也不应给任何多余的条件)。该题目中给出两地距离小于8500km的条件,就是为了将两地位于赤道附近的选项排除

答案:B

试题4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旱季时,直布罗陀海峡表面海流P和斯里兰卡以南表面海流Q的流向是( )
A.P从西向东,Q从东向西 B.P从西向东,Q从西向东
C.P从东向西,Q从西向东 D.P从东向西,Q从东向西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多种地理事物相互关系掌握的程度。与该题相关的知识有气候类型的分布、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和季风漂流的成因,以及洋流的类型等。该题可以说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考查考生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处于旱季,是北半球的夏季。直布罗陀处的海流是密度流,表层始终从西向东流。斯里兰卡附近海流夏季受南亚季风影响,也是从西向东流。

答案:B

试题5
地图2—1—1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间,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

A.M地的黑夜比N地长

B.M地的白天比N地短

C.当N地为5日下午7时,M地是6日上午5时

D.N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M地

解题思路 该题的立意考查考生对最基本的时间、昼夜长短等问题的理解程度。题目本身是非常标准的表现形式,只要能够读明白同类的图,能够根据图示的资料,进行准确的时间、昼夜长短等的计划或者判断,地球运动导致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时间、日期、昼夜长短变化等问题,都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答案:D

试题6
读图2—1—2。在下列选项中,各地点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北极、纽约、基多、东京
B.南极、格拉斯哥、洛杉矶、墨西哥城
C.北极、秋明、科伦坡、塔斯马尼亚岛
D.南极、马达加斯加岛、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

解题思路 该题的立意在于检查考生对使用图表传递的地理信息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定性的比较区分不同地昼夜长短情况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全面认知信息和较快地进行分析比较两个方面。记忆图表的形式是次要的,主要在于:看到任何图表,能够从它的坐标、图例等内容中迅速把握图表表达信息的基本规则。当然,完成这些分析比较的过程,必要的地理基础语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在本题目中,如果对纽约、基多、东京、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大体位置都毫无印象,那么分析、比较的能力就无从说起了。

答案:C

试题7
在大陆漂移示意图(图2—1—3)中,表示6500万年前(第三纪初)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

解题思路 板块构造学说的日臻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知识视野,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于其上的大地,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大陆的水平运动速度的粗略掌握情况。即:6500万年,对于大陆的运动来说,或者说在地质历史的尺度上,只是短暂的瞬间。理解了这一点,则可以快速地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C

试题8
大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 )
A.O2 B.水汽 C.N2 D.CO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除了考生进行一般的能力等考查外,还强调应该记住水汽也是大气保温气体之一。顺便提一句,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的提法不够准确,所以,目前已经采用了“大气保温作用”和“大气保温气体”等提法,代替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提法。

答案:B

试题9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就是检查考生对板块的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世界主要地形掌握的情况,或者说对不同时间学习的知识的相互空间位置的把握程度。该题在题干中明确表明了是单选题,这在1992年的考试中就属于降低了难度的题目。

答案:A

试题10
直径为25.5cm的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1:10000000
B.1:20000000
C.1:40000000
D.1:50000000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进行比例尺换算的能力,其中以地球大小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因为实际给出的数值差距较大,故其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对于地球大小一类的数据知识的记忆,首先要注重大的范围的记忆。如在本题中,只要能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000多千米就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找出正确选项。

答案:D

试题11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 )
A.花岗岩 B.古生代石灰岩
C.中生代砂岩 D.玄武岩

解题思路 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并且在掌握足够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进行选择和判断。显然,地层中的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包括沉积变质岩)中,而绝对不能够存在于火成岩中。这样,只要知道花岗岩、玄武岩都是火成岩,就可以排除了两个选项。剩下的问题就是三叶虫的化石存在于中生代还是古生代的选择了。如果学生对学习知识有些印象,并具有一些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常识,就可以知道,中生代是恐龙的时代,三叶虫是古生代的生物。

答案:B

试题12
下列四个城市,6月22日当地正午人影朝南并且略长的一个是( )
A.上海 B.湛江 C.海口 D.南昌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传统的考题,但是又很贴近生活。考查的就是地理公转过程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依托于最基本的中国地理的常识。只要明白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人的影子就越短,并且知道湛江、海口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海口更靠南些,就能够正确进行选择了。

答案:C

试题13
我国某水稻种植区活动积温为4080℃,它位于(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汉中盆地 D.南岭附近

解题思路 对自然地理问题的学习,必须以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框驾为前提。如认识世界的温度带,就要以对中国温度带的了解作为入门的第一步。中国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比较重要的自然带,其中秦岭和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也是亚热带和温带的界线。对于活动积温来说,只要记住秦岭—淮河大体为4500℃,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B

试题14
生物出现以后,对大气圈的改造作用包括( )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O2的比例增加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N2的比例减少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CO2的比例增加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O2的比例增加

解题思路 该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希望引起考生重视生物在营造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两个选项,其重要程度略有差别: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增多应该说是“白送”的选项,另一个选项则是需要在对知识理解基础上才能正确选择。

答案:D

试题15
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边缘地带的盛行风为( )
A.反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C.反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解题思路 对大多数考生而言,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牢固的记忆。该题立意在于考核考生对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记忆的程度。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和分布,都是大尺度的问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很好地掌握。当然,也可以由一个简单而牢固的记忆为出发点,进一步去推理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在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运动的。由此,即可以得出,由南极上空看到的极地东风是反时针运动的结论。

答案:A

试题16
某人从赤道以北40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km,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经纬网的性质的掌握程度。人们在地球的表面规定出经纬网,建立了地理坐标。并且规定: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在南半球或者是在北半球,纬线都是不等长的。距离赤道越远,纬线就越短。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性质,该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

答案:D

【历届高考试题及解析150题】相关文章:

人文地理历届高考解析50题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

近年高考地理地图试题分析

高考地理联系实际试题解答

中国地理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

高考地理读图解题方法浅析

历年高考真题之气候(一)

高考地理专题辅导

高考地理的备考心理

高考地理日照图考点解析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