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有效整合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有效整合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4-24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科普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尽管高中地理课改实验在不断深入,但仍有一部分任课教师面临着一些困境:由于课标规定宽泛而感到处理教材困难,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感到难以高效展开教学活动等。因此,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活化以及高效使用高中地理各版本新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效的合理的课程资源,便成为高中地理教师面前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有效整合教材的前提:领会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要高效地使用现行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其前提是领会教材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整合教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旧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目标上,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在文本内容上规定有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学以及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等具体要求。但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只是对高中学生规定了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而对地理学科知识点没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学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教科书的编写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和弹性。

由于专家学者对课标理解的差异以及把握角度的不同,www.dljs.net因此已出版的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等四种新课标教材(目前浙江省的中学统一选用湘教版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编写特色,如人教版的体系结构、湘教版的案例设计、鲁教版的能力设计、中图版的探究设计等优势都很明显。

高中地理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地理学科专家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的一种教学材料。它对教师来说,是教本;对学生来说,是学本。随着教改的日益深入,广大教师对课标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提高,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地理教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且用活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二、有效整合教材的策略

(一)优化教材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

对于地理教材,我们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当确立使用其中一种高中地理实验教材时,可吸纳学习另几种教材的优点,来优化教学内容。笔者在优化各版本教材内容方面,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替换。当前的课程标准不再统一规定教材选用的案例,使得各版本教材选用的案例均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性。关键是教师不应过分看重学生对教材中案例内容的记忆,而应明确重在通过案例教学培养能力和掌握方法。教师应适当补充甚至替换本地区的典型案例。如湘教版教材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在知识编排上,该版教材主要选取了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教师可以增加地方性自然灾害的介绍。如我们浙江沿海居民每年深受台风之害,因此课堂上就将洪涝灾害替换为台风,并探究台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以及面对台风浙江及沿海居民的防灾、减灾活动。

2.调序。本着有利于教学的原则,可调换教材顺序,使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又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如湘教版中有关晨昏线的知识是以阅读方式呈现的,且置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但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不断自转形成的,且该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技能非常重要,则可调换到地球自转部分。又如在必修1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中,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教学后,学生了解了其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可以紧随其后将第四节中的对洋流分布的影响调换到此学习,既有利于巩固气压带、风带分布知识,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3.升降。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而教材却没有给予正文地位。如地理必修2(湘教版)第三单元中的有关阅读部分中的农业生产条件、几种常见的农业类型、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等,就可以上升为正文。相反,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要求的、费时长、难度大或学生难以操作而教材却给予正文地位的,可把它降为案例让学生自学,甚至可以合并或删掉与学生实际脱节的内容。

4.对比。譬如:必修1有关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阐述,对比鲁教版、湘教版、人教版和中图版四种教材就发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四种教材对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的安排基本一致,但对空气垂直运动引起的气压变化的阐述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对近地面气压高低变化的原因的阐述差异更大。笔者对比了四版本内容之后,比较认同人教版教材对热力环流原理的阐述,于是笔者优化整合这部分四个版本内容,确立使用其中人教版教材的观点,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过程又避免了将不同的版本内容叠加在一起,给学生加重负担;同时也能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当然优化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一定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

(二)活化教材优化教学方法的前提

活化教材就是为把地理教活、让学生学活,将静态的教材激活使其生活化、动态化,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乐于参与。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地理教学应突出参与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此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地理教学应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把乡土地理、生活地理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必修1地球的运动,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楼间距的问题来探究:

(1)在杭州(30N),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倾角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才能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

(2)实际上,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倾角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为什么?

(3)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我们南方大,为什么?

(4)某房地产商,要在杭州建9幢40米高的楼房,要保证楼房的底层在一年中每天都有日照,南北间楼房间距最少是多少?

这样处理,把地理原理与身边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启迪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

同样,在帮助学生夯实地理基础,牢固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主干知识以后,可以多捕捉社会生活中的身边的热点问题为素材,来挖掘其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以达到能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地理思维方式,给予这些热点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如在学完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后,将2008年1月引起全国关注的南方部分省份遭受大规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素材展示给学生,分析思考,总结出此次气象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严重。然后用我们学习的冷暖锋、大气环流、气温异常等地理知识去探究其成因,学以致用,学生很有成就感因此积极性就高。

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能真正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2.动态化。新课标、新大纲都指出,地理教学应突出参与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如何在地理学习中体现这一精神,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把握,把地理教活、让学生学活,将静态的教材激活使其动态化?我们不妨使用多媒体与三板相结合等策略让学生动起来。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互动传输等等。比如通过计算机技术可结合多媒体的图文及影像来延伸、拓展地理教材,模拟动态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甚至徒手演示实验:如拿教案本做岩层受挤压弯曲而成褶曲,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实验演示背斜与向斜的形成,教师既容易操作又给学生记忆深刻。三板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学边思,效果显著。比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的教学,要将教学目标中使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多使用给出、说出、标出这样的动词,不仅使教学目标从抽象变为具体,从笼统变为准确,www.dljs.net从模糊变为清晰,又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操作,变静态教材为动态操作。依此整合教材,不必要的难度得以降低。

3.情境化新素材。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抓住地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将一些与地理基础主干知识密切联系的、来自生活的地理热点问题引入地理课堂作为素材,营造新颖问题情境。如向学生展示熟悉的生活图片、多媒体等,把抽象的概念附着在现实的情景中,以达到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当学习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时,我们可以展示一组杭州的图片:从地面的高架桥到地下的隧道工程,以及正在建的地铁一号线、受老百姓热捧的公用自行车都可展示给学生并思考:杭州城市化带来哪些问题?假如你是杭州市交通局长你该怎么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诸如此类的素材的添加作为学习主干知识的切入点,地理生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三、结论:有效教学,推进地理课程改革

优化整合也好、教材内容的活化也好,需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行为:一是严守教材,努力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二是脱离教材,片面地将教材理解为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以至于有的课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比如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甚至离开课本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也有一些教师不加分析、思考就急急忙忙地改教材;有的课堂甚至从开始到结束根本见不到教材。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在认真解读课标、把握学情并精通教材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在必要时作灵活而恰当的处理,同时在作整合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实践证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否激发、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与教材整合的程度密切相关。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新课标的要求正是加强地理教学的重要指导规范。落实新课标,地理教师就要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大胆地进行教材整合,成为推进地理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散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有效的合理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有的高考体制让学生依然埋头题海战术;部分教师依然保持原有的教学理念,主观上不愿改变不肯花时间钻研等等,依然是有效整合教材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障碍。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有效整合】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难点: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高中地理考点:迎风坡与背风破

高中地理指导:利用温差与风速的关系解题

高中地理亚洲和非洲填图测验题

高中地理考点:世界旅游地理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区域热点的类型

高中地理新教材点滴知识归类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的物质文明

高中地理计算专题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