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地理区位分析中的思维误区

地理区位分析中的思维误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3-30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大全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地理学科的两个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区位分析类题目能够将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联系起来,以体现综合性;能够将空间思维构建与区域综合考查结合起来,以彰显区域性。因此,这类问题逐渐成为高考命题和模拟训练的既定模式。应对考查的策略是建立高质量的答题模式,结合区域信息进行分析。然而,同学们在实际答题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失分现象。下面通过实例就失分原因进行分析。

  一、审题时不注重条件的变化、不能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

  区位因素考查一般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就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例如就某一城市发展纺织工业而言,考查区位分析可做出如下设问:①指出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②简述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③扼要说明该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注意考查指向会因设问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决定了同学们思维的方向。高考测试环境下,同学们很容易陷入固有模式,而不注重条件变化,造成缺失要点或方向误差。

  【例1】(2006年江苏地理卷)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下图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答案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误区分析:试题由两小问构成,着重考查影响钢铁工业和炼铜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这两种工业都是重工业,前者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后者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但就考查来看,两问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第(1)问是区域综合分析,不但要答出影响钢铁布局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还要区分影响钢铁布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同学们极易陷入思维定势,只答优势区位因素,而不答限制性区位因素。在高考阅卷抽样统计中,“地形起伏大,平地少”这一要点考生几乎都丢掉。造成失分的原因,不仅有审题上的原因,而且有思维结构的问题。第(2)问虽同属于工业区位考查,但突出的是优势区位考查,难度不大。同学们只要抓住“优势”两字,就题图获取区位信息即可答出要点。思维上,要求先明确炼铜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有一个火电站或水电站支持,回归题图,发现有水电站的信息,因此具备这一优势;然后再考虑原料,图示区域到底有没有发展炼铜的原料(铜矿石),正好有这一信息,即本区也具备原料丰富的优势。同学们在答题中,由于思维上的混乱,往往会出现答题上的混乱,表现在卷面上的要点很多,重复,非主要的。

  二、答题时不能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拓展知识、抓取主要特点

  考场答题因氛围影响,思路难免会受到限制。解答问题关键是洞悉考查意图,抓住问题实质。区位要素中有很多是一致的,其影响也是相似的。例如交通可以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旅游、商业等产生影响,都会使地域联系扩大,利于各种商品的运输。影响城市、人口、工业布局的因素中都有农业基础的好坏。影响人口布局的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因为城市的分布也是人口的分布。

  【例2】(2006年全国Ⅲ卷)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下图为世界某一地区城市带位置图。据此回答问题。

  试分析图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

  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完善发达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港口优良,海运发达;有铁路、公路与东、中部地区联系;航空运输发达);科技水平高;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误区分析:很多同学一看到影响城市带的区位因素,就乱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平时学习时缺少变通,灵活性不够,不能熟练应用教材知识。教材中对“城市带”的提出是在讲影响城市布局的地形因素中提到的,并指出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列举了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带,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题目中的阴影响部分所示城市带不就是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这一城市带吗?从另一意义上讲,城市带就城市的集中地带、密集区,影响城市带形成的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只不过和城市相比,它的各种区位优势更明显一些。该城市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沿海、铁路、公路信息),科技发达(美国“硅谷”所在区),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最后一个要点很容易丢掉,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也是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

  非常规性区位分析是指对某些特殊要素的区位分析,就内容和考查而言不常见,命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创新度,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却与常规性区位分析相同,因此这类问题在考查上更显高度,是区位分析方法的应用。例如,我们见惯了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分析,但对渔业、林业、副业的考查却不多见。06年高考天津卷考查了渔业区位分析。农、林、牧、副、渔业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这种考查的思维也是符合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的。应对非常规性区位考查,关键是从主体要素的特点出发,研究题图信息,弄清相互联系。

  【例3】(2007年宁夏文综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答案

  (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

  (2)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c地 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误区分析:木材加工厂和飞机场的区位分析都属于非常规性区位分析,在教材上没有明显的介绍,需要同学们运用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从加工厂和飞机场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信息作答。第(1)问木材加工厂是以林木(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因此布局时一般要接近原料产地,结合图例能够从图中找到区域内有大面积的用材林。然后从a的位置入手,交通成为便利的区位,这里靠近水、陆交通线。失分原因是缺少思路,不能将所学和图中信息结合起来。第(2)问研究设问可知问题指向,答案构成实际可分为四部分:①选址在b地的有利条件;②选址在b地的不利条件;③选址在c地的有利条件;④选址在c地的不利条件。解答本题最重要的是结合图例分析农田、湿地对飞机场建设的影响,结合问题所给的提示,考虑大型机场建设对占地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一条件所要做的努力即需要填海造陆。

  四、信息处理过程不注重微观分析的方法

  解答试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高考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区位分析类问题构建区位分析模式,体现的是区域宏观分析的方法。而在实际分析中,也要注重区域微观分析,拓展试题信息,联系题目问题。例如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不能仅用气候适宜与不适宜进行评价,这只能说时宏观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一般要从气候要素出发,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气候要素包括:气温(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降水(冬夏降水、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光照等。

  【例4】(2007年全国Ⅰ卷)读图,回答问题。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

  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误区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燕京城的交通区位特点,答题中思考方向很容易进入宏观区位分析的误区,比如会从各种交通方式入手分析其有利条件,而题图信息显示燕京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从给定答案来看反映的是命题者的基本思路,着眼于扩展题图信息,强调古时陆地交通的便利性。答题时要以燕京城为中心点,顺着古大道的延伸方向,可延至周边区域。分析答题思路和命题特点,可看出命题考查的是区域微观分析。这种命题思路,虽具有非常规性,但仍能很好体现高考能力考查的特点。

【地理区位分析中的思维误区】相关文章: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

高考地理专题辅导

地理区时划分详细解析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重难点分析

地理区域的定位与特征比较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填空170题

人文地理部分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不可不知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各种题型的思维方法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