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20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总结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来看看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吧!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地理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布规律,并理解产生各种地理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及分布,描述其基本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地球陆地表面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上搜索、阅读材料、自主探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经度分异规律;通过探究学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中最后一节的内容,是对自然地理知识总结、归纳和融合。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课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搜索景观图,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具备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加工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学生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世界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各个地方因为地理条件不同而导致形成的环境不同,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世界各地的风情有很大的兴趣,可以在老师引导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先进行感性认识,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思路

本节要讲清楚两个核心概念“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入手分四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表现和分异规律;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受海陆因素影响的经度地域分异规律;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侧重分析不同景观特征。

本节教学预设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通过课堂练习强化知识、形成能力;通过互联网搜索多媒体演示与互动,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导入:以多彩的景观图片引入。

通过大自然赋予地球的衣裳来做导入,欣赏由多种图片带来的“地球服装秀”

让学生感受图片,得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并引导他们分析其原因。

教师总结: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引出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完成探究活动,总结并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出问题

 

 

 

 

 

 

 

 

 

 

 

 

 

 

 

 

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板书)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

引出疑问: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

师生共同探究: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海南到温凉的黑龙江,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转承: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自然带(板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先画出“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完成需填空的内容。

转承:找自然带的规律

以旅游者的身份,设计三条线路,分析沿途经过地区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基本规律(板书)

1.地带性分异规律(板书)

第一条线路:沿着20e0经线从赤道到北极研究“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第二条线路沿着亚欧大陆北纬400纬线研究“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第三条线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第一条线路: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第一条:以20e0经线分析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怎样的?利用多媒体边讲边点提问学生,增强学生对问题理解的直观性。

师生共同完成:自低纬向高纬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师(结论):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最典型。

(2)第二条:经度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第二条:以400n纬线为例,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分异规律是怎样的?利用给中国穿“衣裳”,承转到这个知识点。

学生思考回答:亚欧大陆中部,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教师总结: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第三条:(爬山)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利用图片直观的呈现出山地不同的高度景观的不同。

提问:乞力马扎罗山和阿尔卑斯山的自然带谱的差别;阿尔卑斯山南北坡的差异;

生答:海拔高度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师(结论):以水热为基础,高海拔低纬度山脉最典型。

总结三种地带性的差异

 

 

 

 

 

 

 

 

 

 

 

 

 

 

 

不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利用交流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来龙去脉有清晰的思路。

 

 

 

 

 

 

结合现实生活加深理解

 

 

 

 

 

 

 

 

通过三条路线增强学生的兴趣。及在讲解的过程的记忆。

 

 

 

 

 

 

 

 

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精神,运用景观图直观教学;培养从图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比较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承转

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过渡到非地带性分异的学习。

 

 

 

师生共同完成规律

总结: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形式及主导因素,回顾本节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并完成下面表格。

分异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素

 

 

 

 

 

 

 

 

 

 

 

 

 

 

 

 

 

 

 

 

 

 

利用表格法进行记忆清晰明了

 

 

地带性

差异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板书设计

 

 

 

 

 

非地带性

山地垂直地带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差异性的规律设计三条线路: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山地垂直地带性,每条线路根据课本中的文字和自己的生活常识推选导游讲解各区内的自然景观。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达到学习和掌握本节知识的目的。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内容为本节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找出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然后从自然带入手,找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典型地区。因此,在本段教学中,让学生选取的自然带必须是能非常明显的反映出规律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只有参与了,才会有思考。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希望能帮助教师编写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五章教学计划: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文章: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新课程高一地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 华丽转身从现在开始

谈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

“行动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与运用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新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最新地理教师日常
热门地理教师日常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教师日常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