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15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针对学生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新课程高考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模式,构建有效的地理复习课堂,是当今的新的课题。地理课堂的生命力及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应用,而诸多“社会热点”背后是较强的地理学科背景。因此,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是对现行的“填鸭式”复习课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完善,是一种较新的复习模式。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发生的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做题思考的过程中,关注了时政热点,让考点知识和各种能力渗透到热点之中,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了各种技能和知识。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在面对现实中的不同地理事实和现象时,能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释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而这种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终身有用。

策略一:热点切入 突破要点

仔细分析课标的要求和考试大纲的说明,根据近年来各省的高考在这一章考了些什么(近几年考了哪些点?是从哪些角度来考的?考了哪些能力、什么层次的能力?还有哪些没有考到?),是怎么考的(是从哪些角度来考的?它的呈现方式?提问形式是怎样的?学生主要失分在哪些方面?我的学生还有哪些误区?),来确定学生重点要掌握什么。再结合热点问题的背景来设计试题。

例如:必修一的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试大纲的说明是: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程标准说明是: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都是运用图形或结合实例来达到目标的,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其呈现形式多以实物景观图、剖面图为主,出现图表进行判断,考外力作用多,特别对河流沉积相情有独钟,于是我就利用最近发生的“天宫一号发射及对接”的热点问题及其背景材料设计试题如下。

【综合题】 (原创)“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戈壁滩上的航天城──酒泉成功发射。流经酒泉的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主峰,祁连山的冰川近60年来有明显退缩现象。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大河流域及甘肃省全年等降水量示意图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1

材料二:北大河下游某段流域采样垂直剖面图(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为:细砂粉砂沙风成细沙)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2

(1)“天宫一号”发射时间原定于27日到30日间择机发射,这种择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在材料一中的三个城市(酒泉、嘉峪关和金昌)中,全年降水量最大是___________。(4分)

(2)北大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河,判断理由是。(6分)

(3)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 次大地震。外力作用在地质时期中也发生了变化,原是以 作用为主,现以 作用为主。(6分)

(4)材料二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_____;根据沉积物的变化,推测该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__(写距今年龄)。(4分)

(5)分析材料二中的“北大河下游某段流域采样垂直剖面图”,试说明剖面沉积特征的先后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自然原因。(8分)

简析: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太空实验室,它的成功发射为以后与神舟8号、9号的对接等各项任务胜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意义重大。以酒泉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地图综合考查与该区域相关地理知识,达到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天气 金昌(4分)

(2)自西南向东北 内流 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6分)

(3)3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6分)

(4)久远 4780-5450(4分)

(5)沉积颗粒从粗到细,说明流量变小,或者流速变小(2分)。沉积相从湖相沉积到湖沼沉积再到风沙沉积,说明气候越来越干(2分)。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暧,冰川萎缩,补给减少,蒸发增大,流量变少(2分)。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使河流下游区有所抬升,流速减慢(2分)。

策略二:针对误区 跟踪训练。根据学生的训练后反馈来的信息,再利用相同的热点背景跟踪设计试题,巩固其知识和能力。例如,我在复习中发现学生对河流沉积相和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太清楚,我就利用流经酒泉的北大河设计如下。

(原创)读酒泉北大河河床剖面不同时期沉积物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3

(1)从a相沉积物到b相沉积物的过程中,有不少聚落向地势较高的上游方向迁移,其原因主要是(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的扩大

(2)有关该地交通线和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聚落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部,因为盆地中部地势平坦。

B.该地聚落密度a时期比b时期小,因为b时期沉积的颗粒细,土壤肥沃,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C.该地河流的河床沉积物由粗变细,说明河水流速减慢,利于发展水运。

D.该地交通线主要沿山前冲积扇走,因为山前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和有水源保障。

【易错分析】:学生易出错的地方主要是:(1)不能正确判断河相沉积物变化的原因;(2)习惯性地将它误当成是外流河,认为聚落常分布在河流的两岸,越往河流的中下游,聚落的密度越大;(3)机械地认为高原、山地聚落密度小,平原、盆地密度大,不能根据区域进行合理判断。

解析:正确的步骤是先从塔里木盆地某河河床剖面不同时期沉积物变化示意图,判断出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的内流河,从a相沉积物到b相沉积物的过程中,颗粒变细,是由于上游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下游流水减少,河床变浅,慢慢干涸,荒漠化扩大,聚落只得向上游方向迁移,以获取水源。

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虽地势平坦,但沙漠广布,气候干旱,聚落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不能呈团状分布。该地发展农业的制约条件是水源,所以该地发展的是绿洲农业,河流萎缩,农业区也会跟着上移,聚落数量,人口密度变小。基于水源和地形的考虑,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交通线也因为地形和聚落的分布,主要沿山前冲积扇分布。该河季节变化大,流量小,不宜发展水运。

【方法归纳】

本题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如何备考提供了方法,在学习和复习时,大家要注意:

(1)学会从各种图形中判断出不同区域的不同地形,从而得出不同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地形决定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和延伸方向。山地优先考虑公路,然后才铁路;在山地线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修建公路需要迂回前进。平原呈网状,分布稠密;山区呈“之”字型,分布稀疏。

(2)平原聚落集中布局,规模较大,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但是在热带,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聚落主要分布在凉爽的高原上,在干旱地区的平原,交通线和聚落密度都小,山区分散布局且规模较小;主要布局于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区,多呈带状。

(3)不同区域,影响聚落和交通线布局的主导因素也会发展变化,要考虑地表形态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特别是主导因素的变化。

策略三:利用图表 构建体系

本章的重点是地貌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因此在复习时,应突出抓住以下几点:

1.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掌握本单元重要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列表比较内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力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表比较各种外力作用的侵蚀和堆积地貌。?

2.利用示意图掌握重要的地理原理。如: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化。?

3.关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综合应用:地质构造与实际应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和隧道的良好选址;向斜利于储水,是打井和水库坝址的选点;断层由于岩层不稳定,大型建设工程应该尽量避开。

于是我就充分利用图表,让学生在直观的图表中来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我将复习目标解读如下:

1. 能绘制简单示意图来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根据需要自制图,下图不仅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还把不同圈层和不同的内外力作用联系起来,使学生很容易与原来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链条。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4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5

3. 能识别出不同的景观图的不同外力作用,特别是河流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根据景观图口头设计一些题,来让学生口头回答,来提高学生对景观图的判读能力。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6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7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8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9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10

4.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析出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板块界线判断)和变化的原因,并说出部分地震、火山产生的成因。利用上图不仅可以将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清楚,还可以构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将本章知识形成很牢固的知识体系。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11

策略四:承接热点 拓展训练

继续挖掘热点背后的地理知识,可以适当设计前面章节的主干知识,使学生构建起更长的知识链,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原创)试题设计【选择题】

材料一: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 “天宫一号”已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约99°E,40°N)成功发射。随后其首片整流罩残骸在陕西榆林找到。就在当月的24日3 点,美国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坠入南太平洋萨摩亚(约170°W, 14°S)附近。

材料二: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图。据此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12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13

1.“天宫一号”发射之时,萨摩亚

A. 旭日东升 B. 烈日当空 C. 夜幕深沉 D. 华灯初上

2. 从“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坠洋到“天宫一号”升空期间

A. 澳大利亚人忙于收割小麦 B.正值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C.太阳直射点的一直向北移动 D.我国东南沿海可能正受台风影响

3. 下面有关“天宫一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其可能是朝东南方发射,这样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节约发射能源

B. 选择在晚上发射,因为这时太阳正好地平线以下,当火箭升空后,太阳光照亮火箭,便于观测

C. 卫星上的帆板张开,以便于展翅飞翔,减少大气阻力和改变运行方向

D. 将来在“天宫一号”上的工作人员感受到的昼夜周期要比在地球上短得多

4. 我国正在建设的海南文昌航天基地相对我国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三大基地,主要优势有

A.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可节省燃料

B.晴天多,降水少,发射窗口期长

C.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利于观测

D.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大型火箭

参考答案:1.C 2.D 3.C 4. A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在实践中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热点的地理价值,决定了其介入地理课堂的深度、广度和角度。二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包括复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特点、因区域和年龄差异导致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醒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也要关注社会和民生,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在试题的设计上要有知识和技能梯度,使学生由易到难,步步提升。在复习教学行为上遵循难点分解、重点分散、逐步推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依据现有知识逐层推理和分析,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探究态度。在课后可以设计“课后拓展”训练,来实现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实现对整个知识链条和能力的建构。

【基于“热点问题试题化”的复习课实践和思考】相关文章: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京九铁路的线路走向

《南极条约》和保护南极条约体系

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素质教育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温带落叶阔叶林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台湾高山族根在大陆

“穿新鞋走新路”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