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浅议肢体语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肢体语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8-22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只表明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7%,声音则占所要表达内容的35%,而剩下55%的内容就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即肢体语言。所谓的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透过实际的肢体动作,教师可以做很自然且有效的表达,且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吸引学生专心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一直是老师们教学中最关心的,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面部表情、手势、眼神接触、身体姿势来说明教师如何在地理课堂上善用肢体语言的技巧。

一、肢体语言在地理课堂中运用的重要性

地理是一种修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吴传钧院士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的地理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人的一辈子。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又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的地理教育要是高质量的教育,而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应该有有效的地理课堂,有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有艺术的,应该是运用各种肢体语言的。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习的发展。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合理运用肢体语言,以情境的再现引发兴趣,达到了参与活动与身心愉悦的目的。不可小看一个细微的习惯性动作或一个不经意的肢体语言,它们往往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生活阅历、个性特征的综合体现。它们能通过感官刺激而引起学生的动觉快感,符合学生审美要求的形体动作,肢体语言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表情活动,通过一系列表象活动过程中的形象思维,学生会从中体验到情感过程的愉悦,从而使师生间距离缩短,情感不断加深。

二、地理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的形式

1、地理课堂上多样的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收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只要老师一个表情不对,学生就知道可能大事不妙了。在教室中,教师脸部表情能传达热诚、欣赏等信息,可给予学生社会性增强,以增进正向行为;相反的,面部表情也能显露老师的厌恶、烦恼、或放弃的信息,促使学生做出不良的行为。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板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老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僵化呆板的面部表情,高高在上的形象,使课堂气氛压抑。这样,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易产生对教师敬畏心理,给人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这使课堂失去生命的活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地理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有趣的地理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不要做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幅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2、手势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举例

生动、有效的手势是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必须规范、准确,运用得恰到好处。要针对学生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达到默契、协调、心灵沟通的目的。手要有艺术感染力、有韵律感、有指挥家的风范,并将这感觉通过手的作用。自如地传给每一个学生,使它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美感,内心上产生一种动感。

如在讲解北极星的仰角,可用两手合掌,水平放于眼前,左手表示地平面,右手抬起对准北极星,两手的夹角即北极星的仰角。

再如,南左北右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①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用右手代表北半球,左手代表南半球,双手翘起大拇指,握紧四指。右手大拇指朝上,代表北极,四指指尖所指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逆时针,同样,再转动左手,大拇指向下,代表南极,四指指尖所指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顺时针,地球两极自转方向的判断规律为北逆南顺。南半球仰首看星空,星辰是顺时针(左手)方向旋转;北半球仰首看星空,星辰是绕北极星做逆时针(右手)方向旋转。

②地转偏向力也可以用南左北右来判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导致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伸出右手手掌,掌心面向自已,四指表示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大拇指表示北半球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伸出左手手掌,掌心面向自已,四指表示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大拇指则表示南半球水平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风向的判定,高空风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近地面风把大拇指与四指的夹角控制在450以内,方法同上。判断河流两岸冲刷程度大小,地转偏向力所指的一方河水对其冲刷的厉害,形成良好的深水港湾,有利于船只航行、停泊,是建港的良好场所。相反的一方则较弱,因而沉积物会向该方延续、连结,最终与河岸相连,同时,流速小,沉积作用强,也就是砂金的位置。

③ 风压定律:高空中的风,在达到平衡(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南半球高压在左侧、北半球高压在右侧。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在达到平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后,风向斜穿等压线,背风而立,南半球高压在左后侧、北半球高压在右后侧.

④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是呈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是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相同。

⑤洋流分布模式。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中,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气压气旋)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印度洋则形成季风洋流)。由上面第④点所讲可知,我们也可以借助手势法来记忆世界洋流分布。如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判断方法如下: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余四指表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⑥四大渔场分布。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及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其中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在北半球,分布在大陆右(东)岸中纬度大陆右(东)岸寒流、暖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有些例外);秘鲁渔场分布在南半球大陆左(西)岸与南美大陆左(西)岸秘鲁寒流直接相关。

3、眼神

在人类的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眼睛是人与人之间最清楚正确的讯号,因为它们是人身上的焦点,且人类的瞳孔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利用眼神的接触,可以打开沟通、延续沟通或终止沟通。所以,对教师而言,借着眼神的接触拉近师生的距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很少有其它肢体行为比眼神接触更能传达掌握全局的样子。

地理课堂上教师直接的眼神接触,可用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的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拉回注意力,即使仅使用眼光凝视,也有助于学生适当行为的表现。有技巧的老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个学生的眼神接触。固定视线常会使学生不安。当老师长时间注视学生时,学生可能会心生警惕,进而达到警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室中,应确切地掌握眼神接触的时间以正确传递不同信息。

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尊重。在讲课时,教师不能总盯着天花板、灯棍,要始终把全体学生包揽在自己的视野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切忌暗淡无光,昏昏欲睡。视角变化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学生觉的老师心不在焉。教师目光变化运用的好,回给学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4、身体姿势

创设体验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体验是学生由知识通向智慧的中介和桥梁。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体验活动的方式有模拟体验,实验操作体验,活动中体验,实地观察体验,创高情境教学体验等。如在讲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时,我就让一个学生扮演太阳,站在离我一步之遥的地方,一个学生扮演遥远的恒心,站在课室的最后面,我扮演地球,我转了三次,第一次只有自转,没有公转,同学们很快发现太阳日和恒星日相等;第二次我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反向公转,同学们很快发现太阳日比恒星日短;第三次按实际情况演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通过体验表演,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再如,在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时,教师可走到课室中间(假设共5排学生),以第3排假设为赤道,第2排和第4排假设为副热带(纬度3 00附近),第1排和第5排假设为副极地(纬度6 00附近),前后黑板假设为北极和南极,天花板假设为大气上界,教师双手向上演示赤道上升气流,双手张开演示上空气流的分流,右手指向前面黑板(北极)在上空向右转,表示高空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在第2排附近偏成西风,解释动力原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第1排两手交*演示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被迫抬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三、运用肢体语言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肢体语言不能太多太频繁,幅度太大。要有分寸、要自然、不要夸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肢体语言,教学最终要回归到书面语言上,不能喧宾夺主。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当知识点具有较大的难度时,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同时,肢体语言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要适度、适当、自然大方会给人以美感;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扣鼻子、敲桌子等不仅不给人以美感,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有声语言丰富多彩,肢体语言千姿百态,只有在课堂中适时、适当、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才能充分发挥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浅议肢体语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导读在新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GIS 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