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模板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模板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7-29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总结

地理教学

教师日常

讲授新课前,及时做好教学计划安排,上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提供了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

4.学会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方法并对常见岩石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2.通过去野外收集各种不同的岩石,了解岩石的成因及类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3.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4.在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状况。通过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的漫长周期(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而知晓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人类要大力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矿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4.通过野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从热爱自然美,上升到探究科学的美。

[教学重点]

1.岩石根据其成因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1.岩石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媒体与教具]

实物教学,如提供矿物、岩石标本等;多媒体教学法,演示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利用阅读材料“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及“化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初步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特征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从第二单元开始我们要学习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及其循环运动,进一步熟悉我们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大家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但是由于技术条件限制等原因,目前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地壳,而地壳是自然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所以,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板书】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合在一起形成了岩石圈。那么岩石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阅读课本P30,思考:什么是矿物?什么是矿产?矿物的存在有哪三种基本形式?矿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常见的矿物有哪些?

【板书】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总结归纳】

1.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如天然气是气态矿物,石油和天然汞是液态矿物,绝大多数的矿物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4.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小组活动】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1)常见矿物的鉴别特征:结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条痕等。

(2)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如指甲、曲别针、玻璃、小刀),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实验一: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区分磁铁矿与赤铁矿。

观察颜色 磁铁反应

磁铁矿 铁黑色 有磁性,能吸小铁钉

赤铁矿 钢灰色或暗红色 无磁性,但能被磁铁吸

实验二:快速区别滑石、石膏、方解石、莹石、石英。

先根据透明度把五种常见矿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方解石、莹石、石英;另一类是不透明的:滑石、石膏。然后用相互刻画的办法再进行区分:滑石刻不动石膏,而石膏能刻动滑石;莹石能刻动方解石,而刻不动石英。经过这两个步骤能迅速地区分开以上五种矿物。

【阅读思考】什么是岩石?按照成因,岩石可以分为哪三类?各种岩石分别是如何形成的?请列举代表性岩石。

【总结归纳】(二)岩石

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二种,一是侵入岩,如花岗石;一是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而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学生归纳填表】岩石的成因、常见岩石及特点

类型 成因 靠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冷凝 花岗岩 坚固、美观

喷出岩 喷出地表 玄武岩 有气孔

沉积岩 外力作用 砾岩、页岩、石灰岩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

【课外活动】搜集岩石标本,分析岩石成因、矿物成分、主要用途。

【板书】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讲解】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板书】(一)地质循环

【阅读思考】什么叫地质循环?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如何?地质循环产生了什么影响?

【总结归纳】

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2.地质循环能量来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3.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板书】(二)岩石的转化

【讲解】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小组活动】绘制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说明岩石相互转化具备的条件。

【教师总结】指导完成课本P34活动题。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1.概念

2.矿产

3.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

4.矿物的分类

(二)岩石

1.概念

2.分类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循环

1.概念

2.能量来源

3.产生的影响

(二)岩石的转化

上文为大家推荐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愿大家生活愉快。

【高一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模板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相关文章: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导读在新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案例教学

“行动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与运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现状和开发原则

网友关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二节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四节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测试卷课时练答案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东北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阶段检测卷(三)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阶段检测卷(二)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香港特...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第1课时课时练答案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澳门特...
湘教版地理新编基础训练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第一节第2课时课时练答案
最新地理教师日常
热门地理教师日常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教师日常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