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谈历史和地理学科渗透

谈历史和地理学科渗透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7-21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地理知识的内容相当丰富,从自然地理角度主要有地表形态(地形、地貌、地势)、地质结构、地理位置、气候要素、湖河水文;从人文地理角度主要有能源、资源、经济要素(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人文精神、生态环境。此外还有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基本能力或观念,如识图能力、自然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观点等。但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不但涉及空间变化,也涉及时间变化。因此,必须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师思想滞后和分科的影响,历史与地理渗透减弱,影响了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综合能力的形成,这非常不利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近代着名学者梁启超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反映了地理与历史渗透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利用地理为历史教学服务或历史为地理教学服务,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利用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是搞好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学家们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且乐此不疲,反之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地理课常被认为枯燥无味,但如果能在教学中渗透与之相关历史知识,则可化枯燥为有趣,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说,讲到《“祖国宝岛”―― 台湾省》可以联系历史:如三国时卫温到达夷洲(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有关“台湾”历史事件。使同学们对我国的宝岛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巧用地理知识,有利于挖掘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教材中没有明确表达但又隐含课本中的知识内容。随着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的转变,充分挖掘教材隐性知识,成为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艺术。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渗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一些世界性的节日都与地理教育有关。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可联系到森林遭到破坏,许多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地,加上环境污染,人类的滥捕,目前地球上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进而提到10月4日世界动物日;又如,“中国的旅游业”一课中,可以联系到9月27日世界旅游日;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西安附近的秦陵兵马佣,可联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与修建万里长城的历史原因等。

3 利用地理与历史知识渗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充分利用地理知识,结合历史知识渗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可以展示“日本奈良的东大寺”图,通过讲述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一批遣日使者东渡扶桑,对传播中国文化、建筑和绘画艺术作出的重要贡献,说明我国和日本有着友好的历史。可日本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日军在6周内屠杀了30万人以上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在东北的研究细菌战部队,竟灭绝人性地使用中国活人做实验,然后展示“南京大屠杀”与“石井部队”的图片。告诫同学们绝对不能忘记近代屈辱的历史。这样通过地理图片或地图的展示,再现历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继而产生学习热情,效果良好。又如,在讲到“西部荒漠”时,先展示“西部荒漠”图,再展示“新中国主要科技成就示意图”,总结新中国科技成就及分布地点,使学生了解这些成就凝结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毕生心血,来之不易。还可以讲述钱

学森曲折的回国报效的历史故事。钱学森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后,为报效新中国,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历经艰辛回到祖国,先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研制和实验,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又如,邓稼先1958年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中,结婚30年,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被誉为“两弹元勋”。这些事例,无一不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树立报效祖国的热情。

4 运用地理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综合是历史与地理知识科学地、有机地结合,可加深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认识、深化了解历史与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到长城时,可展示《战国形式》《秦朝疆城》《明长城》这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并向同学们提问“这三个时期的长城功能是否相同?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如何正确评价其作用”等,通过三幅地图长城分布、观察、并结合课本知识得出结论:它们的功能是共同的,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名族的侵扰。秦长城是在战国时的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连接修缮而成的,而明长城则主要是在秦以后的长城基础上修筑而成的。同时告诉同学们长城是作为一个军事工程,它起到了抵御外敌的作用,但却不利于民族融合,不过民族融合并不因此而中断,边关隘口在和平年代仍是民族经济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讲到珠江三角洲时,可以联系近代该地区涌现的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人物,如洪秀全、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容闳、詹天佑、廖仲恺等,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面临大海,交通发达,并毗邻港澳,易于接受利用新信息、新思想。

培养综合性、复合性人才,是时代对人才的最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区综合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全面形成完整历史知识体系和综合思维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

【谈历史和地理学科渗透】相关文章:

中国地理科普知识

高中亚洲宗教地理分布规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疑难解析

人文地理历届高考解析50题

高考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汇总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步骤

高考地理热点及考纲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考点分析试题

高考地理试卷结构透析

理解多重联系 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