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高二地理时区计算的规律分析

高二地理时区计算的规律分析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02 发表|教学分类:学习资源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高二地理时区计算的规律分析

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高二地理时区计算的规律分析

2、确定太阳高度: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高二地理时区计算的规律分析】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考点: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高考地理考点:模式图在时间计算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难点章节的复习方法

高中地理考点:地理事物的基本分类

高考文综地理的考察内容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2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答例谈

高考地理读图解题方法浅析

高考地理试卷结构透析

高中地理课中的常见农业类型

网友关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三)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二)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二)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疆域(五)长江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五)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长江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蓬勃发展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民族长江作业本答案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