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中学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中学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5-23 发表|教学分类:方法详解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 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 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 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内容点析

1.昼与夜的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严格来讲,太阳是一个点光源,即太阳光是从一点发出的,但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达到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了。平行光照在不透明的球体表面上,有半个球面可以接受阳光照射,形成白昼,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半个球面则为黑夜。图中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相垂直的大圆圈。

2.日常生活中24小时的昼夜交替,缘于地球的自转(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的交替,但周期不是24小时)。直觉告诉人们,太阳的东升西落使地球有昼夜之分。其实,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由于我们也在随着地球转动,因此并不感觉地球在运动,相反,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运动。教材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人们看到的太阳的运动,反映的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本部分的活动内容中,设计了北京的畅畅与纽约的姨妈互致问候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畅畅白天要向姨妈道晚安。图1.18说明,纽约此时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昼半球。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转播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就要考虑时间的差别。

4.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角度是不变的,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5.图1.19出现了回归线和极圈,需要了解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为663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26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度上,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所以北纬2326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至2326 S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南回归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在南纬6634以南和北纬6634以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所以,把这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极圈和北极圈。可见,赤道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是由天文原因形成的。

6.图1.19地球公转示意解读。这幅图说明了两个大问题。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等。第二,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图中显示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时地球所处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处,有一个文字框,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以及北半球相应的季节。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便于清晰、直观地说明四季变化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文字框中出现了直射这个词。所谓直射,就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为90。对于等量的太阳光来讲,太阳光线与地面的交角越大,单位面积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多,气温就越高。如果按照图中给出的时间排一下顺序(3月22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可以大致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怎样移动的。需要说明的是,教材在处理四季形成内容时,尽可能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7. 图1.20地球上的五带解读。这幅图说明了三个问题。第一,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第二,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的特征。教材设计了三位生活在不同地带的儿童,用他们的语言来描述当地的太阳照射情况,比较亲切。在儿童的表述中,出现了正午一词。所谓正午,就是中午12点钟。就一天而言,正午的太阳升得最高,不同纬度,正午太阳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同的。在有太阳直射的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很高,就像热带地区小朋友说的那样总是照在头顶上。第三,我国在五带中的位置。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温带,从气候来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8.地球的公转部分的活动,第二题是使学生掌握说明一地四季变化的思路。四季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有天文因素(如太阳照射情况),也有地理因素(如地形和气候状况)。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只考虑天文因素,因为实际季节的划分,是在天文季节基础上的调整。

一般分析季节的变化,主要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入手。本题目中的前两小题,引导学生回忆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来证明夏季是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冬季的情况与之相反。第三小题,归纳出分析的思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该地得到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反映出四季的变化。

教学建议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和手段。

(1)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本节教学所涉及的现象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借助适当的媒体手段,如实况录相、计算机课件、手电筒、台灯、地球仪等辅助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3)在电化教学条件尚不完备的地区或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带小型地球仪、手电筒等作为辅助学具,指导学生参与动手演示,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有效。

(4)为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基础,也为了避免与高中学习内容的重复,教科书有意识地对本节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主要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了,有些知识和概念待进入高中阶段再继续学习。

【中学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考点: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高中地理难点解析

高中地理考点:迎风坡与背风破

中学地理知识点:自转和公转

高中地理考点:关于季风的五个问题

高中地理环境:火山知识

世界地理经典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湖泊的成因知识点

区域地理欧洲知识点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