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5-09-15 发表|教学分类:学习资源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第一篇 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各种天体

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它们都有巨大的质量。

①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本身不发射可见光,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②星云:云雾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氦;

③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氢和氦;

④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它的质量比其所环绕的行星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⑤彗星:围绕恒星运动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分为彗头和彗尾两部分,彗头由彗核、彗发、彗尾构成。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

⑥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降落到地面的未烧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陨星(非天体)有石陨星(陨石)、铁陨星(陨铁)和石铁陨星三种。

2、天体系统说明

①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不代表宇宙;

②与银河系并列的是河外星系,当然河外星系的大小远大于银河系。

3、月/日地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约为1.5亿千米。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王星已被排除)。

2、其轨道特点: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宇宙年:2.5亿年。

4、哈雷彗星:自东向西公转,而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公转。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

三、太阳

1、由炽热的气体构成;核聚变产生能量。

2、天文学上将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成:光球、色球、日冕,越向外层,厚度约大,亮度越小,温度越高。

①色球——耀斑、日珥;②光球——太阳黑子;③日冕——太阳风。

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黑子一般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这个周期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周期也为11年。

3、太阳活动的影响:极光、磁暴、短波无线电信号。

四、只有一个地球

1、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4个、巨行星2个、远日行星2个。

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②巨行星(木、土):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卫星多、有光环;

③远日行星(天、海):距日远、体积质量平均、密度介中、表面温度极低。

2、各行星自然卫星个数:

水、金:0个;

地:1个——月球;

火:2个——火卫一、火卫二;

木:16个;

土:23个;

天:15个;

海:8个。

3、地球存在物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液态水,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了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昼夜、季节更替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1、是地球的卫星(唯一的自然卫星)。

2、特点:无生命、漆黑一片、万籁俱静、昼夜温差大(因为无大气)、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3、恒星月:27.32天,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我们称之为月球正面。

二、月相

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不发光、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

3、月相口诀:上弦月“上上西西”、下弦月“下下东东”。即上弦月发生在上半月、上半夜、西边天空、亮面朝西,而下弦月恰好相反。

4、朔望月:29.53天,是圆缺周期。

日、地、月三者位置 亮面形状 亮面朝向 农历 晚上何时可见

新月 呈一线,月在中 / / 初一 不可见 6~18:00

上弦月 月地垂直,日地垂直 半圆 朝西 初七、初八 上半夜12~24:00

满月 呈一线,地在中 全圆 / 十五、十六 全夜 18~6:00

下弦月 月地垂直,日地垂直 半圆 朝东 廿二、廿三 下半夜 24~12:00

三、日食和月食

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日新月满),但日地月三者夹角使得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次新月、满月都发生。只有当日、地、月三者真正成一线,才会发生。

四、月球与潮汐(月球引潮力为主)

1、连续的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是12小时25分。

2、朔月、望月时大潮,弦月时小潮。

3、潮汐作用下:

①加剧海岸侵蚀;

②顶托河水入海;

③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4、潮汐利用:

①捕鱼、晒盐;

②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③利用潮汐发电;

④海洋运输业。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非重点)

一、太空探索的历程

1、世界历史

①1957年——原苏联、火箭送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②1961年——原苏联、“东方1号飞船”、加加林、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

③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月;

④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

2、中国历史

①1970年——“东方红1号”、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2003年——“神州五号”、杨利委、第一架载人航天飞船;

③2005年——“神州六号”、费俊龙、聂海胜、第一次多人多天飞行。

3、我国的四个航天发射基地

①太原:山西太原之西北高原地区;

②西昌:四川西昌;

③酒泉:甘肃酒泉,但位于内蒙古境内;

④海南文昌:正在建造,优势:靠近赤道,纬度低,自传线速度、惯性大,节省火箭燃料。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

1、人来探索太空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宇宙。

2、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

①空间资源: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国际空间站、太空移民……

②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③矿产资源;

④环境资源:宇宙空间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可以制造和培育出纯度高、性能独特、质量优异的新物质、新材料和新品种。

专题4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

1、绕转中心:地轴。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3、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4、速度:角速度——两极为0,其他各地相等,为15º/小时。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7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1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地方时和区时 ③地转偏向力。

二、地方时与区时

1、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时刻相差4分钟。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3、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5、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变态公式:已知时间-[(已知时区)-(未知时区)]=未知时间 (东区“+”西区“-”)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四、地球公转

1、绕转中心:太阳。

2、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4时48分56秒。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5、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五、季节的形成

1、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两次最大值。

2、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12月22日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③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二至日。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考点:关于季节的判读分析

高考地理考点 二分二至图

2009年高考地理600个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考纲及知识点

高中地理环境:火山知识

高考地理考点:河流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区别

高中地理难点:太阳系知识

高考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汇总

高考地理考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单元知识点总结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